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9年5月16日,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者,華裔建築設計大師貝聿銘先生於家中去世,享年102歲。蘇州博物館是貝老百年建築設計人生的心血凝結,是留給蘇州人民最為珍貴的禮物,更是他最心愛的「小女兒」。我們震驚於噩耗,更深懷感念。感念貝老為蘇博付出的全部心力,感念貝老為觀眾帶來的藝術驚嘆,感念貝老用生命凝結而成的建築人生!

1917: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蘇州

貝聿銘的第一代祖先在蘇州行醫賣葯,至18世紀,貝氏家族在蘇州居住了已有六百餘年,是擁有大片土地的望族,以行善和助人享譽蘇州。1917年,貝聿銘在廣州誕生,貝氏家族也於同年買下了蘇州著名園林——獅子林。1920年,貝聿銘的父親到上海工作。10歲時,貝聿銘隨家人遷往上海。從那時起,幾乎每年寒暑假,貝聿銘都會回蘇州,他在獅子林里度過了一段愉快的童年時光。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如果說在當時包容開放的上海讓貝聿銘接觸到西方新建築風格的萌芽,使其萌生了想做建築師的念頭;那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蘇州,則讓他意識到人與自然共存的道理,意識到創意才是人類與自然的共同結晶。「人以創意為自然添色,而自然也激發人的創作靈感」,蘇州博物館的種種設計尤其體現著這一種精神。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1935:踏上建築設計之路

貝聿銘的中學是在上海讀的,他在這裡接觸到了新的建築、藝術和生活方式,電影成了他獲得信息和啟發想像力的重要途徑,影片中輕鬆、愉悅的美國校園生活令他十分嚮往。1935年,貝聿銘決定到美國讀大學,順利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但賓大注重美術,以圖畫講解古典建築理論的教學方式與貝聿銘的觀念不合。他便轉學到麻省理工大學主修建築工程學。麻省理工大學院長愛默生對貝聿銘的影響很大,使他的興趣從工程學轉移到建築學上,在大學期間,他學習了很多建築設計的科學基礎和設計技術,這也正式開啟了他的建築設計之路。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1946:圖紙上的中國的博物館

1940年,貝聿銘於麻省理工大學畢業,並在1942年到哈佛大學追隨格羅皮烏斯學習,之後又進入哈佛研究生設計學院攻讀碩士學位。在哈佛大學,貝聿銘有兩位良師益友,其一便是格羅皮烏斯,他將建築與相關學科融合的包豪斯教育理念,以及注重合理性的觀念深深影響了貝聿銘;另一位則是馬塞爾·布勞耶,他對光有著濃厚的興趣,這就使貝聿銘對光有了了解,也認識到了光在建築中的重要性。從那以後,貝聿銘將光視為設計建築時最先考慮的問題之一,也因此獲得了「光線魔術師」的美譽。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在1946年,貝聿銘決定設計一座位於上海的博物館作為自己的畢業作品。在這一作品中,他將極為現代的形式與傳統中國園林相結合,設計出一個為中國藝術品量身定做的博物館。作為一個畢業作品,這只是一座紙上建築。然而,他並不知道,在60年後,他終於有機會在故鄉的土地上,將中式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技藝相結合,將當年的設想付諸實踐。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1967: 建築與環境的完美融合

1967年,美國大氣研究中心是貝聿銘公共建築設計的開端。整個建築群雄踞科羅拉多州山頂,簡樸渾厚的外形、塔樓樣式的屋頂讓建築與山峰融為一體。為使得建築融於自然,貝聿銘採用當地石材為建築原料,將砂石加入混凝土中,再用鑿石錘進行加工,讓其表面露出深粉色。整個建築看起來,就像是從一個巨大岩石中開鑿而成。也正是這次機會,貝聿銘「建築應該和它腳下的土地融為一體」的建築美學開始逐漸清晰。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在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中,貝聿銘也充分考慮了蘇州的人文內涵,借鑒了蘇州古典園林的風格,設計了一個主庭院和多個小庭院,布局十分精巧。主庭院位於中央大廳北部,透過大堂玻璃,我們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鋪滿鵝卵石的池塘、片石假山、直曲小橋、八角涼亭,中國傳統園林中的疊石、堆山、造橋、理水,在這裡得到了完美的詮釋。庭園中的竹和樹,姿態優美,線條柔和,在與建築剛柔相濟的對比中,產生了和諧之美。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1978:空間的靈活與適應

1978年,美國國家美術館東館,貝聿銘完成了其設計生涯中最得心應手的項目。東館的展覽室可以根據展品和管理者的意圖調整平面形狀和尺寸,有些房間還可以調整天花板,這樣的設計極大程度地保證了空間的靈活性。不僅展品如此,對普通觀眾更是如此,每個人都可以在這個空間內自由地感受藝術,不會為藝術所「累」。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在蘇州博物館新館設計之初,貝聿銘就仔細翻閱過蘇州博物館館藏文物的分類資料,他希望為每一件展品的陳列量體裁衣,做出真正符合蘇州、符合蘇州博物館的設計。蘇作玉器、文房用品、象牙製品等藝術品以精細聞名,體積普遍偏小,因而人們更希望在較小的空間內欣賞它們。為此,貝聿銘設計了多寶閣式的展櫃,將不同大小的展品各自放入初步制定的展櫃中,整體考量,反覆調整展櫃的黑色框架線的粗細,以實現最佳的展陳效果。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1989:建築不容忽視的功能性

貝聿銘曾說過,「我生平遇到的最大挑戰,也是最大的驕傲,那就是盧浮宮新館的創作。」

1989年,盧浮宮改造項目一期工程完工,包括金字塔、周邊的廣場和地下空間。為了讓盧浮宮的新入口與原址建築和諧統一,貝聿銘在原本的中軸線上放置了同樣對稱的金字塔。參觀者可以通過開放式電梯從庭院下行至新的主入口,可以從四、五個方向任意選擇一個開始參觀。金字塔實際上是為整個盧浮宮提供了一個入口,讓幾個獨立的宮殿統一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建築群,成為這棟建築的主要入口,也分擔了大量的人流。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正如在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中,同樣充分考慮到了其功能實用性。新館建築分為三大區域,中部為入口、前庭、大廳和主庭院,大廳為所有參觀者導向並為去所有展區提供通道。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1997:不要忘記中國的過去

1980年,貝聿銘在紐約為歡迎清華大學代表團做演講。建築系的學生希望他能講講玻璃幕牆、介紹最新的摩天大樓的設計形式等,而貝聿銘卻告訴他們不要忘記中國的過去。1997年竣工的美秀美術館,正是貝聿銘從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得到啟發,創造了一個詩情畫意的博物館入口。進入美術館的入口只有一條路,必須乘坐電瓶車或是步行穿過山中隧道,隧道另一頭連接著一條橫跨深谷的弔橋。進入隧道,就能遠遠地看到美術館,似乎走進了武陵漁人無意發現的那個入口。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在蘇州博物館新館的設計中,位於中央大廳北部的主庭院是讓貝聿銘最為煞費苦心的。他以「宋四家」之一米芾的一幅山水作品為藍本,「藉以粉壁為紙,以石為繪也」,將巨石劈切成片,通過燃燒,製造出陰影,做出立體的效果,進而調整每一塊石頭的位置,使石片顏色由深入淺、高低錯落地排砌於牆前,形成了一幅別具一格的山水畫。在朦朧的江南煙雨籠罩中,營造出了米芾水墨山水畫的意境。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2008:讓光線來作設計

2008年落成的伊斯蘭藝術博物館,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以伊斯蘭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博物館主體建築中間有一個高達164英尺的穹頂,自然光可隨之傾瀉而下。博物館以150英尺高的玻璃幕牆裝飾四壁,透過它,便望見波斯灣壯美的景觀。貝聿銘先生的這一設計實現了內外空間的交流,陽光打進玻璃進入到博物館的內部空間,形成了豐富的光影變化。伴隨著一天中太陽的不同位置,光線在玻璃幕牆上自由地變化著,給這座博物館賦予了生命與靈魂。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同樣,貝聿銘為蘇州博物館新館屋頂上設計了立體幾何形體的玻璃天窗,窗戶開在屋頂正中,與斜坡屋頂形成折角,使自然光以折射的方式更好地進入博物館。同時,為了保護展品在展覽過程中免受光線傷害,他還在玻璃下面加以木貼面的金屬遮光條進行調節和過濾,充分體現了他「讓光線來作設計」的精髓。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2019年5月16日

這座凝聚貝聿銘先生生命之光的蘇州博物館

將永遠銘記和懷念!

每一位蘇博人都會帶著您

賦予的驕傲和激發的努力

不負所托,奮力前行!

願貝老於天堂永安!

蘇州博物館 | 這座凝聚您生命之光的博物館將永遠銘記和懷念您,貝聿銘先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