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1979年秋,某個艷陽高照的天氣,一群穿著各異、有些還帶著孩子的人來到上海大渡河長風公園遊玩。

他們在一片空地上放飛了一隻風箏,看著風箏搖搖晃晃起飛,每個人都興奮又如釋重負地鼓起了掌,慶祝美術電影《哪吒鬧海》58000張原畫的繪製任務圓滿完成——這群人正是經典動畫電影《哪吒鬧海》的主創團隊,而那隻飛在空中的風箏,是主創們特製的哪吒圖案風箏。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放風箏的創作團隊

現在我們提起中國古典神話里的小哪吒,都知道他曾經有著被逼自刎,而後重生的傳奇經歷。彷彿冥冥之中註定一般,美術電影《哪吒鬧海》的經歷也如出一轍。

上個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作為社會主義陣營里的一顆新星,各方面都在向蘇聯學習。當時,中蘇在文化方面有個協定,方便兩國共同合作電影。

1958年3月,上海美術製片廠派動畫導演王樹忱、何玉門、胡進慶(葫蘆娃之父,2019年5月13日逝世)等人赴莫斯科美術製片廠與蘇聯動畫人洽談合作事宜,最終確定合作劇本題材為《哪吒鬧海》,由上美的王樹忱和蘇聯著名動畫導演阿特曼諾夫聯合指導。

但是,這個合作計划進行到一半,卻由於種種原因最後流產。一方面,蘇聯方面派出了最好的動畫導演和原畫師,便不願意再出錢了,要求我國多多出錢出力;另一方面,國外動畫人不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本就對劇本抱有不滿,做出的原畫風格更是大大偏離了中國民族特色,這一點是上美導演王樹忱所無法接受的。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導演王樹忱(中)與他的哪吒

傳說哪吒被迫自刎之後,太乙真人將靈珠子投入蓮花中,用蓮藕為哪吒再造了新的身體。這前前後後經歷了多久我們不得而知,但影片《哪吒鬧海》成為中蘇博弈的犧牲品之後,直到後來重見天日,整整等了20年的時間。

1976年,「十年浩劫」剛剛結束,上美廠長特偉重新上任,為給兩年後新中國成立30周年獻禮,準備集結一支精銳人才部隊,製作一部動畫長片。最早上美廠選定的題材是「三打白骨精」,為此還收編了曾擔任《大鬧天宮》動畫設計的嚴定憲等人。

有趣的是,當時剛剛打倒「四人幫」,社會上紛紛議論江青就是白骨精,這片子要是做了,難免有影射政治之嫌。

這樣一來,導演王樹忱和他的《哪吒鬧海》才再度翻身上馬,成為了1976年上美廠的重大企劃。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三頭六臂的哪吒形象

首先,導演班底定為王樹忱、嚴定憲以及徐景達三人,這在上美絕對是當時最強的導演陣容。總導演王樹忱能編能導,《哪吒鬧海》的劇本就是他以「王往」的筆名寫成;嚴定憲更不必說,1964年《大鬧天宮》的大獲成功少不了他優秀的美術設計;導演徐景達,人稱「阿達」,現在我們肯定很少有人記得他,因為這位老藝術家主要負責的是背景設計,代表作為我們童年時期耳熟能詳的《三個和尚》。

在影片的總美術設計上,製作組請來了一位大人物:時任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的張仃。

張仃先生是我國當代著名國畫家、漫畫家、教育家,如今看來他影響最大的設計當屬我國國徽和全國政協會徽了。此外,他還曾於1949年負責和參與了開國大典、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美術設計,改造懷仁堂、勤政殿的美術設計等。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國畫大師張仃(1917-2010)

就這樣,製作組正式踏上為時一年零三個月的征程。首先要做的就是到外地去採風,當時上美動畫人們有個很特別的說法,叫「下生活」。1964年《大鬧天宮》里的場景曾大量參考北京故宮以及西山碧雲寺,有它珠玉在前,《哪吒鬧海》的主創們更是要推陳出新,力求超越原作,於是組隊趕赴山東青島、嶗山、蓬萊等地搜集素材。

做動畫還帶旅遊,現在的我們想想還覺得頗為浪漫,就是想像不到那時候主創們經歷的不只是旅遊的樂,還有絞盡腦汁搞創作的苦了。

經歷兩個月的體驗生活,大隊人馬返回上海美術製片廠,因為要趕在1979年國慶前完工,馬不停蹄地開始製作影片背景,最終呈現出了氣勢磅礴、雄偉壯麗、極富神話色彩的陳塘關場景,而這一靈感來自於黃海之畔的蓬萊水城。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氣勢磅礴的陳塘關場景

關於哪吒的動畫形象,大師張仃與導演組產生了極大的分歧。張仃夫婦認為,哪吒在海邊長大,應當與海邊生活的那些漁童一般是又黑又瘦的,但是導演組認為,哪吒是個官宦人家的公子哥,應當是個白白胖胖的小子。顯然,導演組的想法更加符合劇本以及當代人的審美,那麼為什麼大師張仃反而執相反意見呢?原因是在青島採風的時候,海邊嬉笑玩鬧的漁童給張仃夫婦留下了十分深刻的精靈古怪的印象。

主角形象的幾經改稿,這一點也與《大鬧天宮》里悟空的形象演化十分相似。

最終,哪吒的形象定稿為白胖的公子哥形象,萬幸沒有是個黑瘦的漁童啊,不然小林實在想像不出一個皮膚黝黑的哪吒是什麼樣的——倒是後來03版央視動畫《哪吒傳奇》里小哪吒生來就有點黑。

除了最重要的哪吒形象,李靖的形象創作人員也是費了一番功夫。最終定稿的李靖是個方臉美髯公,身著紅色長衫,腰間佩著一柄寶劍,十足威嚴而又儒雅的武官形象,十分具有中國民族色彩,放在現在來看也是非常漂亮的動漫人物。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李靖人物形象

導演王樹忱有幸將自己畢生心愿得以實施,自然是最興奮、最有幹勁的那一位。在海邊採風的時候,他面對著千變萬化的自然風光,一個接一個的靈感和創意在腦海中接替呈現,夜晚的時候他也興奮地睡不著,經常徹夜不眠地寫劇本、記錄各種想法。團隊人員被他感染,也就不睡了,大家一起圍坐在桌子前討論該如何如何呈現故事,這種單純一心只為創作的激情,可以說是那個年代之所以稱得上「中國美術電影黃金時代」的最好註解了。

影片《哪吒鬧海》在製作過程中,導演王樹忱提出「奇、絕、壯、美」的四個方針,並要求這四個字務必要貫穿影片每個環節,即:奇妙而令人叫絕的創意與情節、壯麗神奇的場景與美好絢爛的畫面。而今我們回過頭來看《哪吒鬧海》,它也絕對擔得起「奇絕壯美」這四個字。今天我們就單獨挑出影片中最深入人心的兩場戲來細細品味一下。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哪吒自刎

不少觀眾對於哪吒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自刎」的一場戲了,小林也是至今再看見哪吒自刎的悲壯情節,一樣會被感動淚目。如此具有強大藝術感染力的情節,主創們是如何做出來的呢?

由於東海龍王興風作浪,陷整個陳塘關於水深火熱之中,李靖責任在身但是又無法狠下心來殺死自己的親生兒子,哪吒在焦慮與糾結中揮淚自刎。為了表現這些人物們在哪吒自刎那一刻的所有情緒,也為了營造哪吒自刎時時間停滯的窒息感,剪輯師肖淮海創新又大膽地使用了「意識流」的剪輯手法,用了一共9個鏡頭來表現四海龍王興風作浪下受苦的陳塘關百姓和哪吒內心的焦灼,這在上美是真正前無古人的做法,沒想到效果竟然出奇地好。

同時,由於影片要突出的是哪吒犧牲自己的悲壯,而不想讓觀眾過多看到血腥的鏡頭引起不適,採用了讓哪吒背對鏡頭的設計,但是這樣一來,哪吒的情緒大家就看不到了。這裡原畫設計常光希突發奇想,採用了一個非常細節但是不可獲缺的創意——讓哪吒的頭髮在自刎時隨風飄蕩,自刎之後再慢慢散落下來,象徵著哪吒生命的消逝。同時也與導演組想營造的窒息感不謀而合。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梁正暉為小哪吒獻聲

「爹爹,你的骨肉我還給你,我不連累你!」一句正氣凜然的童音回蕩於腦海,配音演員為製作組從上海少年兒童廣播劇團「借來」的小演員梁正暉,當時他只有11歲。這一細節讓小林想起關於宮崎駿受邀採訪談論《懸崖上的金魚姬》時的一段話,他說為片中只有五歲的主角宗介獻聲的小演員土井洋輝當時也只有8歲,為了達到片中人物的情緒效果,小演員在進行錄音時背後的衣服都被汗水濕透了——儘管國度不同,作品不同,兩個小演員的認真是一樣的。

說完哪吒自刎,我們再來說說影片中非常精彩的另一場戲:李靖撫琴。

《哪吒鬧海》的作曲為藝術家金復載,當時他譜好李靖撫琴的古琴曲之後,請來了演奏家龔一為大家演奏。當時,六個原畫師圍繞演奏者以速寫的形式記錄下演奏過程中古琴曲的每個指法,以及演奏者的神態和動作——如此下功夫的製作過程,方才造就後來李靖撫琴的經典畫面,現在再來看,真的以為那些古樸悠揚的曲調都出自李靖這個「紙片人」之手。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李靖撫琴

1980年5月,中國電影代表團趕赴法國參加第33屆戛納電影節,團長就是《哪吒鬧海》總導演王樹忱。《哪吒鬧海》作為首部亮相戛納電影節的中國動畫電影,引起了戛納電影節組委會的濃厚興趣,為哪吒準備了特別展映會,當時觀看影片的外國影人都被這富於異域風情的精彩動畫所深深折服,從此王樹忱的名字在海外一戰成名。

唯一遺憾的是,由於經驗不足,中國電影代表團在報名參與最佳電影評選之後,竟不知道要將影片膠捲交給組委會,由此耽誤了參賽,知道的時候已經遲了。

為了彌補遺憾,戛納電影節為《哪吒鬧海》頒發了特別放映獎。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1980年戛納電影節期間

1981年,曾受《大鬧天宮》影響的日本漫畫家手塚治虫聽說中國又出了一部足以與《大鬧天宮》比肩的動畫長片,十分熱情地邀請上美動畫人到日本進行交流。

於是,上美廠長特偉攜嚴定憲等導演赴日本進行訪問,並在日本對近年來的新作品進行了集中展映。有趣的是,這次手塚治虫不再搶風頭,反而是當時在日本動漫界嶄露頭角的宮崎駿十分狐疑,認為《哪吒鬧海》里的四海龍王暗喻「四人幫」,太乙真人則是象徵周恩來總理。

不得不說,宮崎駿那時候真是個小機靈鬼,但是聯繫到《哪吒鬧海》曾在1958年流產過一次,說這部動畫電影含有政治影射成分,的確是過度解讀了。

當時宮崎駿只有40歲,此前在東映等公司主要擔任的是原畫、設計等職務,2001年《千與千尋》上映,斬獲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足以見宮崎駿對《哪吒鬧海》的喜愛以及受到的影響了。為什麼小林如此斷言?放兩張圖片你就明白了。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哪吒拔龍鱗

奇絕壯美《哪吒鬧海》,中國美術電影的黃金時代

《千與千尋》中白龍龍鱗飛散的畫面

距《哪吒鬧海》上映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40個年頭,這些年裡,中國美術電影在國情與外來動畫的市場衝擊下,早已不復昔日的輝煌。但正如歷史學家麥克卡維所說,歷史告訴我們來自何處,又將走向何方。追溯我們曾經的輝煌,才能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對於老一輩藝術家的奪目成就,我們沒有必要去完全複製,但是那個時代動畫人們不計得失、精益求精的創作態度,才是我們值得學習的地方。

希望有一天,我們也可以在天空中放飛自己的「哪吒」風箏,藉以向老一輩的藝術家致以敬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