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也有清官,張伯行不僅寫過「一字詩」還顛覆人們對清朝的印象

清朝也有清官,張伯行不僅寫過「一字詩」還顛覆人們對清朝的印象

提到清官,估計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宋代的包拯,明代的海瑞,再深一點便是「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了。反正不管怎麼想,清朝肯定是被排在外的,因為清朝有名的清官太少了——清朝真的沒有清官嗎?小編告訴你,有!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清朝也有清官,張伯行不僅寫過「一字詩」還顛覆人們對清朝的印象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清朝官場上有句話說得好,叫作「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意思就是清朝再廉潔的清官,只要為官多年,也必定是積蓄滿滿。特別是到了清代,由於「捐官」制度的出現,花錢買官做簡直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凡是買來的官必定要在任上成倍的賺回銀子,這才能「不虧本」,因此清代時期,官員的腐敗問題一直得不到徹底解決。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官員,號稱「不取百姓一文」,並為自己的言行寫出了「一字詩」,不但感動了皇帝,還從此流芳千古,他就是康熙御筆下號稱「清官第一」的張伯行。

清朝也有清官,張伯行不僅寫過「一字詩」還顛覆人們對清朝的印象

張伯行,河南儀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考中進士,一生為官清正,多次受到皇帝的嘉獎與讚揚。張伯行曾說過「我為官,誓不取民一錢。」,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康熙四十二年,張伯行被封為山東濟寧道,正在趕路赴任時,聽說濟寧大旱,他自掏腰包讓屬下從老家運糧至本地,賑濟災民,到任之後將穀倉大敞,以緩解當地饑荒,百姓們都感動不已,誇讚其是自己的父母官。

康熙早就聽過張伯行的清名,曾多次給予其關照,甚至有一次因為「舉薦名單」的事情,還為之大為光火。由於張伯行平日里從不行賄納賄,因此得罪的上下級也不少,眾多腐敗官員將其視作「異類」,從不與其為善。康熙在南巡時諭令巡撫和總督舉薦賢能官員,官員們擬出了「舉薦名單」,可康熙看罷之後,卻大為惱怒,呵斥總督與巡撫察人不明,質問為何名單中沒有張伯行的名字?

清朝也有清官,張伯行不僅寫過「一字詩」還顛覆人們對清朝的印象

接著康熙皇帝親自諭旨,拔擢張伯行為福建巡撫,並告知張伯行要清廉為官,做出一番功績,否則天下人會恥笑自己查人不明。康熙把自己的名聲都押注在張伯行的身上,康熙皇帝對他的信任與器重也就可想而知了。

清代著作《清稗類鈔》中,曾經記載了張伯行就任福建巡撫時所發布的檄文,該檄文為《禁止饋送檄》,內容中有一句話最為著名,即「一黍一銖,盡民脂膏,寬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賜,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以此看出,張伯行心繫百姓,從來不想著損公肥私,與「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其它贓官比起來,高下立判。

清朝也有清官,張伯行不僅寫過「一字詩」還顛覆人們對清朝的印象

曾經有人想用金條賄賂張伯行,張伯行將金條捲入字畫中回贈,並將檄文中的原話改動,編成了一字詩。上書「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直一文。」。行賄之人滿臉通紅,再也不敢對其有任何的幻想。這首詩後來不脛而走,街頭巷尾連七八歲的孩童都會隨口背誦,康熙皇帝得知後更是感動不已,直言其是大清國的棟樑之材。

清朝也有清官,張伯行不僅寫過「一字詩」還顛覆人們對清朝的印象

康熙五十年,有人誣告張伯行徇私舞弊,張伯行上書據理力爭,康熙特派兩名官員前去調查,而兩名官員調查的結果是,張伯行確實有徇私舞弊的之事。康熙皇帝不信,繼續派人調查,可三番五次過後,結果還是與第一次相同。可康熙依然不信,他知道張伯行的為人,也知道官場中的黑暗,因此康熙偷偷遣心腹調查,果然發現張伯行確實是被人誣告。

隨即康熙狠罰了諸多涉事官員,為張伯行正名,當地百姓聽說此事,紛紛湧上街頭山呼萬歲,康熙為表彰張伯行的清廉,還特意親筆手書「天下清官第一」的牌匾,准其懸掛於府邸。

清朝也有清官,張伯行不僅寫過「一字詩」還顛覆人們對清朝的印象

雍正三年,張伯行病逝後,為了表彰其清正,雍正皇帝賜謚號「清恪」,並下旨將張伯行靈位從祀文(孔)廟,受後世萬人敬仰與供奉。

誰說清朝沒有清官?張伯行用自己的一生譜寫了一個傳奇,也告訴後世之人,無論在什麼時候,內心充滿廉潔正氣的人一直存在,其光輝形象更是永不褪色,萬古流芳……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店 的精彩文章:

玉蟾岩遺址曾出土最「輕」的一件文物,它還刷新了一個年份的記錄
曹嵩崇拜趙咨,趙咨崇拜孫權,而孫權崇拜的人是他

TAG:歷史小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