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30年的美蘇太空爭霸,其實只是兩個人之間的比拼
本文系時拾史事獨家原創稿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紀錄片/周六更新/宋燕(撰文)|
(以下內容資料來自歷史頻道拍攝的真人扮演紀錄片《天才——美國vs.蘇聯》)
二戰之後,冷戰時期,美國和前蘇聯進行了30來年的全方位軍備競賽,從核彈,到導彈,再到太空……,都是超級燒錢的遊戲。其中,太空爭霸是尤為精彩的部分,正是他們兩者間的爭鬥,把人類帶上了月球,打下了殖民火星、衝出太陽系的基礎。
人們難以想像的是,這樣兩個超級大國的超級競爭,其實只是存在於兩個天才之間(——也可以說是三個)。而隨著天才的逝去,這場精彩的競賽竟也走向了落幕。
這兩個天才,一個叫維納·馮·布朗,德國人;
歷史上的真人長這樣:
一個叫謝爾蓋·克羅列夫,俄國人。
歷史上的真人長這樣:
他們是上天賜給人類的禮物。
美國和蘇聯的太空競賽從二戰尚未結束時就開始了,德國剛剛宣布投降,美蘇兩國的軍隊就開始了爭分奪秒的尋找,他們的共同目標,一個是納粹發明出來的V-2火箭圖紙,另一個是火箭的發明人——維納馮布朗。
美國比較幸運,他們不僅快速地找到了圖紙,
還讓馮布朗送上了門。
作為納粹科學家的馮布朗並不是種族主義者,他是個瘋子。他在為了把人送上太空而努力,而他這個夢想,只有軍方有錢資助他實現,因此他不在乎與任何軍方合作——包括德國,也包括美國。所以投降對他來說也並沒有什麼障礙。
蘇聯比較不幸,他們只找到了一些殘缺的V-2圖紙。
不過沒關係,他們自己有比馮布朗還牛的科學家——謝爾蓋克羅列夫。
兩邊的競賽就這樣拉開了序幕。當然,雙方國家的動機並不是為了人類的夢想,他們更想製造出能把導彈發射到敵人任何國土位置的火箭。
最開始基本上是蘇聯壓著美國打,克羅列夫憑藉殘缺的圖紙,不僅複製了V-2,還把它的性能提升到更大,可以打到西歐。
軍方表示「還能不能更遠一點?」於是克羅列夫又改進了設計,這次可以打到美國任何地方。
更可怕的是,它還可以裝載核彈。
這個名叫R7的火箭試射成功時,美國震驚了。
他們落後了,落後的原因,是因為他們不敢使用馮布朗。
蘇聯這邊表示我們贏得還不夠,還可以更遠一點,於是1949年,克羅列夫又發射了一個衛星,把火箭的射程發展得更遠更遠。
馮布朗被氣死了。他帶著團隊投降了美國就是為了發射火箭上天,然而卻眼睜睜看著別人走在自己前面。5年里,他只有機會寫些科普文章,以及在迪士尼的電視台講講自己的夢想。
終於,艾森豪威爾宣布美國也要發射自己的衛星。他仍然沒用馮布朗,找了別人來干這個事。
不出所料地,它失敗了,而且是在全球直播的情況下。
沒辦法了,只好讓馮布朗出手。
1958年,美國終於也把衛星送上了太空——嗯,也就比蘇聯晚了8年吧。
然而蘇聯已經加碼了,克羅列夫這幾年沒閑著,他的目標是把人送上太空。1961年,他做到了。
在那個時候,他並不敢保證能讓上去的人回來。
幸運的是,人類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勇士,尤里加加林,他回來了。他的闡述,卻使得太空爭霸失去了原本的意義——當他真的從太空俯瞰地球時,他不覺得身為蘇聯人還是美國人有多麼重要了,他是地球人。
我想在克羅列夫與馮布朗之間,也並不在乎蘇聯和美國的區別,他們是兩個科學家的競爭。當一個人做到了1,另一個人就想做到2,做到3,贏過對方。克羅列夫讓人上了太空,馮布朗想讓人上月球。
正在此時,肯尼迪上台了,他要贏得與蘇聯的競賽,於是他決定助力馮布朗——要在60年代結束前,把人送上月球。
還剩9年,其實是有一點不切實際的,但大家都時日無多,需要爭分奪秒。
把人送上月球比僅僅送上太空難多了,馮布朗天才地想到了太空站計劃。先把太空站發射到地球軌道,然後從那裡把月球艙發射到月球。
這時第三個天才出現了,他叫湯姆·凱利。
他認為發射到地球軌道不足以上月球,應該先發射到月球軌道。
在這個重要的時候,馮布朗體現出了他作為科學家最高貴的素質,他經過仔細的計算和思考,決定採用湯姆凱利的方案。
之所以能有這樣的胸懷,是因為他們有對手在步步緊逼。克羅列夫,也在研究把人送上月球,而且,他先於馮布朗把一個人造物體送上了月球。
可惜天不假年,就在太空競賽進入炙熱階段時,1966年,59歲的克羅列夫去世。
日後人們會知道,他的離世意味著什麼。
1968年12月,馮布朗的阿波羅8號升空,載人繞月成功,並返回了地球。登月已經志在必得。
蘇聯急著要提前一步。他們換了一個科學家瓦西里米辛主掌這個工作,並在1969年2月把帶著月球艙的火箭發射上天。
它失敗了,從此宣布了蘇聯退出太空競賽。
馮布朗的阿波羅11號,也在這一年,7月16日,發射升空。
就在這一次,阿姆斯特朗邁出了他的一小步。
這是1969年7月20日,無數人在現場和在電視前觀看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馮布朗終於贏了。
很多人以為這是有史以來唯一一次登月,No!後來又登了5次。總共有12名美國人登上了月球。
太空爭霸雖然以軍事目的展開,卻給全人類帶來了巨大的進步,它拓展了人類的極限。只是遺憾克羅列夫沒能繼續參與催化這個過程。
後來太空研究真的變成了全人類的發展方向,1998年,美俄雙方合作建立了太空站。
現在我們知道,人類已經在研究移民火星,而人類發射的探索器也已經衝出太陽系了。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本賬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簽約賬號
點擊圖片閱讀文章
讀書,讓房玄齡不僅怕老婆,還怕女兒
98版《水滸傳》最好的四處改編
一段關於8小時的鬥爭史,勞動節你到底在紀念什麼?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知道點兒新故事了嗎?知道你就點個贊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