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復旦校長許寧生:突破集成電路卡脖子技術,我們要有自信

復旦校長許寧生:突破集成電路卡脖子技術,我們要有自信

今天舉行的上海市科協學術年會開幕式上,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為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院士、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陳凱先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院士頒發聘書,三人分別出任市科協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慧專業委員會主任,將帶領團隊推動上海三大重點產業發展。主題報告會上,許寧生和毛軍發都表示,中國科技人員有能力突破卡脖子技術,我們要有充分自信;人才是突破卡脖子技術的基礎,高校和企業要加強合作,填補國內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產業的人才缺口。

本屆學術年會以「聚集三大重點領域發展,推進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為主題,將開展近60場學術交流活動。今天成立的三個專委會是市科協對標市委、市政府要求,推動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三大產業發展的創新之舉,旨在發揮科協組織和人才優勢,探索更好發揮戰略科學家和高層次專家的資源優勢。

作為市科協集成電路專委會主任,許寧生在主題報告中介紹,上海是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產業鏈最完整、技術最先進的地區。在設計環節,復旦微電子公司研製出億門級FPGA(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填補了國內超大規模FPGA晶元的空白;在製造環節,中芯國際14納米工藝即將量產,正在研發10納米和7納米工藝技術;在裝備環節,中微半導體公司研發的7—5納米刻蝕機已進入台積電生產線,得到國際最先進晶元製造企業的認可;在材料環節,新昇半導體公司的300毫米大矽片月產能達10萬片,產品通過了華力微和中芯國際的認證。

「對於突破卡脖子技術,我們要有自信。」許寧生說,「中國科技人員有能力通過技術創新解決各種問題。」在他看來,技術創新主要靠人,人才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瓶頸。《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人才白皮書(2016—2017)》顯示,我國集成電路從業人員有近30萬人,而按總產值計算,需要70萬人,人才培養總量嚴重不足。除了缺口巨大,許寧生認為,人才質量也亟待提升。目前,高校和科研院所培養的集成電路人才無法滿足企業需求,應改革培養模式,探索校企聯合培養高端人才的機制。據介紹,復旦大學承擔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教融合創新平台建設,成立創新學院,正在開展跨學科的校企合作,力爭培養出一批產業急需的創新型領軍人才。

在人工智慧領域,國內人才缺口也很大。毛軍發說,美國有85萬人工智慧人才,中國只有5萬左右。因此,國內高校亟需開展跨學科的校企聯合培養,特別要注重培養基礎科研人才,補人工智慧演算法這塊短板。「目前在用的人工智慧系統,演算法大多是美國人發明的。」毛軍發認為,上海可借鑒倫敦的成功經驗,依託知名高校加強人工智慧演算法研究,並孵化出一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的人工智慧企業。

上海市副市長吳清出席開幕式,並為第十六屆上海市科技精英頒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撤垃圾桶不要「一刀切」
老子是領導,敢貼我罰單?這些人的「官威」都是哪來的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