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權力的遊戲》送終
隨著昨天《權力的遊戲》第八季第六集播出,這部風靡全球的長劇也隨之畫下了句號。
我向只看到第五季的朋友大概講述了各個角色的最終身份和去向,他雖然感到驚訝,但並沒有表現出無法接受的樣子,反而覺得「聽著還不錯啊」。
這是因為,他還沒有實際看到第八季是如何一步步拍出這個結局的。
結局的設定並不算難以讓人接受,有反轉有詫異,維斯特洛大陸重回太平,角色的最終歸宿有的剛好呼應最開始自己最初的興趣或志向,有的印證了歷史的輾轉輪迴。結局展現了不忘初心的歸途、悲壯的宿命感,能看出其想傳達的立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但這之前的劇情發展和過渡,都讓這種反轉顯得極為不合理。結局確定之前的那場「國王競選演講小組賽」,也讓人感覺過於兒戲。大部分觀眾,對這個結局並不買單。
對第八季的不滿是從第一集就開始逐漸升溫的,即使是在前三集還能努力為編劇解釋的鐵杆粉絲,也沒能撐到第四集。第四集播出時普遍評價是「這應該是最爛的一集」,一周後觀眾心態再次崩塌:「我沒想到還可以更差」。到了最後一集大結局播出,觀眾的憤怒攻勢才稍有緩和,因為這畢竟是整個劇作的最後一集了,還要把一部分情緒留給悲傷告別。
毫無疑問,《權力的遊戲》(下簡稱 GoT)是一部史詩級的高品質作品,因此,第八季的各種劇情和邏輯硬傷,也成就了另一種史詩級的爛尾。
此前多位演員隱晦流露出對最終季不滿的採訪視頻被 B 站 UP 主挖出,國內劇迷揚言要給編劇寄刀片,國外劇迷在 Change 網站上發起請願,要求HBO在棄用兩位原編劇的基礎上重拍第八季……看起來,似乎一切都是編劇的錯。
為什麼這麼一部備受矚目、萬眾期待的劇作最終季會達到如此之低的水準?除了編劇水平不夠,還有哪些原因?
兩位編劇的名字分別為大衛·貝尼奧夫(David Benioff)和 D·B·魏斯(D.B.Weiss),因為名字縮寫皆含有 D.B,因此二人的組合也被簡稱為 2DB。
說他們是 GoT 的編劇其實是弱化其地位和作用了,準確來說,他們是這部劇作的 creator、創作者,原著《冰與火之歌》能夠成功翻拍,這兩個人應居首功。
當時有意願翻拍《冰火》的人並不少,但都沒有通過作者喬治·P·R·馬丁的考驗。馬丁在與 2DB 吃飯聊天(面試)時,問了他們一個問題:「瓊恩的親生母親是誰」。
2DB 答對了。
雖然原著已經把故事世界觀、人物關係、劇情走向鋪好了大概結構,但改編影視作品仍對編劇的能力有所考驗,導演、演員等人員的素質也尤為重要。2DB 對原著的理解無疑是深刻的,最終作品呈現出來每一個角色都各有其鮮活和立體感,劇情緊湊節奏有邏輯——這也是為什麼 GoT 一播出便颳起全球熱潮,並在接下來的八年中都熱度不減反增。除了最終季,前七季在豆瓣的評分均超過 9.3 分。
由於馬丁書寫得太慢,而改編劇的劇情發展超過了原著最新卷,因此從第五季開始劇本便脫離了原著的基礎;另一方面,馬丁也在這個時候逐漸越來越少參與 GoT 劇本的創作。因此,從第五季開始的所有劇本,基本都是由 2DB 和其他編劇根據此前四季的發展,憑空構思創作。
第五季播出後其實非議也不少,有許多劇迷甚至專門發郵件給馬丁吐槽。當時馬丁在自己的博客上對此事發表了看法,他對觀眾的反應並不意外,但他認為書改編劇必然與原著存在差異,且此前的細節改編將經過蝴蝶效應放大,導致後續劇情發展與原作偏差越來越大。同時他也肯定了 2DB 在其中的努力,表示他們在儘力做能做的最好的電視劇,而自己也在努力寫出自己能寫的最棒的小說。
這句話也相當於官方蓋章,接下來 GoT 拍得如何都跟他沒什麼關係了。
馬丁這樣形容書和劇之間的關係:就像在黑暗的森林中,兩條道路分道揚鑣各自發展,但最終會到達同一個地方。需要知道的是,GoT 的大結局是馬丁早就定好大方向的,如誰存活誰登王、關鍵角色最終歸宿等,而具體過程轉變則由兩位編劇操刀。
2DB 在憑空創作劇本這項工作上的局限性,從第五季開始便可見端倪。儘管有部分劇迷有意見,但大範圍來看,大部分觀眾仍堅持追劇,且五、六、七季收穫的好評也不少,總體上接受度不低。這一點也側面印證了,2DB 的編劇水平並不算差到無法原諒。
可第八季卻一反常態,全面崩壞到令幾乎所有劇迷無法接受,這一定程度上也有創作環境、資源等客觀條件影響。
第八季的平均單集製作經費高達 1500 美元,其中有一部分被用在了片酬越來越高的角色上,看起來似乎成本投入很高。但需要注意的是,第八季只有 6 集,比第七季的 7 集還要少,而此前六季均為 10 集。
篇幅的縮減來自預算的不足。2011 年 GoT 的播出,為 HBO 帶來了大量高速增長的付費用戶,而從 2015 年開始,劇迷數量趨於飽和,HBO 的訂閱用戶數也不再大幅度增長。GoT 能帶來的用戶量,HBO 已經探到了天花板,此時再投入高成本製作便難再回本。
故事越講越長,留下的線索越來越多,想要圓滿的承接前幾季、且給所有主線劇情好的交代、並最終導向馬丁要求的大結局,這需要大量情節過渡和細節支撐,只有 6 集,確實很難把這個大坑填平。
另一方面,劇情發展到終季,至少兩場大戰在所難免,大部分經費都將花在這上面的場景搭建和特效等,留給其他劇集的預算則少之又少。這一因素進一步限制了編劇的發揮空間,一旦某場戲需要個登高望遠、鳥瞰鷹巢城什麼的,都有可能被砍掉。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第八季中看到的四集文戲場景幾乎全都在室內,且只聚焦於兩個場景,要麼臨冬城大廳慶祝一整宿,要麼瑟曦站在陽台或地圖上喝酒。觀眾事前猜測的鐵群島、鷹巢城等支線無一有進展,原因很簡單,搭一個新場景就多一份支出。
難怪瑟曦在窗台上守了那麼多集,等不來一頭大象。
預算、時間、篇幅受限,等等這些客觀原因都增加了編劇創作的難度。但第八季令粉絲難以忍受的最主要因素,如顛覆人物設定、劇情不合基本邏輯等,就沒辦法用客觀原因來解釋了。
如果說攸倫輕而易舉射龍、二丫刺殺夜王、丹妮屠城等情節看起來突兀,都是因為篇幅受限且必須快速推向結局,那麼第 5 集中攸倫上岸後突然主動毆打詹姆、且名義是「老子殺了騎士」「拿你的頭顱去獻給瑟曦」……就屬於對劇情毫無推動作用、無視人物塑造、令人完全無法理解的十臉懵逼式劇情。
只剩六集,篇幅都那麼緊張了,為什麼要把那麼多分鐘都用在了拍這倆男人打架和打嘴炮上面呢?即使必須安排攸倫死在詹姆手上,編劇完全可以採用更符合劇情背景和角色性格的處理方式,如攸倫想要搶走詹姆用來逃生的小船、詹姆被挑釁後主動出擊等。
詹姆的演員尼克拉·科斯特在上節目時也曾抱怨編劇不顧自己角色的身份和思考方式,強硬地要求演員直接照著劇本念台詞就行。
不顧人物內心邏輯將演員看作提線木偶,把本可以更平滑的細節處理得生硬且莫名其妙,這種可人為優化的細節問題在第八季中比比皆是。這無法用客觀局限性來解釋,只能說明,編劇在創作這一季劇本的時候已經沒有花太多精力和心思在上面了,也拋去了創作應有的態度,不再給作品最終呈現效果設(下)限。
據 Variety 5 月 14 日報道,迪士尼 CEO 羅伯特·艾格已證實 2DB 將參與制作新的《星球大戰》電影系列,預期上映時間分別為 2022、2024 和 2026 年。
此前詹德利演員在接受訪談時曾直接吐槽編劇「復仇就對了,什麼人物塑造、情節走向啊,不管啦」,灰蟲子演員還在一旁打趣「你好大的膽子,你這樣是沒機會去拍星戰了」。
編寫了八年,難度越來越高,大概 2DB 自己也希望儘早結束 GoT 的製作,嘗試新作品吧。
最後說一個略安慰的消息:HBO 已在開發另外五部 GoT 衍生劇,馬丁在 2017 年之前便已參與制作,2DB 沒有參與其中。
這幾部劇的題材大概率不是 GoT 續集,而是前傳。五位編劇分別是 Max Borenstein(金剛:骷髏島)、Jane Goldman(王牌特工 、X 戰警、海扁王)、Brian Helgeland(洛城機密)、Carly Wray(廣告狂人),和 Bryan Cogman。最後一位也是唯一曾參與 GoT 的編劇,馬丁曾給過他高度評價「在過去七季中,如果說 2DB 是維斯特洛之王,那麼 Bryan Cogman 就是龍石島王子」。
從馬丁本月的最新博客看,其中三部進展良好,兩部在劇本階段,《THE LONG NIGHT(長夜)》已由 Jane Goldman 編寫完成,將會在今年晚些時候開拍。 沒有意外的話,明年我們也許就能見到了。
※拼多多這句「3億人都在用的APP」,得改了
※索尼確認PS5配備超高速SSD
TAG:PingWest品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