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一個在李白、蘇軾詩詞中光輝的英雄形象,卻被杜牧一詩否定

一個在李白、蘇軾詩詞中光輝的英雄形象,卻被杜牧一詩否定

在唐宋歷史上,都曾出現過社會的和平安定和經濟的高度繁榮,文學上也出現了詩詞井噴的局面。然而大唐在經歷安史之亂後,風光不再,戰亂頻發。宋朝的「靖康之難」,失去半壁江山,南宋小朝廷苟安一隅,不圖進取。社會的安定繁榮激人奮進,教人進取,建功立業便成為有識之士的主旋律。國難當頭,家國淪亡,思念英雄,報國救難就成為了愛國人士的最高目標。現實中不能實現的理想,便只能寄托在歷史遺迹和古代英雄身上。所以,這是一個呼喚英雄、歌頌英雄的時代,詠史懷古也成為唐宋時期文人筆下最重要的題材。縱觀中國古代文學史,三國時代和那個時代的英雄是文人最主要的歌詠對象。

一個在李白、蘇軾詩詞中光輝的英雄形象,卻被杜牧一詩否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大宋盛況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雖然曹操、劉備、孫權都是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但對文人而言,他們更喜歡具有儒雅風格的周瑜。一代名將周瑜,雅量高致,年少有為,精通音律,尤其在赤壁之戰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採用火攻,大破曹操,名傳後世。唐代大詩人李白途經江夏送別友人時,自然想到了這位英雄,於是在他的送別詩中表達了對周瑜敬仰。

一個在李白、蘇軾詩詞中光輝的英雄形象,卻被杜牧一詩否定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赤壁歌送別

唐 李白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

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餘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而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對在他的《赤壁懷古》一詞中對周瑜英雄形象的讚美和嚮往更是人人皆知。

一個在李白、蘇軾詩詞中光輝的英雄形象,卻被杜牧一詩否定

周瑜於此破曹公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一個在李白、蘇軾詩詞中光輝的英雄形象,卻被杜牧一詩否定

三國周郎赤壁

除此之外,大量的文人表達了與他們相同的觀點。

詠赤壁

唐 胡曾

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開國虎爭時。

交兵不假揮長劍,已破英雄百萬師。

吊周瑜詩

宋 范成大

年少曾將社稷扶,三分獨數一周瑜。

世間豪傑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功跡巍巍齊北斗,聲名烈烈震東吳。

青春年紀歸黃壤,提起教人轉嘆吁。

一個在李白、蘇軾詩詞中光輝的英雄形象,卻被杜牧一詩否定

赤壁

然而,有人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而且不是無名之輩,而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

赤壁詩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這首詩大意是:赤壁的泥沙中,埋著一枚未銹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詩人即物感興,托物詠史,點明赤壁之戰關係到國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時表達了自己對這場戰爭的獨特看法,也表現了「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抑鬱不平之氣。

一個在李白、蘇軾詩詞中光輝的英雄形象,卻被杜牧一詩否定

銅雀台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寫折斷的戰戟沉在泥沙中並未被銷蝕,自己將它磨洗後認出是前朝遺物。這兩句描寫看似平淡實為不平。沙里沉埋著斷戟,點出了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戰戟折斷沉沙卻未被銷蝕,暗含著歲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於發現了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銹跡斑斑的「折戟」,使得詩人思緒萬千,因此他要磨洗乾淨出來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赤壁之戰遺留下來的兵器。這樣前朝的遺物又進一步引發作者浮想聯翩的思緒,為後文抒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一個在李白、蘇軾詩詞中光輝的英雄形象,卻被杜牧一詩否定

銅雀春深鎖二喬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將為人們廣為傳頌的周瑜,推到了風口浪尖。詩人說倘若當年東風不幫助周瑜的話,那麼銅雀台就會深深地鎖住東吳二喬了。這裡涉及到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此戰中具有傑出軍事才能的周瑜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已是歷史公論,但詩人卻不認可這一點。詩人認為周瑜的勝利幾乎是僥倖的,如果沒有東風相助,結局必定是截然相反的。因此他並不認為周瑜是一名出色的將領。杜牧這麼認為,並不是他自高自大,而是有一定的軍事理論基礎的。因為杜牧本人有經邦濟世之才,通曉政治軍事,並且曾為《孫子兵法》作注,形成了自己的軍事觀點。杜牧更強調將帥內在的素質,即智、信、仁、勇、嚴(《計篇第一》)。他認為作為將帥應該足智多謀,言而有信,仁愛部下,勇敢果斷,治軍嚴明等素質和能力,而不應依賴偶然因素取得勝利,否則便不能算作英明將帥。所以,他對於周瑜藉助東風這一偶然因素取得的勝利並不認可。

一個在李白、蘇軾詩詞中光輝的英雄形象,卻被杜牧一詩否定

孫子兵法

從理論上來說,周瑜靠這種偶然因素取得勝利,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也說明他沒有充足的把握奪取勝利,只能靠運氣一搏。這種不確定性在《三國演義》一百一十三回也得到了印證:諸葛亮在一晴朗天氣里於上方谷中布下火種地雷,將司馬懿大軍引入其中,欲一舉消滅魏軍。哪料晴空烈日突然變成了黑雲密布,暴雨傾盆,戰爭的結局頓時發生根本性轉變。所以杜牧對赤壁之戰結局的假設,完全是有可能的。杜牧知兵而不被任用,自有不平之氣。包括李白、蘇軾在內的歷代文人對周瑜推崇備至,不是他們不識英雄,而是他們沒有杜牧這樣的軍事理論,所以他們只能是就已有的結果崇拜,而不能像杜牧這樣提出自己的軍事觀點。這也是杜牧的這首《赤壁》詩能夠引人深思、流傳千古的因素之一。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沙視界 的精彩文章:

這首詩挑戰了人類想像力的極限,被贊為「幽玄神怪,至此而極」
此詩短短二十字,表達出對古人最高敬意,千百年來,無人可與匹敵

TAG:老沙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