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諸葛亮是不是打仗的料,死對頭司馬懿說了一句話,後人認為比較靠譜

諸葛亮是不是打仗的料,死對頭司馬懿說了一句話,後人認為比較靠譜

長期以來,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諸葛亮的形象被神化了:呼風喚雨、出奇制勝、力挽狂瀾、舌戰群儒……似乎是無所不能。然而,如果翻開史書,我們就會發現,有關諸葛亮的這些「事迹」絕大多數都是虛構的,特別是在軍事上。也正因為如此,後人關於諸葛亮是不是一個軍事家的問題就曾展開過爭論。最早提出這一問題的,是給諸葛亮立傳的陳壽,他在《諸葛亮傳》中說諸葛亮「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不可否認,諸葛亮的確是有著過人之處,劉備能夠在鼎足三分中佔有一席之地(儘管這塊地方小的可憐),諸葛亮功不可沒。然而,劉備定鼎蜀中後,諸葛亮卻似乎從歷史舞台上消失了。《三國志·諸葛亮傳》從建安十六年(211年)以後到章武三年(223年)這12年中的記載幾乎是一片空白,只有一句「先主外出,(諸葛)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而已。直到白帝城託孤之後,才真正在政治和軍事舞台上大顯身手。從諸葛亮一生的事迹來看,他的長處在於治國理政和軍事謀略,而他的短處,恰恰也在於此。

首先,從治國理政來看:諸葛亮作為一個出色的政治家,這是被當時所公認的。曹操的謀士劉曄就說過:「諸葛亮明於治國而為相」,謀士賈詡也說「諸葛亮善治國」。陳壽在《諸葛亮傳》中說諸葛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把諸葛亮比作為管仲、蕭何之流,也正體現了他在政治方面的才幹。劉備在攻佔西川後,在法正等人的輔佐之下,一舉奪取漢中,同諸葛亮為他營造了一個穩定的後方,「足食足兵」有著很大的關係。劉備臨死前,託孤於諸葛亮,而諸葛亮也不負所托,正如陳壽所言:「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勵,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保證了蜀漢政權的穩定。作為當時最為弱小的國家,在諸葛亮的治理下,政治清明,法制嚴謹,也充分體現了諸葛亮的政治才幹。

其次,從軍事謀略來看:說諸葛亮是一個傑出的戰略家,似乎也不為過。劉備三顧茅廬之時,諸葛亮的「隆中對」就為劉備未來的發展戰略作出了詳盡的規劃,並且在後來實踐了這一規劃,才有了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而在軍事戰略上,面對強大的曹操集團,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並在東吳魯肅等人的幫助下,努力推進了這一戰略的實施,不僅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也為劉備集團之後的發展贏得了時間和空間。雖然由於劉備和關羽的戰略失誤,導致荊州丟失並招致了夷陵之戰的失敗,但諸葛亮還是及時修復了同東吳的聯盟關係,使得聯吳抗曹的戰略格局得以維繫下去。而在執掌蜀國政權之後,面對強大的曹魏,蜀國雖「處孤絕之地,戰士不滿五萬」,但諸葛亮採取了以進為退、以攻為守的策略,以對曹魏的主動進攻抑制了曹魏對蜀國的威脅。從戰略上說,這一策略是成功的,基本上遏制了曹魏對蜀國的軍事威脅。

然而,諸葛亮的這些「長處」,恰恰也正是他的「短處」所在。就以被後人最為稱道的軍事謀略而言,雖然對曹魏的主動進攻,遏制了曹魏對蜀國的軍事威脅,但勞師動眾,六出祁山(實際上是五出祁山),卻未得寸土。特別是第一次北伐,曹魏毫無防備,「朝野恐懼」,「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皆叛應亮,關中響震,朝臣未知計所出」。但諸葛亮卻出於謹慎,拒絕了魏延從子午谷出奇兵,分兵合擊長安的建議,採取了繞道祁山、安從坦道、平取隴右的戰術。儘管後人對此有不同的爭議,但這一戰術的破綻連魏明帝曹睿都看得清清楚楚:「(諸葛)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正合兵書致人之術,破亮必也。」不僅如此,還棄魏延、吳懿等久經戰陣的宿將不用,將大軍交給從未經陣戰、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去指揮。結果街亭一戰,被魏軍打得大敗。諸葛亮雖然「揮淚斬馬謖」,但卻並沒有改變既定的戰術,堅持走出祁山這一條道。諸葛亮敗回漢中,曹魏大將曹真收復了南安等三郡後,判斷諸葛亮再次出兵必定會從陳倉走,預先派將軍郝昭駐守。諸葛亮二出祁山,以數萬之眾圍攻陳倉,面對僅千餘人的曹魏守軍,攻打了二十多天,依然一無所獲,自身卻死傷慘重。而不久曹魏援軍趕到,蜀軍則糧草不濟,被迫退兵。在退兵過程中伏兵斬殺了追趕的曹魏將軍王雙,總算挽回了一點面子。

對於諸葛亮的這一弱點,他的老對手司馬懿也是看得清清楚楚,他說諸葛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按照易中天先生的說法,這簡直就等於說諸葛亮志大才疏,不是打仗的料!

而在治國理政方面,諸葛亮雖然厲行法治,整肅吏治,營造了一個相對清明的政治環境,但一方面,在管理上大權獨攬、一人獨斷,所謂「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甚至連校對公文這樣的事也要親自來做。主簿楊顒對此曾婉轉提出批評:「今明公為治,乃躬自校簿書,流汗終日,不亦勞乎?」司馬懿在五丈原同諸葛亮對峙時,也針對諸葛亮「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的行為,說:「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果然,不久諸葛亮就病逝於五丈原。

而另一方面,諸葛亮嚴於吏治,注重官吏的選拔任用,卻忽視了人才的培養。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為此也評價說他「於長養人才,涵育熏陶之道,未之講也」,以至於蜀國後繼乏人。這個教訓,也是極其深刻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國紀平」重磅文章:任何挑戰都擋不住中國前進的步伐
長江首個大型國際帆船賽來了!就在今天的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