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華夏第一強悍女子呂雉煉成記

華夏第一強悍女子呂雉煉成記

文:炎華氏夢LOVE游(讀史特約作家)

掌權

呂雉,僅僅是一個女子,一個心地善良卻絲毫沒有安全感的女子。

之所以說她心地善良,是因為,在劉邦不從事家庭勞動之時,呂雉一個人承擔了所有家務,並且任勞任怨。面對劉邦的長子——劉肥,也格外照顧。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劉肥是個非婚生子,呂雉嫁給劉邦之前,劉邦就有個兒子。

之所以說他沒有安全感,是因為在劉邦和項羽對峙的時候,劉邦居然說道:我們結拜過,我爹就是你爹,煮了你爹,記得分我一杯羹。而當時,呂雉也在項羽的手中。

沒有安全感的呂雉,在回到劉邦身邊之後,卻又遇到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劉邦有了新愛——戚夫人。所以,呂雉和劉邦的交際越來越少。

呂雉很委屈,她卻沒處發泄。

雖然呂雉委屈,但值得慶幸的是:自己的兒子——劉盈早早就被立為太子,只要劉邦一死,劉盈就是下一任皇帝,所以,呂雉可以等,但是,有些問題,呂雉等不得。

比如:韓信、彭越、英布、陳豨等等。

呂雉很清楚:劉邦死後,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劉盈能夠當上皇帝,問題是,韓信被劉邦欺負,貶為淮陰侯,劉邦在世,韓信敢怒不敢言,可是,劉邦死了呢?自己的兒子怎麼能夠駕馭了他?所以,當劉邦親征陳豨之時,呂雉用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斬殺了韓信。

而這個計策,是蕭何提的,殺死了韓信,同年,劉邦又把彭越發配了,所以,呂后以同樣的原因也把彭越除了。

到這時,呂雉藉助劉邦的手,為兒子的江山清除了兩個障礙。

可是,英布造反,劉邦想讓太子親征,劉邦卻沒想到滿朝文武基本都反對,理由很簡單,太子打不過英布,也管不了你的手下。劉邦覺得,這樣的兒子很丟人。

所以,親征回來以後的劉邦,就計劃廢掉這個兒子,讓另一個兒子當皇帝。這個兒子是誰呢?

就是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

戚夫人,和劉邦可謂是患難之交。

劉邦征戰天下,呂雉先是在家務農,後是被項羽軟禁,沒機會和劉邦親密,但是,戚夫人卻隨著劉邦東征西戰,而且,戚夫人能歌善舞,劉邦最是喜歡。

劉邦喜歡戚夫人,劉如意是戚夫人的兒子,劉邦覺得劉盈沒用,再加上戚夫人吹吹床頭風,於是,劉邦在親征英布回來之後,就想立劉如意為太子。

劉邦採納了戚夫人的意見,計劃立劉如意為太子,可是呢,滿朝文武都反對。劉邦手下的第一謀士,張良就是明證。

但是,張良卻沒有親自和劉邦說,把劉邦最神化的商山四皓請出來輔助太子,這才使得太子劉盈的地位被保住。

但在後面遙控這一切的,是一個女人,就是呂雉。

當呂雉知道劉邦想要換掉太子的時候,周昌在朝廷公堂上極力反對。由於周昌說話口吃,甚至還被劉邦取笑,周昌卻說:我期期知不可為。

呂雉聽說以後,親自向周昌跪下感謝,這說明,呂雉非常在意太子之位到底花落誰家。

在劉邦臨死前,有人對劉邦說:你死了之後,樊噲很可能要殺戚夫人。劉邦就讓陳平去殺樊噲,讓周勃代替樊噲的軍職。

但是呢,陳平和周勃卻沒有殺,因為他們知道:你劉邦殺了樊噲,沒啥事,但是我們殺了樊噲,你死了我怎麼辦?

所以,周勃代替了樊噲的職務,然後,陳平就把樊噲帶到長安了,可是呢,車還沒到,劉邦死了。呂雉當即命令放了樊噲,和殺韓信、彭越完全不一樣。

為什麼呢?因為樊噲沒有威脅,而且娶的是呂雉的妹妹。

所以,對於呂雉而言,戚夫人不單單奪了自己的丈夫,還計劃奪掉自己兒子的皇位,士可忍孰不可忍,劉邦活著,呂雉不敢動她,可是,劉邦死了,呂雉第一個下手的就是戚夫人。

呂雉並不想殺戚夫人,只是讓她去當丫鬟。又讓趙如意從封地回來。可是,使者去了三次,趙王都不來,因為有周昌。

呂雉很生氣!

劉邦在臨終之前,知道已經沒有希望照顧戚夫人了,殺樊噲就是明證,並且封劉如意為趙王,特別交代周昌,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這個兒子。

周昌本來不想干,對劉邦說:我是跟著你乾的,你怎麼能半路上扔給諸侯王呢?

劉邦說:除了你,誰還能保住我這個兒子呢?

周昌這才答應擔任趙國的丞相,幫助劉邦照顧這個兒子。

面對呂雉的再三邀請,周昌直截了當對呂后說:我知道你恨戚夫人和趙王,你想把他召到長安殺了他,所以,我不敢讓他去。再說,趙王得病了,不能去。

呂雉說:既然趙王不能來,那你來吧!

所以,呂雉就讓周昌來長安,周昌不敢抗命,就來了。可是呢,周昌還沒到長安,呂后就讓劉如意也來長安。沒有周昌的劉如意,六神無主,只好來了。

劉如意還沒到長安,就被劉盈知道了。劉盈就是今天的皇帝,他知道呂雉要殺自己的這位弟弟,就親自去霸上接他,並且吃住都在一起,就怕呂雉動手。

但是呢,呂雉卻時刻注意著趙王的動靜,終於,有一天,劉盈早起外出打獵,不想讓自己的弟弟早起,就自己走了,呂雉馬上就發現了機會,就把劉如意殺了。當劉盈回來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弟弟被殺了,痛哭流滴。

這就是呂雉的第一次報復。問題是,自己的兒子很不領情。於是,呂雉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把戚夫人折磨給劉盈看,這種折磨,不可謂不殘酷,殘酷到什麼程度呢?先把四肢砍掉,再挖去眼睛,在用煙熏耳朵,並且讓她居住在廁所里。

呂雉很得意,可是,看到現狀的劉盈對自己的母親呂雉說:這是人能幹的事嗎?我是你的兒子,還怎麼治理天下。

從此,劉盈不問朝政,日日夜夜以酒為伴。

雖然,劉盈不管朝政,但是,對於自己的兄弟們,劉盈卻很怕呂后再殺他們。

比如說,劉邦的長子,劉肥,進京面聖,劉盈把劉肥當做自己的親哥哥招待,把劉肥當做長輩敬重,可是呂雉認為,這超越了君臣之禮,很不滿意,就想下毒殺死劉肥,拿了兩杯酒放在了劉肥的面前。

可是呢,劉盈也拿起來一杯,呂雉非常驚慌,連忙把劉盈的就被打翻在地,劉肥覺得其中有詐,就找理由走了。

後來,劉肥才知道,呂雉想殺自己。趕忙問自己帶來的人,有一個內史,叫勛的人,對劉肥說:你的封地太多,你把的封地獻出來一部分給公主,就沒事了。

於是,劉肥就把城陽郡讓給了呂后的女兒——魯元公主,而且,還把他尊為王太后。

呂雉大喜,就把劉肥放回去了。

劉肥走了,蕭何卻不行了,死了!

呂雉根據劉邦的遺囑,馬上任命曹參為丞相。

可是,曹參卻什麼也不幹,每天在家喝酒,劉盈就派人就問曹參,你怎樣做不太好吧!

曹參卻反問皇帝:你覺得你和高祖皇帝,哪個更英明呢?你覺得我和蕭何,哪個更能幹呢?

劉盈實話實說到:我比不上高祖,你也比不上蕭何。

曹參說:那就對了,既然我們怎麼干也超不過他們,那就按照他們制定的制度執行好了。

不問朝政的是劉盈,打理江山的是呂雉。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修築長安城。

之所以這件事重要,是因為,呂雉自從幹掉戚夫人,殺掉趙王之後,致力於恢復漢朝的農業生產,數年之間,就修了一個長安城。

雖然國內沒有什麼大矛盾,可是,北方邊陲卻不穩定,冒頓知道自己被騙以後,動不動就率領大軍南下,劉邦在世的時候,也只好選擇了和親。

劉邦死了,冒頓卻沒死,照樣對漢邦國進行各種打擊。

甚至,冒頓還寫信調戲呂雉,信中寫到:我是孤獨無依的君王,生活在北面,你也是孤獨無依的君王,生活在南面,如果我們能夠交換各自所有的東西,那該多好!

呂雉很生氣,這明顯就是調戲,就找來了樊噲、陳平、季布等人商議。

樊噲說:我願意帶領十萬大軍,橫掃匈奴。

季布說:樊噲當斬。當初,樊噲帶領三十二萬大軍,卻不能解平城之圍,如今,竟出狂言說十萬大軍可橫掃匈奴。

沒辦法的呂雉,寫好書信,用委婉的方式回絕了冒頓的要求,並且送給他很多東西,讓冒頓感到很滿意。

匈奴,暫時退去了,大漢欣欣向榮。

從此,長安正式成為了中華的首都。當然,現在是漢邦國的首都。

一片欣欣向榮的漢邦國,對於漢皇帝而言,卻不怎麼開心,幹了還不到八年皇帝,就死了。死時,還不到二十五歲。

對於劉盈的死,呂雉第一時間選擇了發喪,鬧的那群大臣很尷尬。

可是,有一個人看到,呂雉光打雷,不下雨,也就是,光哭不流淚。這個人是張良的兒子張辟疆,這個人只有十五歲。他就問當時的丞相:為什麼呂雉光哭不流淚,劉盈可是他唯一的兒子啊?

丞相也不明白,就反問張辟疆,這個孩子卻說:劉盈的兒子還小,呂雉怕我們立劉邦年長的兒子當皇帝,所以才這樣。如果,讓呂家的人進入朝廷,掌管京城的兵馬。呂雉肯定高興。

這個丞相,也就是曹參,果然去建議,呂雉隨即任命呂家人接管了京城的兵馬,劉盈的一個兒子當了皇帝。可是,這個孫子太小,呂后一人專權。

攝政

呂雉成為了漢邦國的第一執行人。

當然,呂雉依然不安全,因為,朝廷里的人,基本都還是劉邦的臣子,換句話說:劉家人,而自己的呂家,卻指望不上。

所以,呂雉認為:呂氏,也可以封侯拜相。

可是呢,劉邦在討伐盧綰的時候說過: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呂雉不知道大臣們什麼意思,就去問。右丞相王陵說:當然不行,劉邦說過。讓呂氏當王,就背叛了劉邦的約定。呂雉很不高興,就去問左丞相。

左丞相陳平說:當然可以。當初,是劉邦的天下,他讓劉氏當王,今天是你的天下,呂氏當然也應該當王。

王陵很不解的問陳平:劉邦訂立約定的時候,你不在嗎?今天,太后要興呂氏,你們卻阿諛奉承,以後有什麼臉去見皇帝?

陳平卻說:今天,在朝廷上當面反對,我比不上你,以後安定劉氏江山,你肯定比不上我。這句話說的王陵啞口無言。

鑒於王陵的同志的不識時務,呂雉的態度非常明確——你也不要當丞相了,給皇帝當個老師吧!王陵說:我病了,勝任不了。呂雉說:那你回家得了。

於是,王陵走了,陳平被任命為右丞相,審食其為左丞相。

審食其是誰呢?

這是劉邦安排在老家照顧家人的一個侍從,但是呢,劉邦顧不上照顧家庭,這個人就承擔起了責任,並且,這個人還陪呂雉住過項羽的監獄,所以,呂雉認為,這個靠得住。

這個人在擔任了丞相之後,不僅不問朝政,而且還給呂雉打小報告,就像一個郎中令一樣。滿朝文武對這個人既痛恨,又無奈!

王陵不在以後,呂雉為了試探群臣對呂氏封王的態度,首先封了馮無擇為侯,呂后的女子死了,就封他的外孫為魯王。大臣們沒有反應,呂后一下子就把呂種、呂平都封為侯。

但是,侯是不夠的,因為呂雉的目標是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就必須讓呂氏當王。

為了迷惑滿朝文武,呂雉封劉盈的幾個兒子為王,並且,呂雉安排了人,在封這幾人當王的時候,他要出來建議讓呂氏當王,大臣們似乎很懂呂后的心,沒有人反對。

於是,呂雉就封呂台為呂王。

呂氏,確實為王了!

但是,小皇帝卻不幹了,因為小皇帝發現,皇后張嫣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自己的親生母親早被呂后殺了,他恨恨地說:等我長大以後,肯定要報仇。

呂后知道以後,認為這個小皇帝太不識時務了,就把他軟禁起來,並且對朝臣說:皇帝一病不起。其實呢,是呂后不讓這個皇帝見大臣,不僅如此,而且還把這位皇帝殺了,這就是前少帝,劉恭。

為什麼呂雉對劉恭的反應如此強烈呢?

因為:劉盈的皇后是張嫣,張嫣的母親是呂后的女兒,當時的張嫣,嫁給劉盈的時候,才十歲,劉盈死的時候,他才十四歲,可以說,張嫣當時並沒有生育能力,但是,呂雉看上了一個王姑娘生的兒子,於是就這個王夫人給殺了,把這個兒子過繼到了張嫣的名下。

這個兒子,就是劉恭。

當時的張嫣,還很小,這所有的一切基本上都是呂雉一個人操作的,所以,呂雉聽了這個話以後,很自然的想:既然你將來不讓我好過,那你現在也不用當皇帝了。

劉恭死了,可是國家不能一日無主,於是,呂雉又找了一個皇帝,劉義。當然了,呂后給他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劉弘。

鑒於周勃對呂雉的忠誠,呂雉讓周勃當了太尉,也就是最高軍事長官。

呂后雖然封了呂王,可是呢,當時的呂王呂嘉是個不安分的主,為了確保呂氏的長治久安,呂后果斷的廢掉了他,讓呂產為呂王。

這時候,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呂雉本來想讓呂家和劉家,世代交好,把呂家的姑娘全部嫁到劉家。可是呢,趙王劉友不買呂后的賬,對這個呂家女人很不好,這個姑娘倒也不客氣,直接就對呂后說了,導致什麼呢?導致了劉友被餓死在長安城。

這件事,引起了喧嚷大波。

首先,趙國沒有趙王了,呂雉就讓梁王去當趙王,可是,梁王劉詼不想去,但又怕呂雉,沒辦法,只好去了,呂后派很多人監視他,就這樣的環境中,劉詼很不得意,雖然貴為趙王,卻連一點自由都沒有,悲憤交加的趙王劉詼居然自殺了。

到這次,劉邦的八個兒子,已經死了三個,劉如意、劉友和劉詼!

梁王劉詼去當趙王劉詼了,誰來當梁王呢,原來的呂王,呂產。但是呢,雖然呂產得到了梁國的土地,但是,這塊土地不姓梁了,得改姓呂,也就是說:呂產還是呂王,但管的兩國的地。不僅如此,這時候的梁王卻不用回到封國,依然待在京城。

趙王劉詼死了,還得有人繼續干,呂雉就讓劉恆,也就是代王去當這個趙王。劉恆說:我願意待在代國為漢朝守衛邊疆。

呂雉面對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劉恆,並沒有為難,就同意了。

但是,趙王誰來當呢,劉友死了,劉詼又死了,劉恆又不幹,沒辦法,只好問群臣,群臣說:讓呂祿當吧!呂雉就這樣把呂祿封為了趙王。

不久,燕王死了,呂雉繼續讓呂通當了燕王。

一直照顧娘家人的呂后,終於撐不住了,因為遇到了個不幹凈的東西,而且這個東西撞到自己後,就不見了。

呂雉非常害怕,就去算卦,算出來的結果是:趙王劉如意,也就是戚夫人的兒子在作怪。但是,劉如意已經死了,呂后更加害怕,居然一病不起。

病重中的呂雉,知道自己命不久矣,居然實現安排後事。

呂雉最信任的便是呂產和呂祿,一個是呂王,一個是趙王。不僅僅如此,這個人都沒有回到封國,都在長安城管理軍隊。

呂后對這兩個人說:高祖皇帝說過: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如今,呂氏為王,也就是你們倆,再加上一個呂通,大家都憤憤不平,一旦我死了,皇帝又幼小,大臣們肯定要發難。所以,你們倆,一定要掌管好長安城的軍隊,保衛宮廷,我死以後,你們也不要因為發喪就離開軍隊。

呂雉死之前,再次賞賜了很多人,希望他們對呂氏有點感情。

但是呢,呂雉最信任的陳平、周勃,以及呂產、呂祿最信任的大將軍灌嬰先後背叛了呂氏。

呂后臨終之前的交代可謂是功虧一簣!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亡呂

呂雉死前,交代的非常清楚,呂王和趙王掌管京城的南北兩軍,守衛京城,統治軍隊。

這樣的布局,呂雉還怕出現差錯,甚至交代,我死之後,你們千萬不要因為發喪而離開軍隊!很明顯,呂雉並不放心。

呂雉的不放心,是有根據的。

因為,劉邦說過: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這句話,很多人知道,包括漢帝國的開國重臣,還有劉氏子孫。

所以,呂雉一死,天下必亂!

公元前180年,9月,諸呂討論應該如何確保帝國的穩定,可是,這樣的會議,被呂祿的女兒知道了,呂祿的女兒就告訴了自己的丈夫——朱虛侯劉章。

劉章是劉肥的兒子,劉肥是劉邦的長子,劉肥的三個兒子——劉襄當了齊王,劉章和劉興居去了長安城。

去了長安城的劉章和劉興居,呂雉並不放心,所以,就把呂家女兒們嫁過去了。其中,劉章取得就是呂祿的女兒。

劉章這個人,力氣很大,在長安城,曾經面對面向呂后發難。

事情是這樣的。

高後六年,呂雉舉行家宴,讓劉章去參加,劉章去了之後,呂雉讓他當酒吏。劉章就說:我是武將的後代,如果我當酒吏的話,只好用軍法辦了!高後同意之後。家宴就開始了。

劉章就對呂后說:那我就唱一首歌種地的歌來助興吧。呂后說,你是齊王的兒子,生下來就是王子,怎麼知道種地的事啊!劉章說,父王喜歡種地,我小時候就知道啊!

那你就唱唱吧!

劉章就唱出了一句讓呂雉非常後怕的話:深耕之後,接著播種,苗要疏朗,不是同類,堅決剷除。

還沒有醒悟過來的呂雉,居然發現劉章殺了呂家的人,因為,這個人剛才莫名的跑出去了!

雖然呂后很生氣,但是,劉章又在執行軍法,沒辦法,只好作罷!

就這樣,劉章成為了劉氏子孫的領頭羊!

呂雉死後,劉章通過夫人,也就是呂祿的女兒得知了諸呂的會議。劉章知道,機會來了。

至於諸呂是否叛亂,我們不得而知,但從事實看,確實看不出來。

劉章首先給自己的哥哥劉襄送去了呂雉已死的消息,而且,很多人願意在京城做內應,於是被呂雉壓制的齊王劉襄很快決定誅殺諸呂。

首先,劉章召開了會議,參加的人有:自己的舅舅駟鈞、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

魏勃就去找齊國國相,說道:齊王要反。但是,他現在還沒用兵的虎符,趕緊包圍齊王府。

於是,齊國國相就讓魏勃領兵去包圍齊王府。沒想到的是,魏勃沒有包圍齊王府,卻把齊相府包圍了。

就這樣,齊國國相死了。

齊王劉襄掌握了齊國的軍政大權!

掌握了齊國大權的劉襄,首先對附近的琅琊王劉澤動手了。可謂說是兵不血刃。

因為,劉襄派人對劉澤說:如今,呂氏計劃篡國,我計劃傾齊國的力量消滅諸呂,但是呢,我是晚輩,你是跟隨高祖皇帝的戰將,而且很有威望,所以,希望你出來主持大局。

琅琊王劉澤一聽,這可是好事啊。於是,毫不猶豫的就去了。

可是呢,琅琊王劉澤卻被結結實實的忽悠了一回,因為:劉襄把劉澤給軟禁了,不僅如此,還派人把劉澤的軍隊給接管了。

眼看著自己身家性命不保的劉澤,腦袋瓜精靈一轉,就對劉襄說:你本來就是高祖皇帝的長孫,是最有資格繼承皇帝位的人。一旦平定呂氏之亂,那麼擁立誰當皇帝,大臣們肯定意見不一致,我在劉氏皇族中,資歷最老,我想去長安勸說那些功臣們立你為皇帝。

劉襄同意了劉澤的意見。

一方面,劉澤進京,幫助劉章、劉興居消滅呂氏,另外,擁立新帝。

另一方面,劉襄率領齊國軍隊,浩浩蕩蕩向長安進發。

聽聞劉襄已經發兵的消息,趙王呂祿和呂王呂產,馬上命令灌嬰率領軍隊前去平叛。

因為,灌嬰確實也是一員猛將,曾經,在韓信的手下,斬獲了項羽手下的第一大將——龍且的頭顱。

灌嬰一向也是一個沒有意見的主,呂氏在位之時,灌嬰從來沒有發表過不配合言論,當然,或許,地位不夠。

可是,現在卻被呂產和呂祿委派為大將軍,前去剿滅劉襄的叛亂。

確實,灌嬰去了,帶領著軍隊,可是呢,灌嬰走到滎陽不走了,並且派人和劉襄說:合兵,共誅呂氏。

就這樣,叛變的灌嬰所帶領的軍隊,不僅沒有起到剿滅劉襄的作用,反而給呂氏帶來了新的威脅。

慌亂之中的呂氏,馬上開始挾持太子,企圖自保。

可是呢,周勃、陳平設計讓呂祿交出來北軍的軍權,道理很簡單,周勃陳平讓儷商,也就是呂祿的好朋友對呂祿說:如今,劉襄和灌嬰聯合要滅掉你們,就是因為你們手中的軍權,只要你們把軍權交出來,回到自己的封地,就沒人殺你們了。

當呂產的使者回到長安的時候,局勢已經對呂氏非常的不妙,因為,劉襄和灌嬰的軍隊,持續西進,長安城,很不安全。

所以,有人讓呂產迅速調集長安城的兩大軍團,也就是南軍和北軍,進行防衛!

這樣的消息,對於周勃、陳平而言,無疑是個打擊,於是,連忙開始動手。

周勃、陳平迅速趕往北軍大營,但到了門口,卻進不去,因為沒有符節。

這時候,居然有個叫紀通的人假傳皇帝的命令,同意兩個人進入軍營。

就這樣,進入軍營的周勃、陳平趁呂祿不在軍營的時間,迅速接管了北軍。

接管的方式,問的一個問題:你們願意效忠呂氏,還是劉氏。效忠呂氏的話,就露出右胳膊,願意效忠劉氏的話,就露出左隔壁。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學問,天下是劉姓的,不是呂姓的,所以,就這樣,周勃和陳平接管了北軍。

剩下的只有呂王的南軍!

劉章要求周勃給他派點軍隊,周勃就給了他一千兵馬。

劉章就開始前往未央宮。

什麼都不知道的呂產,還在未央宮附近,可是呢,呂產遇到了劉章,劉章二話不說,就開始追殺呂產。呂產身邊的侍衛太少,根本阻擋不了劉章的進攻,就這樣,呂產被劉章最後追到一個郎中令的廁所里殺死了。

呂產的死,使得呂氏已經沒有了主導,所以,劉章隨即進未央宮把伺候皇帝的呂更使也殺了。

接下來的事情,比較簡單,周勃、陳平、劉章展開了對呂氏的大清洗。

燕王呂通被殺死,張熬的兒子張偃也被廢掉王位,因為,她的母親是呂后的女兒。

就這樣,呂氏徹底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從禪讓、相親到武林,套路,全都是套路!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