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年磨一劍,中國打造國產資料庫

十年磨一劍,中國打造國產資料庫

以5G、物聯網、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正在席捲全球,大數據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交叉融合的引爆點,成為各國競逐的賽道。

上周,甲骨文宣布關閉中國研發中心的消息震動中國軟體圈,本周美國又針對華為發布禁令,接二連三的打壓讓中國人越來越意識到,隨著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化的基礎設施和能力的迅速構建,要想要不受制於人,發展我國安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的需求變得尤其迫切,不管是在硬體還是軟體領域。

數據處理能力是核心競爭力

早在十幾年前,中國就已經開始構建國產資料庫等自主產權和生態圈,歷時十年,通過中國技術優勢的不斷提升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然而,要打造真正強大的以數據處理為核心的產業鏈,十年時間還遠遠不夠。

日前在上海嘉定舉行的一場關注數據處理技術和產業的峰會上,來自工信部的技術專家,以及南大通用、柏睿數據等全國頂尖的資料庫公司的高層和骨幹精英就目前的形勢發表看法。他們一致認為,數據時代,數據處理能力是核心競爭力,因此一定要堅持自主研究開發底層技術的策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表示:「大數據的發展催生了很多淺層數據資源的開發,但是從淺層到深層的數據資源挖掘,需要開發新的技術和裝備,這仰賴於軟硬體的協同計算,數據流的計算能力非常重要。未來是計算、存儲、傳輸一體化的超級網路計算。」

在工信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軟體產業處調研員傅永寶看來,數據已經成為政府和企業的重要資產,精準地處理大規模數據、挖掘數據價值是促進我國數字化經濟快速發展的基礎保障。

我國已經誕生了阿里、騰訊等一大批科技巨頭自主研發的資料庫,在數據處理和融合應用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在核心技術和產業規模方面仍然面臨挑戰。

對此,傅永寶提出:「首先,核心技術研發仍然有待突破;第二,數據處理與其他新技術的融合發展仍然有待深入;第三,產業生態建設仍然不完善;最後,數據處理產業機構和區域分布仍然不均衡。」

為此,我國發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提出了要重視大數據技術與產品的研發、創新應用、培育主體企業、制定標準體系、完善產業體系、提升大數據安全保障能力。

柏睿數據董事長劉睿民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技術標準化是一項非常複雜的工作,要求有理論支撐與實際應用。我國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優勢在應用層,並且誕生了很多世界級的大數據應用項目。但在理論與基礎層仍落後於歐美等國家。柏睿數據一直在推動中國技術的國際標準化,以前沿引領技術與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才能積極搶佔科技競爭和未來發展制高點。」

劉睿民表示,在堅持自主研發技術,佔領業內製高點方面,華為是行業的標杆。「這也給我們帶來使命感,只有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能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促進中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劉睿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資料庫作為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基礎物料,是支撐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根本,各種利用數據分析而來的應用場景,都是通過龐大數據資源進行計算的結果。

上周,甲骨文意外宣布關閉中國研發中心,之所以引起各方的高度關注,劉睿民認為,這是因為資料庫是一切應用的基礎。他表示:「晶元CPU、操作系統、資料庫三者整合構成了基於數據的數字經濟的最核心部件,其他的應用都要建立在這三者之上,技術門檻較高。」

制定國際標準打破巨頭壟斷

1996年從吉林大學畢業以來,劉睿民一直從事資料庫的調優以及資料庫底層的實現,先後在惠普、太陽微系統、甲骨文、聯想等企業工作,2014他創立的柏睿數據專註於全內存分散式資料庫。在劉睿民看來,我國在資料庫領域缺少技術與競爭,而且相比較與競爭較為激烈的軟體應用而言,資料庫技術更能夠應對當前的這種高容量、高並發、實時動態的數字經濟變化的環境,同時這也是國家倡導的自主可控的產業的關鍵環節。

基於自主可控的國產技術,在工信部指導下,柏睿數據針對國際技術壟斷巨頭甲骨文、SAP進行國產高端內存資料庫產品替代。劉睿民表示:「從中美貿易問題可以發現,美國的根本目的是抑制中國的產業升級與科技發展,而英特爾、Facebook等被曝出的技術和安全漏洞,無疑也是對我國信息安全的警醒。解決這些問題的出路就要發展具有國際標準的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將科技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去年,劉睿民作為主筆人參與了中國主導制定的2018年流資料庫國際標準的制定。這是我國30年來首個提案通過的資料庫領域國際標準,打破了歐美國家對資料庫技術的壟斷,也為我國今後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標準技術保障。

同樣是在甲骨文公司工作超過十年的資料庫專家武新博士,自2008年投身中國自主核心技術的研發,加盟了我國資料庫的領軍企業南大通用,擔任首席技術官,一干就是十年。

武新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到目前的階段,是時候發展自主可控的核心技術了,中國需要有自己的基礎軟體。我們希望中國早日擺脫對國外大型軟體公司的依賴,在全球技術競爭的過程中更有底氣。」

武新博士說道,資料庫產品的國產化事關國家安全,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儘管中國本土的資料庫公司努力了十幾年,但是掌控著中國數以億計的個人用戶資料的大銀行和電信行業,目前仍然都是採用外國資料庫產品,而一旦這些數據外泄,可能對中國人的個人隱私有極大的傷害。

武新博士加入南大通用後,主導了南大通用與包括中國農業銀行在內的金融機構的合作,為其建立國產資料庫。農業銀行擁有9億多客戶和海量數據信息,目前已經使用了南大通用大數據平台的技術,下一步雙方還將在實驗室把人工智慧的成果與金融科技相結合。

但武新也認識到中國資料庫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他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大的差距是生態系統。甲骨文、微軟這些公司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建立起非常強大的生態系統,這種依存關係還將維持一二十年,而中國的生態系統仍然較為薄弱,這與我們缺乏技術基礎積累有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周小川談大型商業銀行股改:改革開放不是一勞永逸,還有很多挑戰
上交所:科創板首輪問詢回復存在避重就輕、誇大其詞等五方面問題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