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第2357期文化產業評論

昨晚,《我是唱作人》下半場展開了新一輪的廝殺,這部帶著原創標籤、充滿「火藥味」的綜藝自開播之日就備受關注。上半場比賽中,遺憾淘汰的王源曾在節目中表示,市面上火的都是流行音樂,但是參加比賽,流行音樂很少能夠勝出,一句話引發了節目內外關於音樂圈是否存在鄙視鏈這個問題的討論。音樂圈到底有沒有鄙視鏈,鄙視鏈的存在是否合理?

作者 | 范一涵

來源 | 文化產業評論

「市面上火的都是流行音樂,但是參加比賽,我們流行音樂一個都沒贏」。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近日熱播的原創音樂競演綜藝《我是唱作人》中,參賽選手王源接受採訪時說的一句話,引發了節目內外關於音樂圈是否存在鄙視鏈這個問題的討論。在幾位參賽選手中,號稱「QQ音樂三巨頭」的汪蘇瀧,以《我們不一樣》紅遍快手抖音的高進,加上出身於養成系男團的王源和出身於選秀女團的陳意涵,無疑是「鄙視鏈」中處於弱勢地位的歌手。而在Hip-Hop圈有OG頭銜的熱狗,堅持做獨立音樂的梁博以及嘗試實驗性音樂的曾軼可,則因為作品「高級」佔據著鄙視鏈的上游地位。

為什麼要選擇這些風格迥異,在音樂圈中佔據不同位置的歌手來同台競演呢?對此,節目總導演車澈表示,《我是唱作人》這個節目不僅想向觀眾展示歌手的原創才能,更是要展現當下音樂的生態環境,並將這個環境開放給大眾去討論。

那麼問題就來了,音樂圈到底有沒有鄙視鏈,鄙視鏈的存在是否合理?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存在也具有一定合理性。

作品本身價值量是導致音樂圈鄙視鏈的客觀原因

音樂圈鄙視鏈的合理性符合一個簡單的經濟學原理,即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上世紀70年代,由於唱片技術與傳播技術的大幅提升,流行藝術(popular culture)在歐洲興起,並在美洲大獲成功之後迅速席捲全球,奧斯卡獲獎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中描寫的皇后樂隊,就是這個時代標誌性的流行音樂代表。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然而,早在流行音樂風靡全球之前,法蘭克福學派的核心人物西奧多·阿多諾(Theodor·Adorno)就提到,屬於藝術工匠的舞台已經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流程化、機器化的工業生產模式。這種工業生產來自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生產周期短,所需勞動力數量多,依賴於現代技術與機器,可複製性強,同時,價值低。

奧地利著名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的作品享有極高的藝術評價,這不僅因為它的音樂創作水平高超,更是因為作品內蘊含深刻的哲學思想,已經成為人類歷史上的藝術瑰寶。馬勒第三交響曲全曲有6個樂章,僅第一樂章時長就長達30多分鐘,而整部作品也花費了馬勒兩年以上的時間與精力,並最終由他本人指揮樂隊於克列菲爾德進行首演。這就是古典音樂創作中藝術家個人思想與才能極致發揮的代表,蘊含著濃烈的人文精神與工匠情懷。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馬勒手稿

而在一首流行音樂的創作中,作曲的負責作曲,編曲的負責編曲,而即便是現場樂隊伴奏也會伴隨著現場後期團隊,在用技術手段呈現現代化作品的同時,降低了音樂的「手工」含量。

《我是唱作人》節目播出的過程中,就發生了「王源吉他弦斷了重新買一把」事件,起因是王源在節目中想要換掉一把斷了弦的吉他,這一看似不符合基本樂器維護常理的做法引發了網友對其「根本不會彈吉他」、「現場假彈」的猜測。

對此,節目音樂總監替發微博解釋王源只是負責整首曲子中吉他部分的一個聲部,而這個聲部的聲量由現場後期控制,與現場其他電聲樂隊進行完美配合才能最後完成一部作品。而在王源進行歌曲創作的時候,音樂總監也提到完全尊重王源自己在樂曲旋律上的創作,並給予編曲上的「建議」與「幫助」。由此可見,即便是在《我是唱作人》這樣強調原創性的競演節目中,作曲、編曲、配器與現場演繹的分工也是默認的合理創作方式。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現代音樂工作室

作品創作本身的價值差一定程度上映射了鄙視鏈的強弱勢力。在創作工藝和出身背景上都佔據上風的古典音樂牢牢佔據鄙視鏈頂端,緊隨其後的是生長於民間文化但在悠久歷史中也具有重要文化價值的民族音樂,爵士和搖滾音樂都是隨著工業化逐漸興起的音樂類型,因為有了技術的介入而略低一籌,但仍舊高於民謠、電子和獨立音樂這類更加依靠電子產品和樂器音效的音樂作品。然而這三種音樂畢竟小眾,物以稀為貴,這就使得他們在憑藉互聯網病毒式傳播的網路流行音樂面前仍舊可以保持極高的「逼格」。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臧鴻飛在吐槽大會上吐槽音樂圈鄙視鏈

小眾文化的圈層隔閡是導致鄙視行為的主觀原因

通常情況下,大家都可以理解「手工製品」的珍貴,但是理解歸理解,該鄙視的時候還是會對自己不接受的音樂流派say no,這可能就要歸結於圈層文化的小眾心理學原理。就像節目總導演車澈說的那樣「人都把自己往一種小眾的裡面拗」,他想表達的意思,大概就是在流行文化佔領大眾市場的時候,人們需要通過小眾文化來建立自我認同感,這時的小眾文化是一個符號,它標誌了人們的年齡性別,社會階層,文化背景等等,代表了一個圈層的價值體系。

《中國新說唱》的爆火將說唱這個原本屬於街頭和地下音樂人的小眾音樂流派帶到大眾面前,一時間大家認為說唱文化中的「有態度」、「real」就是自己對現實社會想表達的內容,於是Hip-hop成功「上位」,憑藉人多勢眾而成為音樂圈鄙視鏈中「能打」的頭部選手。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但事實上,任何圈層都有壁壘,要想真正進入一個文化圈層,就必須深入系統的了解其背後的文化內涵。一般來說,如果要真正聽懂一部交響樂作品,需要有豐富的古典樂知識儲備,即便是入門級觀眾,也應該對幾個聲部特點和作品結構有基本了解。而對於小眾文化來說,其能夠被觸及到的渠道本身很少,如果能對一個小眾文化了如指掌,無異於掌握了一門「獨門秘笈」,這樣的高人自然也有睥睨眾生的資本。

知識就是力量,在任何圈層之中,懂得多都可以獲得一定的地位。《我是唱作人》的選手來自不同圈層中的頂端,六大門派掌門過招,自然各顯神通又互不相讓。

深處鄙視鏈旋渦

唱作人該如何正視自己與作品?

音樂圈鄙視鏈的形成來源已久且有理可據,想要實現音樂界的「人人生而平等」真的沒那麼容易。

首先,在因為「被鄙視」而不爽之前,實在應該先分析一下「鄙視」你的都是哪些人。熱狗在《再見Hip-hop》中寫道「只是變化的太快 英雄變戰犯 誰都可以審判你」。Hip-hop因為綜藝節目而火,卻並未見到更多的人走上街頭去說唱、跳舞,只是鐵打的抖音流水的網紅憑藉「freestyle」和「萬物皆可supreme」在一茬一茬的收割注意力經濟的「韭菜」。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當我們關掉攝像頭和社交網路,也許大家循環播放的就是汪蘇瀧或者《我們不一樣》,但正如高進抱怨的那樣「就算他們心裡喜歡,也絕對不會說出來,因為覺得掉價」。這種虛假的「鄙視」來源於虛假的「表演型人格」,很多人都想通過小眾文化的標籤來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其實是一種文化上的「暈輪效應」:即因為看不清事情的本質反而產生模糊的憧憬之情。也許當他們真正了解了Hip-hop文化的內涵之後才會有真正客觀的評價吧,而在此之前,這些帶著強烈主觀情緒的「鄙視」又值得幾分認真的對待呢?

其次,市場需要不同類型的音樂,把擅長的部分做到極致,就是優秀藝人。

對於任何圈層,任何鄙視鏈條上的音樂人來說,其音樂生涯的巔峰都不該是突破自己的圈層,而是要在自己的圈層中做到極致。時代在改變,技術在發展,藝術從最初的貴族專屬到如今人人皆可創作其實經歷了極為艱辛而漫長的演變過程,我們又為何要去一昧「鄙視」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呢?任何新生事物在其誕生之初都會飽受磨難,而能夠堅持下來並源遠流長的就成為了瑰寶,如今的流行就是日後的經典,但前提一定是,你的「流行」足夠優秀。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由於市場經濟和現代傳媒賦予了音樂作品太多本身價值之上的附加值,音樂圈的「亂象」不斷是不爭的現實。此前,由於吳亦凡的粉絲在美國ITunes榜單上通過買賬號做數據的方式刷榜,引起了國際對「中國水軍」的抨擊,由於粉絲經濟造成的數據失信使得音樂作品的「定價系統」失調。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相比於十幾年前磁帶媒介帶來的華語樂壇的黃金時期,如今互聯網化的娛樂圈已經少有專門傳播音樂作品的平台了。如今,除了《我是唱作人》這類音樂綜藝節目,只有流媒體平台和影視劇OST保持著對音樂作品的強大宣發力。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上圖為網易雲音樂與QQ音樂內置的音樂榜單體系,可以看到,除了網易雲音樂有針對古典音樂這一音樂類型的榜單之外,說唱音樂、電音音樂因綜藝節目而「火」,抖音及全民K歌是音樂傳播的重要流媒體平台,QQ音樂更有專門的網路歌曲搜羅互聯網媒體上的音樂,而影視金曲榜則是OST作品的「主戰場」。

當前,已經很少會有一首作品打破所有圈層,通過大眾傳播渠道而成為音樂界翹楚。而消費市場在不斷細分,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分析查詢,幾乎再小眾的音樂都找得到它的核心群體和生存空間,這正是音樂向著多元化與創意化發展的最佳時機,又何必執拗於讓聽不懂的人去認可你的價值?

結語

在音樂圈,雖然無法生而平等,卻可以生而不同。我們需要關注的永遠都是讓這些不同的聲音有一個可以公平交流的平台,《我是唱作人》一定程度上已經做到了。不去逼迫不同追逐相同,給所有人一個選擇的機會,也許就是在鄙視鏈之下也能聽到各種旋律的良方吧。

//主題閱讀//

  • 成本下降、體驗上升,用戶付費將驅動中國音樂新發展

  • 收藏 | 2019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研究報告(附下載)

  • 騰訊阿里網易雲三分天下,音樂APP市場的「明爭暗鬥」

//推薦閱讀//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音樂圈的鄙視鏈必然存在,唱作人們要如何自處?

點擊「閱讀全文」,加入文化產業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