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1994年的麗江,很懷舊呀

1994年的麗江,很懷舊呀

1994年的麗江,很懷舊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13世紀後期),由麗江木氏先祖將統治中心由白沙古鎮遷至現獅子山 ,開始營造房屋城池,稱「大葉場」 。古城名稱來源據說是因為麗江世襲統治者姓木,築城勢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1994年的麗江,很懷舊呀

麗江古城的納西名稱叫「鞏本知」,「鞏本」為倉廩,「知」即集市,麗江古城曾是倉廩集散之地。南宋寶佑元年(1253年),蒙古軍南征,木氏先祖阿宗阿良迎降,阿宗阿良歸附元世祖忽必烈,駐軍於此。

1994年的麗江,很懷舊呀

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木得在獅子山麓興建「麗江軍民府衙署」。曾遍游雲南的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描述當時麗江城「民房群落,瓦屋櫛比」,明末古城居民達千餘戶,城鎮營建已頗具規模。

1994年的麗江,很懷舊呀

麗江古城作為少數民族城市,從城市總體布局到工程、建築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井自具納西族獨特風采。

1994年的麗江,很懷舊呀

城中無規矩的道路網,無森嚴的城牆,古城布局中以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經絡設置有著曲、幽、窄、達的風格。

1994年的麗江,很懷舊呀

麗江古城的格局是自發性的形成坐西北朝東南的朝向形式。以水為核心的麗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現特有的水巷空間布局。橋樑密集是麗江古城最大的特色。

1994年的麗江,很懷舊呀

在外部造型與結構上,古城民居揉合了中原建築和藏族、白族建築的技藝,形成了向上收分土石牆、迭落式屋頂、小青瓦、木構架等建築手法,在建築布局形式、建築藝術手法等方面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1994年的麗江,很懷舊呀

麗江古城是自然美與人工美,藝術與適用經濟的有機統一體,麗江古城是古城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典範。

1994年的麗江,很懷舊呀

古城所包含的藝術來源於納西人民對生活的深刻理解,是地方民族文化技術交流融匯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寶貴建築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