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為ICT解決方案部副總裁李晉波:車路協同聚焦三大場景,關鍵是打通車與路的信息壁壘

華為ICT解決方案部副總裁李晉波:車路協同聚焦三大場景,關鍵是打通車與路的信息壁壘

*華為ICT解決方案部副總裁李晉波

華為「不造車,聚焦ICT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這樣的一個戰略方向,讓大家感受到了新的行業的風向。

5月17日,第二屆中以科技創新合作論壇在河北廊坊舉辦,華為ICT解決方案部副總裁李晉波發表了題為《車路協同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使能合作式智能交通》的主題演講。

李晉波提到,華為不是做應用的公司,我們聚焦的是通信和計算,確實在通信上掌握了最核心的技術。

未來我們期望一橫一縱,一方面是做寬,實現前端自動駕駛通行模塊,同時後端市場改造營運車輛,我們的想法是to be the best one,產業、商業、技術都能一一探索出來。

P.S 7月13日,在CCF-GAIR 2019 智能交通分會場上,雷鋒網新智駕將討論構建智能交通的核心要素、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等三個主題展開探討。

雷鋒網新智駕計劃邀請上海市交通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同濟大學博士生導師、同濟大學教授馬萬經;華為物聯網解決方案副總裁劉建峰 、四維圖新-世紀高通副總裁熊繼林、比亞迪研究院院長舒西星、采埃孚(中國)研發負責人綦平、騰訊車聯總經理劉昕、阿里巴巴人工智慧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小鵬自動駕駛負責人吳新宙等超過10位嘉賓與會進行演講和討論。

以下是李晉波的演講全文,雷鋒網新智駕進行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輯:

我今天主要講的內容是,車路協同如何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發展,以及如何形成合作式智能交通發展。

也就是說,智能網聯怎麼幫助自動駕駛產業往前走,我同時還要關注車外的環境以及車輛本身的發展。

未來道路數字化、自動駕駛協同演進,構建車路協同智能交通,是實現自動駕駛的必經之路。

華為用長期積累的ICT能力,使能智能的車和聰明的路,構建合作式智能交通,減少車路信息不對稱,使車路主動雙向互動成為標配,成為基層設施,提高效率、改善安全,並向協同式自動駕駛演進,降低單車自動駕駛的成本。


車路協同聚焦三大問題、三類場景

首先,我們要解決什麼問題,聚焦什麼樣的場景。

目前我們整個的交通發展,或者說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最重要解決的是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安全問題,一個是交通效率問題。

交通安全是每一個交通人第一要考慮的問題,而效率問題就是如何保證大家出行,以及如何解決大家出行不擁堵的問題。

因此,車路協同主要聚焦三大問題:提升駕駛安全,提高交通效率,加速自動駕駛。

提升駕駛安全:實時車車、車路信息交互,大幅度降低人為因素導致安全事故,提升駕駛安全。

提高交通效率:有序的通行,豐富實時的車路數據互動,大幅提升道路通行率。

加速自動駕駛:降低單車智能成本以及技術要求,使得自動駕駛提前落地。

其次,我們要關注的是解決場景。

如今我們並不能把這些技術應用到生活當中,所以我們看到技術的推進是有節奏的,同樣解決問題也是有節奏的,第一是先解決城市道路問題,第二是在解決部分高速道路問題,第三是在特定場景內增加使用效率,降低安全事故風險。

C-ITS城市道路:超視距路況感知、十字路口安全保障、營運車輛違法治理等;

C-ITS高速公路:車路協同應用於融合指揮、二次事故預防、高速路匝道併線事故預防;

C-AD協同式自動駕駛:一鍵召車、自動泊車(AVP)、港口自動駕駛物流車、編隊行駛等。

車路協同的定義是,車路協同系統 ( cooperative vehicle-infra structure system, CVIS) 是基於無線通信、 感測探測等技術獲取車輛和道路信息, 通過車車、 車路通信進行交互和共享, 實現車輛和基礎設施之間智能協同與配合, 達到優化利用系統資源、 提高道路交通安全、 緩解交通擁堵的目標,是智能交通系統(ITS)的最新發展方向。

車路協同是一種交互,這種交互能夠讓交通的參與方的意圖得到非常精準的詮釋,不會只是靠猜測這輛車要發生什麼樣的行為,而是能夠準確的知道,因此可做出準確的判斷。

除了交互能力,車路協同還能大大增強自動駕駛車輛的感知能力。視覺、毫米波、激光雷達等感測器除了裝在車上,還可以裝在路燈桿上;路燈桿也進化為多合一信號桿、多合一交通桿、多合一電警桿等。車端路端同時感知,則盲區最大化減少,視野之外的碰撞提前告知。

路端能夠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足夠的決策依據甚至指令,自動駕駛車輛本身發展的複雜度也會大大降低,成本也會大大降低。因為它不需要遍歷所有的場景,自動駕駛商業化也可以提前到來。

除了車端和路端的感知和通訊設施,交通部門也在規劃對道路本身進行智能化改造,以適應自動駕駛的需要。

因此,車路協同技術的關鍵是,基於ICT技術,打通路與車的信息壁壘。

華為不是做應用的公司,我們聚焦的是通信和計算,確實在通信上掌握了最核心的技術。

對於車來說我們未來最關注的是需要知道路況、定位;對於路來說我們需要知道路上所有的交通標識,同時實時掌握天氣變化,這樣把路和車需要的信息彼此交換、彼此共享,我們期望能夠讓路輔助車,車來最大化地利用路的資源。

協作式自動駕駛

華為在ICT領域有著長期積累和全球領先的技術,在智慧出行的變革期,將ICT能力使能車和路,構建協同式智能交通,服務於智慧出行。

接下來,我們要了解車路協同的具體的內涵是什麼,以及什麼是協作式自動駕駛,協作式的V2X技術內涵是什麼?它是怎麼搭建的?

其實,車路協同最關鍵的是交通大腦(V2X Server)。大腦需要計算不同車輛所需要的各種道路資源,並計算這些車輛適合什麼樣的路線,同時計算這些車輛在路上遇到雨、雪、風等一切問題的影響。

此外,交通大腦還能夠計算出這些車輛前方是否發生交通事故,以及對後端車輛的影響,這是我們交通大腦帶來的價值。

下一個問題是,V2X網路能作什麼?

V2X網路主要是車輛不再孤單,不再只是個體,它能讓你的車和路上的信號燈、行人、基礎設施、雨、雪、風的感測器發生關聯,讓這一切與網路關聯起來。

所以,無論是LTE技術還是5G技術,帶來的是什麼?

我認為,LTE技術完成的是連接,有了連接以後我們才能產生互動,沒有連接,這個世界依然是個個體的世界,是個孤單的世界,是個沒有互動的世界,所有的信息沒有發生應該發生的最大價值。

也就是說,車路協同是基於C-V2X技術將路上的紅綠燈、攝像頭、雷達等設備聯網並進行邊緣計算處理,感知道路狀態,並實時發送到ITS中心和車,實現車與車、車與路、車與人、車與網路的實時信息交互,使車實時了解交通信息和危險狀況。它能解決惡劣天氣看不清道路、超視距看不到道路、側方車輛變道看不見等問題,有效提升駕駛安全。

道路設施數字化後,交通管理系統可以向車輛實時推送道路事故、擁堵等信息,幫助車輛選擇更好的出行路徑,改善道路規劃、建設和管理,提升交通效率。

同時,車與路的信息實時交互後,將為自動駕駛車輛提供雷達探測以外的、更豐富的實時信息,解決當前單車自動駕駛中雷達和攝像頭遇到惡劣天氣、夜晚、遮擋等情況下,識別不準的問題,提升自動駕駛的實現難度和降低實現成本。


華為車路協同技術應用

對於物聯網和車聯網,我們希望能夠做到更好的支撐單車智能,同時也把車、路協同這兩個結合起來,使得我們在移動出行,在自動駕駛方面,對於安全和效率都有比較大的幫助。

僅單車智能就會有一些困難,怎麼辦?

我們希望能夠讓智能的車行駛在智慧的路或者聰明的路上。單靠單車無法呈現,我們希望通過車路協同的方式構建一個架構,讓進展更快。

這個架構裡面,可以支持V2V,就是車到車,還有車到基礎設施。不光是V2I,更多有用的是I2V,路邊的基礎設施把信息推送給車,這是最關鍵的。V2X上面通過RSU完成信號的採集和互動,數據到上面通過Server進行處理,這是比較典型的架構。

所以剛才大家提出很多問題,單車智能是不是發展到一個瓶頸,我們如何讓路網幫助單車進行演進。其實就是需要這些網路支撐我們這些技術早一天實現。

我們在無錫有一個示範點,大概有240個路口全部做了改造,有170平方公里的開放道路。我們期望完成的是一個基於城市智慧公交的出行方案,能夠讓公交按時按點按期望到達,能夠讓公交通過紅綠燈路口的時候,通過感知技術實現公交優先,而不是划到那條道路上。

目前的在無錫示範區,車路協同效果表現都比較成熟,同時我們匯聚了大量的合作夥伴,例如博世、奧迪等。我們希望這個產業鏈是完善的,同時希望這些應用能夠被人們所接受。

此外,我們在延崇高速實現了實際高速公路場景車路協同和智能駕駛。例如,我們讓一系列車輛,包括載貨卡車或者載人大巴車,幾輛車輛的尾車跟著頭車,後車跟著前車,把一隊車排起來,進行編隊自動駕駛,提升速度、降低油耗。同時我們還作了大量的實驗,有變道超車、緊急停車等。

在園區場景內,我們在上海的一個園區內基於C-ITS實現了最後一公里自動泊車。

華為的願景是,通過一橫一縱,迎接C-ITS規劃商用。一方面是橫向做寬:實現前端自動駕駛通行模塊,同時激發後裝和前裝市場;另一方面是縱向做深:行業USE、CASE的商用落地。

總之,華為不是做應用的公司,我們聚焦的是通信和計算,確實在通信上掌握了最核心的技術。未來我們期望一橫一縱,一方面是做寬,實現前端自動駕駛通行模塊,同時後端市場改造營運車輛,我們的想法是to be the best one,產業、商業、技術都能一一探索出來。當然,我們也將攜手合作夥伴共建車聯網生態,推動C-ITS產業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吳文俊百年誕辰 | 解讀吳文俊三大研究成就與人工智慧的淵源
生於阿里的「技術中台」,如何在券商行業落地發芽?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