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作者簡介

很多父母都在感慨,現在當父母越來越難了,以前父母就擔心孩子是不是能吃飽穿暖,現在這個早就不是問題了,但是更大的問題就來了。

隨著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孩子的精神世界卻變得貧瘠。之所以會這樣,與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對於孩子的需求,父母採取了什麼樣的態度,對於孩子而言,至關重要。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了解孩子要什麼往往比父母給什麼更重要

之前,有朋友來我吐槽,說自己和婆婆對待孩子的標準不一樣,由此還引發了一系列的家庭矛盾。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一家人帶著孩子出國玩兒,路過免稅店的時候,孩子想要有一個洋娃娃。朋友覺得,好不容易出來一次,孩子既然喜歡,那就買著,畢竟家裡的條件還是允許的。但是,奶奶堅決不同意。奶奶認為,家裡的娃娃已經太多了,不能總是慣著孩子,這樣會把她慣壞了的。

就因為這樣一件事情,兩個人在免稅店吵了起來,最後孩子也哇哇大哭,好好的一次旅行卻沒能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究竟要不要滿足孩子的需求,很多父母對此都很困惑

其實,類似這樣的問題,每天都會在各個家庭上演。父母一方面覺得可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畢竟也花不了多少錢;另一方面父母又覺得應該控制孩子的慾望,滿足孩子的需求會不會變成縱容溺愛呢?其實想要滿足孩子,又不想讓孩子產生"公主病"、"王子病",最重要的就是區分孩子的情感需求以及物質需求,針對不同的需要,給予不同的態度。


01 對於孩子的情感需求,父母要及時滿足

前不久,一則新聞刷爆了各大新聞網站,"13歲男生涉嫌殺父母逃匿"。一名13歲的初中生因為家庭糾紛用鎚子先後將父母錘傷,之後逃逸,父親有因為傷勢過重死亡。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殺害自己的父母,讓很多人都無法接受

類似這樣的新聞,近幾年越來越多,12歲少年因為抽煙被母親管教,心生不滿,將母親殺死在家中。

大家紛紛感慨,現在的孩子怎麼這麼沒有良心。孩子固然有孩子的問題,但是,孩子行為的背後,其實,父母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些孩子他們往往都有相似的成長經歷,父母不經常在身邊照顧,由於缺少管教,他們沾染了許多惡習,但是,最可怕的是,他們的內心都對父母都充滿了怨恨。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父母的忽視,讓很多孩子心生怨恨

很多父母都覺得賺錢是第一位,只要自己努力賺錢,給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質條件,這就是給孩子最好的愛,殊不知,對於孩子來講,並不是。

在綜藝節目《少年說》中,有一個叫葉欣雨的女孩,就在台上質問父母:


"我想問爸爸媽媽,你們真正在乎過我的感受嗎?"

"自從你們開超市之後,就一門心思全在工作上,是錢重要,還是我重要?"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相比於物質付出,父母的情感付出,才是孩子最在意的

孩子的很多行為其實都是合理的,哪怕是哭鬧或是摔東西,成年人看起來都覺得是孩子不懂事兒,其實是孩子在表達自己的不滿,發泄自己的情緒,他是在給父母傳遞信號,讓父母來關注自己。

但是,很多父母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覺得孩子的這種表達就應該受到懲罰或是制止,又或者不少父母會因為忙於工作,忽略了孩子傳遞的信號。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又或者自己就應該被忽視,嚴重的時候,他們甚至無法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與親密關係。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父母的忽視給孩子帶來了極大的傷害

其實,父母需要傾聽孩子的需求,與孩子建立深層次的連接,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情感需求,懂得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樣孩子會感覺到被珍惜與尊重,他也會因此產生自信心,相信自己是最好的,自己是值得被被人善待的,而這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愛。


02 對於孩子的物質需求,父母不一定要全部滿足

同樣是在《少年說》里,男孩李仁志向自己的媽媽進行了告白。他說:


"我的媽媽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裡穿梭,她就是一名外賣配送員……"

"我希望大家都能給像我媽媽一樣的人多一些善意,因為當你打開門的那一瞬間,看見的也有可能是我爸爸捧在手裡的"小公主"。"

"媽媽,我覺得你很偉大!"

這樣的家庭,孩子享受到的物質條件一定不會很好,但是孩子得到的精神財富卻一定十分富足,因為他懂得媽媽的付出,懂得想要獲得,就要付出代價。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懂得感恩的孩子,未來一定會成長得很好

心理學上有一種"棘輪效應",意思是說,棘輪和棘輪之間,通過相互咬合運作,帶動整個機器的運轉。棘輪的運動方向只有一個,所以,只能不斷地朝前走,無法後退。

而這種效應也會表現在孩子身上,父母對孩子的需求滿足得越多,孩子的要求就會越多,一旦形成棘輪效應之後,孩子的需求就將永遠都無法被滿足。就像是糖吃多了,孩子就再也感覺不出來甜了。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糖果吃多了,孩子就不會感受到甜了

很多父母為了彌補自己對於孩子愛的缺失,一味地用物質來滿足孩子,對於孩子的物質需求也是照單全收。但是,父母卻並沒有告訴孩子,自己賺錢有多麼不容易,孩子自然也就不了解。慢慢地,孩子也會覺得,父母給予的物質是對自己的一種補償,對父母的付出變得麻木,甚至一味地索取。

著名的兒童教育家盧梭就曾說過:害孩子很簡單,那就是事事都滿足他,但是,這個滿足並不等於愛。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一味地滿足孩子,並不是真正地愛孩子


03 面對孩子的需求,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處理呢?

《遊戲力》一書中曾經寫道:每個寶寶生來都是帶著一隻空杯子,而為人父母的責任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往裡面填滿"愛"與"親密"。

但是,父母在為孩子續杯的時候,就需要掌握技巧,既不能讓杯子過滿,又不能讓杯子過空。要看到孩子的需求,也要找到需求背後的深層次需求。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給孩子愛的過程中,父母要講究方式方法

首先,父母要區分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

這一點對於父母而言,十分重要。我們在前面提到,孩子會有情感需求,也會有物質需求,但是無論哪一種需求,都是孩子迫切希望被滿足的,所以,這個時候是否要滿足孩子,父母就要看孩子的需求是否合理。

如果孩子的需求是合情合理的,那麼父母就不要刻意地為了追求延遲滿足,而延遲孩子的需求。很多父母都看過很多育兒理論,覺得延遲滿足就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有的時候,甚至會故意拒絕孩子的合理需求。

但是,這樣不僅起不到鍛煉的作用,反而會給孩子帶來傷害。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一味地拒絕孩子,也會對孩子產生傷害

心理學家布魯斯·格萊朗博士認為,"頻繁對還一個孩子說"不",是最不恰當的拒絕方式,孩子彷彿被父母推到了門處,會委屈甚至憤怒。"

所以,如果父母確定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那麼就可以去滿足,不要為了延遲而延遲,為了拒絕而拒絕,不要盲目地讓孩子等待。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盲目等待,對孩子來說,並沒有意義

其次,拒絕孩子的需求時,父母要注意肯定孩子的情緒。

孩子的需求被滿足,自然是皆大歡喜。所以,更重要的問題在於,孩子的要求不那麼合理,父母應該如何處理。

當父母面對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時,不僅會拒絕,甚至還會訓斥孩子,說孩子不懂事兒等等,不僅讓孩子的需求沒有被滿足,還招來懲罰。

時間久了,孩子哪怕有了合理的需求也不會告訴父母,因為他會覺得只有是自己的需求就不會被滿足。

所以,面對孩子的不合理需求,父母可以拒絕,但是我們要明白,拒絕的是孩子的不合理需求,而不是孩子這個人。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父母可以拒絕要求,但是要肯定孩子的情緒

父母可以試著去肯定孩子的情緒。比如,孩子想要一個遊戲機,父母擔心孩子會因為貪玩而影響學習成績。父母不妨先肯定孩子的需求和情緒,告訴孩子:


"我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也是特別想要一個遊戲機"。這樣孩子就不會覺得自己的要求有多特別。

之後,父母向孩子解釋一下,但是,現在不是買遊戲機最合適的時候。


"馬上就要考試了,要是這個時候買遊戲機,可能你的成績就會受到影響。成績不好不僅老師會批評你,你自己也會覺得臉上無光。不如等到考試結束之後,如果成績很理想,爸媽就會給你買一個你喜歡的遊戲機"。

父母拒絕孩子,一定要給孩子一個拒絕的理由,最好是一個實際的原因,孩子也許會失落,但是心裡不會留下創傷。因為孩子知道,就算拒絕了自己,但是父母還是愛自己的,這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表達對孩子的愛,是父母永遠需要做的功課

最後,父母要幫助孩子自己建立內在的獎勵機制。

很多父母都喜歡在孩子完成某個任務之後,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促進孩子下一次繼續努力。這種做法是可以的,但是,學習也好、生活也罷,掌控權其實都屬於孩子自己。

所以,想要激勵孩子,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自己在內心建立起獎勵機制,讓孩子學會自我獎勵。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父母要根據孩子的需求,對孩子進行獎勵

在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可以引導一下,讓孩子說一下自己的小願望都有哪些,也許是一個禮物又或者是休息一下,出去散步、旅行,之後告訴孩子,如果你完成了某個任務,就可以實現其中一項。

慢慢地,隨著孩子的自控力越來越強,父母就可以將獎勵的權力交還給孩子。孩子自己覺得自己完成得還不錯,那麼就可以適當地獎勵自己,這樣孩子就會產生滿足感,獲得認同與肯定。久而久之,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發自內心地去激勵自我成長,感受自己的進步。

孩子的需求是否應該被滿足?專家說,可以滿足,但是父母要有技巧

孩子的自我獎勵,效果遠遠好於父母的獎勵

陸北老師專業解密青春期,做你最溫暖的陪伴。我的頭條號是陸北老師,歡迎大家關注!同時,也十分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育兒煩惱,陸北老師將陪你一起面對解決。

本文由陸北老師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如需轉載,私信聯繫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