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好公司好老闆,員工還是要跳槽,員工激勵如何做?

好公司好老闆,員工還是要跳槽,員工激勵如何做?

所謂「職業瓶頸」,也許是公司出了問題。

該拿什麼留住你,我的員工?

一位前同事跟別人合夥開公司,有一次向我抱怨,現在的員工太沒有忠誠度了,一個什麼都不懂的新人,只是看上去比較好學,給了機會給培訓,給了培訓給資源,給了資源給加薪,好不容易「拉扯大」,可兩年後,還是跳槽了,還是跳到競爭對手那裡。

一個也就罷了,創業八年,這樣的人不少於十個。

這個前同事,我是知道的,很有管理能力,為人也很好,給員工開薪也不小氣。即使這樣,也留不住人。

剛巧那天晚上,我在後台收到了這樣的留言:

我有一個跳槽的機會,不知道該不該把握,老闆其實人很好,公司氛圍不錯,薪水也不低,但我總覺得再這樣下去,空間會越來越小。

你看,職場上,好公司少,能對員工好的好老闆好上司更少,但即使是「少上加少」,也未必能留住員工。

因為從員工的角度看,好公司好老闆好上司這個好上加好的組合,卻有可能成為員工職業發展的「致命陷阱」。

這是為什麼呢?

四類員工激勵手段

激勵是最重要的員工管理手段,我將之分為四類:

1、認可、表揚;

2、工作指導、一對一技能培訓、職業生涯建議與提升;

3、薪資獎金提成、福利待遇、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團隊氛圍;

4、給予更多的責任和授權、更好的項目機會、升職、期權等等

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這個分類標準是什麼?

對於一個管理能力很強的上司而言,他們最經常使用的必然是「認可、表揚」,因為這是性價比最高的激勵手段,相對「動動嘴皮子」的成本而言,效果還是很理想的。

當然,這一類激勵手段只能在特定的情景下進行——對方是新人,或處於職業瓶頸期。

第二類「工作指導、一對一技能培訓、職業生涯建議與提升」更適合職業發展目標明確,但缺乏經驗的員工。

這些激勵手段很耗管理者的時間,它的成本就會高一些。但對於某些「好為人師」的管理者,某些擅長溝通的管理者,某些很在乎團隊文化建設的管理者,以及大部分人才密集型的行業,這仍然是高性價比的激勵手段。

不過,這種一對一的手段用多了,很容易讓員工認為老闆只是在洗腦,好讓自己不計較薪酬待遇投身於996中。

所以,當員工真正開始成長起來,對公司的貢獻大大增長後,就必須快速升級到第三類手段「薪資、福利待遇、良好的工作環境和團隊氛圍」了。

相對「動動嘴皮子」這種近乎無限供應的資源,這些都是需要用錢買的。所以,能否使用好它們,和管理者的能力並無直接的關係,完全取決於公司的業務發展狀況——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當然,除非整個行業的大衰退之外,一個好的管理者加上一群優秀的人才,公司大概率會賺錢,一定會這類手段來留住人才。

而大部分公司也就止步於止了,因為接下來的第四類激勵手段「更多的責任和授權、更好的項目機會、升職、期權」,不但與管理者的能力無關,而且也並不完全取決於企業賺錢能力。

能否實現這類激勵,往往更依賴於公司更高層面的發展戰略。

這些管理水平高、產品業務優秀、人才濟濟的公司,到底輸在了哪一點上呢?

為什麼皮克斯必須賣給迪士尼?

很多人都知道,喬布斯在被蘋果董事會踢走後,投資了一家後來同樣很牛的公司——皮克斯動畫。

因為皮克斯公司有一套適合動畫創意的工作機制,使得公司的人才層出不窮,利用剛剛興起的3D動畫技術,使其創作質量很快彎道超越老牌的迪士尼和夢工廠。

跟喬布斯在蘋果大權獨的風格不同,任皮克斯的CEO期間,他做對了兩件重要的事,才能保證皮克斯奇蹟般崛起:

第一、只負責出錢,很少過問公司具體事務;

第二、從一開始就定下了把皮克斯賣給迪士尼的「戰略目標」,包括後來上市,都是為了提高價碼。

為什麼一定要賣公司呢?因為動畫製作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生意,皮克斯也沒有那麼多資金擴張,就沒有那麼多好項目給公司的人才,長此以往,公司培養出的動畫人才,最後必然都要跑到迪士尼,等於給競爭對手做嫁衣裳。

喬布斯敏銳地發現了皮克斯這個致命弱點,跟迪士尼談了整整十年,最終以74億美金的天價把團隊賣給了產業鏈完整的迪士尼,條件是保留皮克斯團隊的完整性、公司文化的獨立性。

不少優秀的公司由於管理能力卓越,找人的眼光很好,把我前文說的四類激勵方式的前三種用滿了,最終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良性的人才成長氛圍。

但人才成長到一定階段,必須用第四類激勵手段,需要更多的授權、更大更重要的項目,需要獨自帶團隊工作,需要成長為管理者和技術帶頭人的機會——這一切都需要高速增長的業務支撐。

而有些領導者,由於天生經營作風穩健,或者該行業不適合過度擴張,最終都會陷入「增長的陷阱」,必須在「留住人才」和「穩健經營作風」之間,作出艱難的選擇。

最典型的例子是海底撈。

海底撈為什麼非上市不可?

大家都知道,海底撈的核心競爭力是「差異化的服務」,所以有本書叫《海底撈你學不會》,但「學不會」就是連自己也難以複製,服務沒法標準化,一個店的服務好,不代表所有店服務都好,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怎麼才能做大呢?

可能很多人想,我要是老闆,我就安安穩穩地賺錢,我幹嘛要做大呢?

事實上,很多創業者也抱著一個「工匠精神」的心,不做大,只做精,耐心地賺自己該賺的錢。

但火鍋業是餐飲中天生適合連鎖發展的業態,你不做大,別人很快就會做大,別人複製不了你,就直接挖你的人——整個店連鍋端。

海底撈有一項管理創新,做「師徒制」,店長可以選擇店內最優秀的人才作為「徒弟」,手把手地培養,一旦其成為店長後,可以獲得徒弟店的利潤提成。

是不是很像傳銷?因為海底撈希望自己新開的店也能保持「差異化的服務」,就想出了這麼個「傳銷式人才管理」。

但這個創新的威力太大了,海底撈的店長級人才出現了指數級的增長,這麼一來,問題來了,店不夠用了。一般連鎖餐館開新店的速度慢下來,頂多是人才流失,可在「師徒制」下,這會動搖所有店長的利益。

大部分管理創新,你在得到了好處的同時,也不得不解決它的弊端。

怎麼辦?只能加快開店速度,錢哪裡來?上市!

曾經堅稱自己永不上市的海底撈最終也上市了,當年就宣稱要再開200家門店,而它在過去的24年里也只積累了273家門店。

擴張會不會過快?這個問題只能留給未來回答,但眼前的問題是,如果不上市,馬上就留不住人了。

所謂「職業瓶頸」,也許是公司出了問題

一家公司的發展,取決於業務的增長和團隊(特別是核心人才)的擴張。

業務增長的速度取決於企業領導者採用何種擴張的戰略,是激進還是穩健,這是主觀控制的。但團隊的擴張速度卻常常受制於管理能力。

所以,大部分情況下,我們都是看到一家過度擴張的公司因為管理能力跟不上,而最終被拖垮。

但在某些情況下,剛好相反,人才的增長反而超越了業務的增長。

這類企業,往往是很資深的老闆創業,又想當世外高人,崇尚慢就是快,講究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但卻沒有想過手下的員工,難道也要跟著你這樣混下去?

作為普通員工,大部分人並不關心公司戰略,只是從微觀的層面上感到自己做事不再痛快,工作上的成就越來越無法滿足自己;周圍的人都很優秀,但總是在「做細做精」的名義下,重複著毫無意義的要求;雖然薪水在不斷增加,可你卻不知道你新增的貢獻在哪兒;尤其讓你不安的是,因為你的職責已多年未變,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能力接受更多挑戰……

這或許不是你的問題,不是你得了「職業倦怠症」,也不是你開始浮躁,而是公司業務出現了瓶頸。

一家穩健經營管理卓越的公司,適合新人的起步,但如果到了它無法給你足夠的成長空間時,你就要果斷拋棄它。

很多時候,你並沒有做錯什麼,公司也沒有做錯什麼,只是你們彼此不再需要而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人事 的精彩文章:

「一個西裝吊牌,讓我丟了華爾街投行的offer」

TAG:i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