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中國日論壇舉辦 郭帆等討論如何講述中國故事
《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戛納主競賽單元
1905電影網訊騰訊影業攜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亮相戛納,應上海國際電影節邀請,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出席當地時間5月17日下午在戛納官方放映影院奧林匹亞一廳舉辦的2019戛納電影節SIFF中國日「中國電影論壇」,與路畫影視傳媒公司創始人、總裁蔡公明,導演郭帆、松太加,法國電影聯盟大中華區代表伊莎貝拉·格拉香共同作為論壇嘉賓,面對各國媒體及聽眾,圍繞以全球視野來看當下中國電影,如何向世界講述中國當代故事的主題展開討論。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表示,騰訊影業作為中國的電影公司,希望能夠紮根中國文化,融入世界的故事體系和電影工業體系,為中國乃至全球的電影觀眾帶去更多豐富生活、溫暖人心、感動人性的優秀作品。戛納電影市場總監傑霍姆·巴亞赫在現場表示:「今天一整天都是上海國際電影節和戛納電影市場的牽手活動。這也預示著我們未來將有更多更深入的合作。我們會一直致力於推廣電影,拓寬電影市場的邊界和可能性。」
中國故事走向世界 年輕導演成長迅速
論壇現場
今年,中國電影在戛納電影節上完成了「全單元覆蓋」:刁亦男新片《南方車站的聚會》入圍主競賽單元;顧曉剛的《春江水暖》、2017年短片金棕櫚得主邱陽的《南方少女she runs》入圍「影評人周」,《春江水暖》成為首部閉幕華語影片;田壯壯的《盜馬賊》修復版入圍「經典單元」;導演郭帆的《流浪地球》、松太加的《阿拉姜色》和文牧野的《我不是葯神》進入市場展映。這從側面印證了中國電影人的「當代中國故事」,正在走向世界,獲得世界的關注。不斷走向成熟的中國電影產業,通過影視的方式向全球觀眾呈現中國故事變得越來越可以實現。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談到中國市場令人欣喜的三點變化:一是工業化體系的成長進步,如去年騰訊影業與韓延導演、郭帆導演合作的《動物世界》《流浪地球》;二是市場題材內容的多元化,除了商業大製作,中小題材、特殊題材作品也能引發廣泛的觀眾共鳴。《我不是葯神》《無名之輩》的口碑票房雙豐收,印證了當下中國觀眾對現實主義和人性關懷的關注認可;三是越來越多青年電影人嶄露頭角,帶給大眾驚喜。「過去的三、五年時間裡,成長起來一批青年的電影人,這是特別好的現象。中國電影的興旺,歸根結底需要有新生力量源源不斷的注入。我們跟好萊塢最大的差距不在於資本,而在於好萊塢有整個成熟的工業體系,有很多具有專業能力的人支撐起來。所以,騰訊影業這幾年來一直致力於扶持青年電影人,關注青年導演的作品」,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表示。藉助騰訊在科技方面的積累和對內容行業的理解,騰訊影業希望幫助有想法的電影人和合作夥伴,一起去打造更多在中國受到認可的作品,並幫助他們和他們的作品走向全球。
路畫影視近來接連在中國發行了兩部戛納電影節的佳作,《小偷家族》和《何以為家》都取得了過億的票房。路畫創始人、CEO蔡公明透露,正在國內熱映的、年輕導演楊明明的作品《柔情史》也是路畫影視做的營銷。近年來,中國青年導演的成長速度和成熟腳步都讓他感到驚嘆。「中國青年導演的拍攝題材越來越多樣化,中國觀眾的口味也在改變。一部語言、文化、社會環境都和中國觀眾有很遙遠距離的電影,居然有超過1000萬的觀影人次觀影,我想這可以說明中國觀眾口味的日漸成熟,品味的日漸提升。」
好的市場和好的觀眾,在一定程度上是優秀電影作品和優秀影人的催化劑,郭帆表示,自己作為一名青年導演,能有這樣的機會生長在這個時代,是一種幸運和機會。「中國今天大的電影環境和文化背景,讓一個年輕的導演可以在處女作的時候就取得巨大的成功。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讓越來越多的年輕導演能夠相信未來。」
中國故事就在身邊 要有合適畫筆描繪
郭帆導演出席論壇
什麼是中國故事?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認為一定是基於中國題材,符合中國的審美,有中國文化傳承的故事,並提供了發掘中國故事的三個方向:一是觀照現實,從當下生活出發尋找感動;二是從五千年文明的傳統文化中尋找靈感和可改編題材;三是針對中國經典IP作品,結合現代人的理解做演繹。騰訊影業已拿到古龍先生的57部武俠小說的全版權,希望跟中國所有優秀的影視創作者一起,用當代的影視語言,打造新時代的中國武俠文化符號。
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導演郭帆和松太加從創作者的角度分享了各自的看法。郭帆導演的作品《流浪地球》在春節檔上映後成為了現象級的影片,在他眼中,中國故事就在身邊,但是需要找到合適的方式來表達。
「因為做過了《流浪地球》,我們才能更加明確和世界先進電影工業的差距。我們是手工作坊,人家是系統產業鏈。」他非常坦誠地表示,中國電影工業,像是一個畫家缺少了畫筆,沒有畫畫稱手的紙,不知道怎麼把想像成為鏡頭。「我們的優勢是我們的文化,重點是完善電影工業,把《流浪地球》的點形成線和面,形成體系,去做更接地氣的東西。勇於嘗試,才能完善電影工業的產業鏈,才有更多可拓展的類型作品。」郭帆透露,他們正在復盤《流浪地球》創作籌備的過程,希望能將每個階段的結論分享給大眾,一同探索更多講好中國故事的可能性。
導演松太加的經歷也頗具代表性,作為藏族導演,松太加本身所熟悉的藏族文化就有其獨特之處。他看來,電影類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載體,他的作品更偏向藝術電影,因此在講述方法上可以更加獨特。「一個現實題材的影片,本身就是最能夠打動人的。」對此,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表示贊同,「電影行業不是賺快錢的行業,一部好作品的打造需要很長的時間,需要創作者的共同努力,要有足夠的耐心、匠心和敬畏心。」比如《流浪地球》的製作和拍攝花了4年的時間,即將在7月5日上映的《八佰》,花了管虎導演10年的時間。
另外,騰訊影業作為內容出品公司,為了講好更多的中國故事,堅持有系列有組織地去規劃文化產品系列的打造,目前推出了東方故事、次元破壁、青春能量、國際探索、時代旋律、古龍武俠六大文化產品系列,在不同領域垂直深耕。騰訊影業一直致力於新文創生態的打造,「希望能夠系統性的、通過文化產業的延展和融合,去降低單體電影產品的風險。讓每一部電影的投資最大可能得到回報,從而有更多的營養和血液可以去創造更多的作品」, 騰訊集團副總裁、騰訊影業首席執行官程武表示。
法國電影聯盟大中華區代表伊莎貝拉總結說,「怎麼講好中國故事」這個問題的答案可以非常簡單,「一個最好的中國故事,就是你即使不是一個中國人,你也可以被感動。因為我們都是一個人,一個母親、女兒,一個父親、兒子。」
中國故事類型多元 合拍有助走向國際
《何以為家》海報
法國電影聯盟代表伊莎貝拉是資深製片人,也從事過多部中國電影在海外的銷售發行工作。在她看來,電影交流是雙向的——有更多的中國電影來戛納,和有更多的戛納電影在中國放映密不可分。《小偷家族》《何以為家》在中國的票房成功讓她感到非常興奮,由此談到中國電影市場的變化,伊莎貝拉有些感慨:「中國的電影觀眾非常年輕,大部分觀眾都是18到28歲,而歐洲的主流觀眾年齡在40歲以上。中法乃至中歐合拍片的問題在於,40歲以上歐洲人想看的電影不是中國20歲孩子想看的,而國外40歲人看的片子也不是中國孩子想看的。」好在如今的中國年輕人不止看美國大片,日本、印度、泰國的電影都可以在中國院線中找到一席之地。伊莎貝拉認為,合拍片能夠解決一部分多元化的問題,讓中國電影做到既全球化又本土化,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
蔡公明指出,中國人更關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影作品,「這跟中國的文化底蘊有關。貼近現實,貼近人們情感的強情感類型更適合中國觀眾。」蔡公明表示,不論是文藝電影還是類型片,都需要更理性的發展,「一方面,大家看到中國電影市場的機會和變化,另一方面,兩部戛納電影的好的票房成績未必能代表未來。」
他說,之前引進《何以為家》和《小偷家族》的經驗,讓他對上海國際電影節的平台有了更強的信心,因為這兩部影片都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期間培養了口碑效應和核心觀眾。「我覺得,藝術電影需要精耕細作、持久發展。我們應該有自己的文化自信,就好像上影節這樣,用自己的影響力和務實精神,引導、培養和提升中國觀眾的觀影口味,而並不是完全扔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