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女神顏寧:不與別人比較,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活法
願我們每個人都活得通透些,不與他人比,不去追求「有我所愛」,「愛我所有」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生命最好的活法。
要追求幸福,而不是比別人幸福
2019年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布,中國科學家顏寧入選25名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名單。
上次顏寧上熱搜,是她離開清華前往普林斯頓大學任教,引發國內許多議論。
大家紛紛表示,這樣的科學家+超級女神流失了,真是清華的損失。
第一次了解顏寧,是2016年9月央視的《開講啦》,她在演講中的一段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次,她在看《歡樂頌》,她的一位學生就過來跟她說:「顏老師,我想了一下,安迪在金融界的地位一定沒有你在學術界的地位高。
安迪她的工作強度一定沒有你的工作強度大。可是你看她賺多少錢啊。
你每天那麼辛苦,你的工資比她少好多,你看人家的衣服多漂亮,你難道心理不會不平衡嗎?」
顏寧就盯著她的這位學生說:「那你覺得安迪就比我幸福嗎?難道金錢就成了衡量自己的幸福感的一個標準了嗎?」
隨後,她借這個話題感慨地說:
一個人無論是誰,你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事情就是向死而生,每個人在這個世上都是幾十年到百多年這個尺度,那麼在這個世界上你有沒有想過,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對我而言,我只是很簡單地去喜歡這麼一個世界。
從這段演講我們可以看出,顏寧不希望與別人比收入、比穿著。
她喜歡這個世界,滿足於自己現有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認為自己感到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她這種「不與別人比,只活好自己」的觀念展現了她生活的智慧,值得稱道。
放眼現實社會,不少人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別人幸福,把主要精力都投入到競爭中,比職位、比房子、比財富……
比來比去,人們的心裡只剩下日益膨脹的慾望和心浮氣躁,沒有了快樂和幸福。
其實,我們的人生不是演給別人看的戲劇,不是講給別人聽的故事,大部分經歷都冷暖自知。
開公司的老闆不一定就比開小賣部的老闆幸福,搞金融賺大錢的人也不一定比大學裡自由自在的老師更懂得生活的意義。
關鍵在於,你是否活在自己的節奏里,找到自己人生的目標與價值。
就像李思圓在《生活需要儀式感》中說的:
真正擁有品質生活的人,從不與別人比較,而是與自己比較,他們總是能在有限的條件下,永遠呈現出一種豁達樂觀的精神面貌,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和心靈。
所以,不與別人比較,是一個人最高級的活法,這樣的人才活得有品質,才能收穫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別人的好與壞,關你啥事
作家陳建功幼年時家貧,很羨慕條件好的同學。
媽媽說:「咱家不如人家,就不要跟人家去比吃穿。」
陳建功說:「那我就比學習成績。」
媽媽說:「讀書、學習不是慪氣的事,幹嘛老想著『比』呢?你得把讀書、學習、思考、創造,都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陳建功的媽媽真的很睿智,她的這種「讀書學習是自己的事,不要想著與別人比」的觀點,對兒子一生的成長無疑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不少父母總喜歡讓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結果讓孩子比出了自卑、比出了壓抑,有的甚至患上了抑鬱症。
我由此想到了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說的一句話:
與別人比較,是悲慘生活的開始。很多人在與他人的比較中,失去了自信和生活的勇氣,甚至生髮出『羨慕嫉妒恨』。
這句話在新東方集團創始人俞敏洪身上有過活生生的體現。
俞敏洪出身於農村,經過3次高考才最終考上大學,被北京大學西語系英語專業錄取。
入學後,在與同學的比較中,他發現了自己的無知與落後。
普通話不會說、曾經引以為傲的英語一塌糊塗、沒有任何文體特長,為此他產生了嚴重的自卑感。
他只能拚命學習,想要用成績讓人高看一眼。
然而,最終卻讓自己勞累過度,患上肺結核,被迫休學一年。
躺在病床上,他在反思中認識到:跟別人比,沒有任何意義;進步是自己的事情,跟別人無關。
當他不再關注別人,而是沉迷於自己的進步時,驚喜出現了:大學畢業時,他拿到了留校任教的名額。
談到這段經歷,俞敏洪在《朗讀者》現場感慨地說:「別人的好與壞,關你屁事!」
話糙理不糙。
在《願你的青春不負夢想》這本書中,他有感而發地說:
一個人想要變得與眾不同,最重要的是不要與別人比較——總有人比你好,也總有人比你差,這種比較沒有意義,改變不了現狀,只會讓沉溺在比較之中的人變得心胸狹隘。
你應該和自己比較——比較一下自己今天是不是比昨天有進步,明天是不是比今天更有進步。
這番話是俞敏洪在痛定思痛後的深切感悟,道出了一個人幸福生活的真諦。
不求與人相比、但求超越自己,這才是一個人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
關注自身需求,活出自己的節奏
有一年,在奧運會的游泳比賽中,多個國家的選手參與角逐,最終日本選手得到第一名,俄羅斯、美國的選手分獲第二、三名。
事後,記者對獲得冠軍的日本選手進行採訪:「你隔壁的水道,一邊是美國人,一邊是俄羅斯人,他們都曾經打破世界紀錄,你知道嗎?」
他回答:「不知道。」
記者又問:「你知不知道其它選手緊追在後,你一度還被俄羅斯勁敵超越?」
「不知道」,他說:「我只管游我自己的,不管是誰在和我比賽,我只是一心一意奮力地往前游去。」
這位獲得冠軍的日本選手之所以成功,就在於他不與別人比,而是按自己的節奏去游。這是比賽的技巧,也是生活的智慧。
有位心理學家說,一個人的一生,有兩種節奏:
一種為生活的節奏,有計劃,亦步亦趨,有條不紊;
一種為心靈的節奏,不亂方寸,不慕浮華,不隨波逐流,內心住著一個沉穩的舵手,再大的風浪也不能奈他何。
按自己的節奏去生活,不在與他人的比較中打亂自己的節奏,這才是生活的智者。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智者總會讓人敬佩。
就像村上春樹說的:
「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麼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地遵照自己的目標在前進,只有你自己的目標才是最適合你自己的目標。
關注自身需求,活出自己的節奏,最為重要。
活得明白的人,不與別人比較
《 哈佛幸福課》里,把人的自尊分為三層:
第一層自尊:依賴型自尊。價值感來自外部,他人的贊成;通過跟他人比較而獲得能力感。
第二層自尊:獨立型自尊。用自己的標準評估自己,自我決定;不與別人比較,而是和自己比較。
第三層自尊:無條件自尊。不取決於他人評價,不取決於自我評價,有充分自信,不參與任何評價;不把自己與他人比較,也不與自己比較。與他人互相依賴,同時又怡然自得。
「無條件自尊」是一種理想境界,在生活中我們只要做到「獨立型自尊」就很好了。
不與他人比,只與自己比,既是一種獨立型自尊,也是活得明白的重要表現。
有一位心理學專家曾列出「沒活明白」的10大特點,其中之一就是:攀比,比錢,比娃,比房,比模樣……見啥比啥。
現實生活中,這種「沒活明白」的人還真的不少,這也是「人比人,氣死人」的感慨頗有市場的重要原因。
畢達哥拉斯曾說:「只看自己擁有的,不看自己沒有的。
不要與別人比華麗的服裝而無忽視了自己真正需要提升的東西。」
願我們每個人都活得通透些,不與他人比,不去追求「有我所愛」,「愛我所有」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生命最好的活法。
作者:武小五,富書專欄作者,身處濱海小城,心觀大千世界;干著嚴肅的工作,寫點輕鬆的文字;每天和300萬人一起升級生活認知,知乎、微博@富書。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有趣內容
※流浪大師直播獲打賞三十萬:我的人生很貴,恕不奉陪!
※離開《極限挑戰》,黃渤放棄4800萬片酬,決定去養老
TAG:有書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