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名震江東,讓孫策恐慌,曹操向孫權索要此人,卻被孫權滅口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
孫策為父報仇,西征江夏,擊殺仇人黃祖,後取豫章。曹操看到孫策在江東坐大,雖然心有不甘,但也無能為力。此時河北崛起的袁紹,讓曹操無暇東顧,於是曹操派人向孫策示好,跟江東孫氏聯姻。
孫策也不願偏安江東,有心一統江山,迎接漢帝,匡扶漢室(都是託辭)。於是趁著曹操領兵與袁紹對壘官渡的時候,暗中調動兵馬,準備北伐。但不巧的是,農曆四月初四,在丹徒圍獵的孫策,遭遇許貢門客的襲擊,雖然最後三個刺客全滅,但孫策也傷重不治。在孫策彌留之際,交待後事,將江東託付給孫權。
孫權
孫權成為江東之主,雖然年紀尚輕,但為鞏固在江東統治,所做舉措跟兄長別無二致。對於不肯依附歸順的人才,尤其是社會上有著深遠影響力的世族門閥。孫權不顧「殺賢」的惡名,選擇跟兄長孫策一樣的方式,將這群英豪斬盡殺絕。下手殘忍程度,不遜於殺邊讓,害孔融滿門的曹孟德。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
當時還在世的孔融,向曹操提出建議,讓曹操以朝廷的名義,徵召江東名士盛憲。
盛憲,字孝章,吳地會稽郡人,被州郡舉孝廉。雖然在《三國志》中並無專門傳記,但正史上盛憲和孔融交情甚好。盛憲曾官拜吳郡太守,在江東非常有影響力,但因身體不好,不久離職。因為繼任者許貢跟盛憲關係不好,盛憲為了避禍,在他人的保護下,藏匿起來。孫策率軍攻破吳郡,許貢上表朝廷要求制裁孫策,但這封信被孫策截獲。許貢聯合嚴白虎抗拒孫策,兵敗後許貢被孫策捕殺。
孫策
「敵人的敵人可能是朋友」,但盛憲對遠道而來的孫策,並無好感。雖然孫策的祖上,家住吳郡富春。但孫氏並非江東名門望族,其父孫堅也是在異地征戰立功,才獲得朝廷任命,部下也非江東子弟。而孫策曾為袁術部曲,領兵渡江時,家鄉父老並沒有簞食壺漿,夾道歡迎,而且這時候孫策身邊將官士兵多為淮泗人,江東的名門望族難免對孫策帶來的這支外地軍隊抱有敵意。
雖然許貢跟盛憲關係惡劣,很難融入江東士族集團,但許貢好歹也是朝廷命官。而在江東望族眼中,孫策是不折不扣的入侵者,袁術經略江東的代言人。所以從孫策到江東的那天起,吳地州郡稱霸一方的世族大家,名門望族沒有一天不反對孫策。
袁術
孫策平定吳會(吳郡、會稽,代指江東)後,下令誅戮當地英豪,不願意歸附孫策,懷揣二心,協助起兵反抗的江東士族,盡皆誅殺。會稽郡有周氏兄弟三人,名曰周昕、周昂、周喁,這三人曾多次出仕,都是手握兵權的將領,三人均跟孫堅父子關係不睦。
王朗
大哥周昕更是響應曹操起兵,後來被袁術擊敗,回到家鄉蟄伏。聽聞孫策犯境,周昕招募舊部,幫助會稽太守王朗(小說中被諸葛亮罵死的王司徒)抗拒孫策,結果兵敗,周昕被斬,周氏家族在會稽的勢力,也被孫策連根拔除。
孫權
跟孫堅同為老鄉,而且二人交情莫逆的王晟,曾經擔任合浦太守。卸任後,回鄉居住的王晟,聽聞世侄孫策,帶領袁術兵馬征討江東。王晟和當地人鄒他、錢銅等募兵反抗,但不久兵敗。孫策的母親吳夫人堅持替王晟求情,老邁的王晟僅以身免,其子孫滿門被孫策滅族。吳郡名士高岱跟盛憲交好,孫策統一江東時,高岱沒有馬上歸附 ,而且言語交談中輕慢了孫策,被孫策下令處決。
盛憲素有威名,但孫策入主江東時,盛憲沒有留下把柄,孫策想除掉盛憲,苦於沒有借口,未幾,孫策傷重不治。孫權入主江東後,跟兄長孫策相比,手法相對收斂。對江東豪門望族以籠絡為主(比如「吳郡四姓」顧陸朱張,均被孫權重用),但對於不聽話的士人,孫權還是敢於處置。
吳郡四姓中的陸遜
204年,心存漢統的吳興士族沈友,在朝會時詰難孫權,並斥責其「無君之心」,孫權認為此人不為己用,必生禍端,於是將其處決。
盛憲雖然歸降孫權,然而跟曹操陣營的孔融互有來往。孔融希望曹操以朝廷名義,徵召盛憲。昔日會稽郡太守王朗,被孫策俘獲,雖然王朗不願歸降,但孫策敬重其為人,也不以死相逼。曹操上表,通過皇帝徵召王朗,王朗因此逃離江東,為曹氏效命。孔融的本意是想保護盛憲,將他接到北方。但孫權害怕得到盛憲的曹操,如虎添翼,這道公文成了盛憲的催命符。
劊子手
216年,曹操南征孫權,陳琳為其所作名為《檄吳將校部曲文》的檄文,其中例數了孫策孫權數次害賢的黑歷史。而令人諷刺的是,曾經勸曹操徵辟盛憲的孔融,此時全家已經被曹操誅滅整整八年了。
參考資料:《三國志·吳書一·孫破虜討逆傳》《三國志·吳書二·吳主傳》《會稽典錄》
※教導戚繼光,指點俞大猷,這位大才子發明鴛鴦陣,反卻被後人遺忘
TAG:錦衣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