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精英」教育的背後,是無關緊要的「和平」

「精英」教育的背後,是無關緊要的「和平」

如果從學習成績、課堂表現、以及班級職務來看,小 B 算不上「精英」。他最好的成績是全班第七、舉手發言也是罕事、曾經當過最大的官是勞動委員,但今年慘遭彈劾。原因是用雪碧呲黑板,弄得整個講台都黏糊糊的。

但在朋友們眼中,小 B 是個精英。他能在 2 分鐘內還原一個三階魔方,還可以報出 10 種多肉植物的名字,他在同齡人眼裡是個閃閃發亮的人物,用同學的話來說:「啥都知道,尤其是遊戲。」

「知道嗎?《刺激戰場》變成《和平精英》啦!」

「和平雞?啥和平雞?」

「是《和平精英》!沒有子彈(彈道)只有綠光了,不能打死人,(對方)只能趴著沖你招手。對了對了,衣服變得更好看了,估計得用錢買吧。」

「那我們沒有錢咋辦?是不是不讓我們玩?」

「那隻能光屁股玩了唄!」

「精英」教育的背後,是無關緊要的「和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小 B 的回答引起一陣鬨笑,幾個意猶未盡的同學還想繼續追問,但上課鈴響了。對於四年級二班的孩子們來說,他們當中只有很少人能玩上《刺激戰場》,所以根本無法通過小 B 的隻字片語,去腦補《和平精英》究竟是個啥樣兒。

「那到底好玩不嘛?」小 B 前排有一個胖乎乎的孩子,用書遮著臉扭頭問。

「不好玩,不好玩,一點兒都不好玩。」

綠色

小 B 撒謊了,小小的虛榮心做怪。

《和平精英》的信息其實都是從爸爸那聽來的,他並沒有親自玩過。小 B 曾有上手的機會,但被媽媽制止了,即使爸爸極力維護:

「這款遊戲,小孩子可以玩的。」

「有這時間不去背倆單詞?不去彈會兒鋼琴?非要玩遊戲?」

很顯然,媽媽的氣勢更勝一籌,也更加「政治正確」。所以在「Elephant、Elephant、大象!Bicycle、Bicycle、自行車!」的英語背誦中,小 B 捕捉到了爸爸有關《和平精英》的吐槽。

小 B 則在一旁抱怨了起來:「原來《王者榮耀》還讓玩會兒,現在《和平精英》徹底不讓玩了,真倒霉。」

「精英」教育的背後,是無關緊要的「和平」

他的吐槽不無道理,《和平精英》的遊戲內容「純綠色無公害」,完全適合未成年人遊玩。某種程度上,騰訊已經極力為青少年的「健康」規制了很多元素。

但他不了解的是,《和平精英》的面市,和《王者榮耀》的流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內容變化的背後,是關於企業利益和企業責任的考量,兩者無論如何角力,都必須遵循「盡最大可能保護未成年人」的邏輯前提。

2017 年 2 月 16 日,騰訊公司在文化部的指導下,就推出了「網路遊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之「騰訊遊戲成長守護平台」系列服務,協助家長對未成年人子女的遊戲賬號進行健康行為監護。

同年的 5 月 1 日,文化部《關於規範網路遊戲運營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通知》新規正式實行,率先將移動遊戲明確界定和納入政策監管範圍。

兩個月後的 7 月 4 日 ,騰訊以《王者榮耀》為試點,率先推出「健康遊戲防沉迷系統」,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錄時長、升級成長守護平台,並強化實名認證體系。

到了《和平精英》上線時,官方再次推出更嚴格的「16+」政策,背後早已形成了一整套限制年齡的系統: 公安權威數據平台強化實名校驗、 金融級人臉識別驗證、 基於自然人合併計算多賬號總遊戲時長,甚至承擔了一部分家庭和行政的監管義務。

「精英」教育的背後,是無關緊要的「和平」

從《刺激戰場》到《和平精英》的轉變,正是「保護未成年人」這一政策的具體體現,至於「好不好玩」、「為什麼在一款全年齡的遊戲里,要特別照顧未成年人」等等產品意見,只能退而求其次,並非重點。

但問題是,現實里的未成年人,真的那麼容易受到遊戲的傷害嗎?

下一頁:傷害與壓力

傷害

除了《王者榮耀》之外,小 B 一口氣可以報出 5 款遊戲的名字。

《我的世界》是他第一款親自上手的遊戲,目前還在玩。《小三角大英雄》是他覺得最有意思的作品,但因為了解的同學太少,引起不了共鳴。至於《黑暗之魂》等硬核內容,小 B 只是聽說過:「因為爸爸自己偷著玩,連看都不讓我看一下。」

「你還玩過《刺激戰場》?」

「對啊,原來玩過的,但玩得不好。」

「覺得害怕嗎?」

「又沒有怪物,不害怕的。」

「會對你造成不良影響嗎?比如愛打人,愛發脾氣什麼的。」

「我幼兒園的時候打過人,小學沒打過,別人冤枉我,我才發脾氣。」

正當我和小 B 相聊正歡時,他的媽媽加入了戰場。

「但你英語成績下降了啊!上回還考 95 呢,這回才考 93!」媽媽抖落著卷子插嘴道:「還不是整天惦記著玩遊戲,惦記吃什麼雞。」

爸爸苦笑著走開,一臉無奈:「和遊戲有關嗎?我還說和天氣有關呢!沒辦法,沒人聽,沒人聽,大家都這樣,都這樣。」

「精英」教育的背後,是無關緊要的「和平」

對於遊戲的看法,小 B 爸爸的意見並非少數,但社會的主流論調卻側重於另一個方向。爸爸們的意見常以「抱怨」開始,「沉默」結束。媽媽們的意見卻以更強的姿態出現,所以聲音越來越大。

當然,這和性別無關,只和觀念有關。

這種對遊戲的「區別對待」可以說根深蒂固,因此越發難以顛覆。久而久之,無數的聲量便化作標題,出現在電視、報紙、網路的顯眼位置,它們就像是安靜劇場里的一聲嘯叫,引起了國家、企業的足夠重視,最終勾勒出《和平精英》的面貌,無論你情不情願。

「精英」教育的背後,是無關緊要的「和平」

換句話說,遊戲並非划出傷痕的主謀,但不少家庭,卻很容易將壓力造成的幻痛歸咎於遊戲。

壓力

小 B 媽媽是位財務人員,在一間私人公司工作了 5 年有餘,她的月收入在 6000 左右,年底會有 2~3 萬的獎金,按當地水準來看,待遇算是中等偏上。但小 B 媽媽依然在進修職業英語,目的是「爭取在兩年內換份好一點兒的工作」,希望月收入達到 8000。

「這樣生活能鬆快一點兒。」

家庭的壓力主要來自小 B,除了正常學習生活的開銷外,他還要參加美術、鋼琴、跆拳道和英語提高班,每個月的花銷在 5000 元左右,幾乎等同於他媽媽整月的工資。

「精英」教育的背後,是無關緊要的「和平」

「沒有辦法,該花的錢必須得花。現在競爭太激烈了,好學校就那麼多,到時候考不上花的錢更多。而且周圍的孩子們都嘩嘩的去學,咱不可能無動於衷啊。」

其實從實際花銷來看,小 B 家的情況還沒那麼糟糕,得益於爸爸的大學老師身份,美術班和鋼琴班的教學可由他在本校解決,所以兩個班的費用也相應有了減免,否則那點工資根本不夠用。

除此之外,小 B 從二年級起,每年還會出國研學一回,有時是興趣班組織,有時是父母帶領。今年暑假的研學地點是英國,由於提前報了名,所以費用有所優惠,價格是 2.8 萬元。而各方面的壓力,也促成了下面這幾段「常規」對話。

「我老說他爸爸,有時間就不能去什麼補習班、興趣班做個兼職什麼的?多掙一點兒是一點兒,拾到籃子里的都是菜!」

「我自己懂和教小學生、中學生是兩回事。再說我去兼職,誰接娃上下學?誰給娃做飯?誰給娃輔導功課?」

「你輔導什麼了?越輔導成績還差了,別老偷著讓他玩遊戲,玩那些有啥用,心都不在學習上!」

下一頁:鋼筋與悖論

鋼筋

小 B 的爸媽年近 40 歲,作為 80 後的排頭兵,他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相比父輩都有了質的飛躍。但隨著年齡增加,作為獨生子女的他們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雙方有四個老人需要贍養、孩子需要教育、自身需要不斷提高以免淘汰,「忙碌+捉襟見肘 」是生活的常態。

2016 年國家實施了二胎政策,並從政策層面或多或少暗示將要取消生育的數量限制。但在 2018 年裡,只有 1523 萬新生兒誕生,比 2017 年還少了 200 萬。

社會轉型帶來了好的變化,也帶來了生活成本的一路飆升,生活壓力空前巨大。80 後大多因經濟問題並不打算要二胎,緊隨其後的 90 後們,則略帶戲謔的表示:孩子問題能拖就拖,因為真的是生不起。

一系列問題正在反噬已有孩子的家庭:既然只有一個孩子,那無論如何都得教育好。

一方面他們希望孩子將來獲得更自由、更開放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生活的壓力、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合理,逼迫著他們必須牢牢掌控孩子的成長線,不能有絲毫偏離。換句話說,他們也許知道自己的孩子成不了精英,但又不得不按照腦中的精英形象去教育孩子。

順理成章的,在大多數父母眼裡,遊戲只是個會影響「攀升狀態」的東西。它像負擔一樣理所當然應該第一個拋棄,因為遊戲不像其它科目可以帶來短線收益,長線則誰都說不清,簡言之 —— 沒用。

作為玩家,你有憤慨的理由、抨擊的權利,但作為父母,你也許又會沉默無言,接受現實。這些 80 後父母們有很多曾經也是玩家,從小接受過遊戲的洗禮,但面對生活厚重的牆壁時,曾經打動人心的東西又起不到太多作用。

所以他們逐漸步入了社會的陳詞濫調,顧不了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必須像鋼筋一樣拚命向前頂。

悖論

這種壓力會反饋給孩子,讓他們覺得無論學習還是日常生活,都是個「挺煩人的事情」。

而遊戲,一種能夠擺脫功利和煩惱的事物,會自然而然得到孩子們的青睞和信任。

於是壓力,催生出了生活的悖論。父母儘可能的令孩子遠離遊戲,讓自己的壓力物有所值。但也是由於壓力,孩子總能被遊戲吸引,流連忘返、樂此不疲。《和平精英》正是這一悖論的產物:既然無法化解雙方的矛盾,就最大可能的採取折衷策略。

「精英」教育的背後,是無關緊要的「和平」

不過從實際效果來看,《和平精英》「賠了夫人又折兵」。媽媽壓根不讓小 B 玩遊戲,無論適不適合。成年玩家又覺得遊戲太過「和平」,一點兒都不「精英」。

正如騰訊遊戲業務負責人馬曉軼所言:「對於未成年人的保護,我們完全不會有任何在營收上的考量。」

在《童年的消逝》中,尼爾·波茲曼曾經寫到:「只有通過家庭、學校、社會進行識字、教育、理性、自我控制、羞恥感的培養,兒童才能努力發展成一個文明人。而兒童擁有與生俱來的坦率、理解、好奇、自發的能力,這些珍貴的天性理應受到成年人的加倍呵護。」

很慶幸,波茲曼用了呵護而不是約束。但又很遺憾,波茲曼未能身處在信息涌流,生活卻壓力倍增的當代。所以《童年的消逝》,更是趨向於將孩子培養成為文明人,並非精英。

「精英」教育的背後,是無關緊要的「和平」

精英是什麼?只有當代父母才有權利去給孩子描述,去給孩子定義。至於去履行「辨析遊戲年齡段」的義務?對他們而言或許只是徒添煩惱。

小 B 不了解這些,他也沒必要了解,他現在的期盼,是暑假研學趕緊到來。

「媽媽說了,給我買個手機方便聯繫,這樣我就可以玩《和平精英》啦。不過我還是更想去英國多轉轉,因為爸爸說那裡有福爾摩斯。」

我們也許不能保證孩子長大成人後成為精英,但希望我們可以努力,讓他們成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編註:文中出現的「小 B」為受訪人化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遊戲時光VGtime 的精彩文章:

《最終幻想7》原版vs重製版畫面對比
《漫威終極聯盟3 黑暗教團》7分鐘試玩:合作爆錘滅霸

TAG:遊戲時光VGti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