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萬個資料庫上雲,阿里雲支持了銀泰、最多跑一次
銀泰,是百貨行業愛「吃螃蟹」的人。
2007年3月,銀泰百貨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國大陸百貨公司。2010年,銀泰網上線,兩年銷售收入近6億。2012年,公司推出VVIP俱樂部,會員組群能享受更多積分與優惠。2013年,所有實體店完成免費wifi鋪設,註冊賬號顧客能享受個性化信息服務。
對於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和商業場景的結合,銀泰越發熟練。這得益於銀泰CEO陳曉東。這位熱衷新技術的零售業風雲人物,在2014年就認定「銀泰未來的方向是大數據驅動的消費解決方案提供商。」
然而,銀泰的數字化進程在2016年遇到了麻煩——由於商品、營銷、會員管理系統中大量使用了傳統資料庫,花費的硬體以及軟體費用以百萬級遞增,IT設施開銷僅資料庫一項就將超過千萬。
真的有這麼貴?!
銀泰資料庫負責人李亞博介紹,銀泰此前應用的傳統資料庫分為兩類,分別是核心交易資料庫(包括會員、營銷、商品等)和支撐型資料庫(包括OA、財務、BI報表等)。由於該傳統資料庫需要採用集群+存儲來支持,僅一套集群+存儲的硬體價格就要200萬左右。每台機器的使用壽命,大概是三至四年。期間,還要算上機架和軟體維護等費用,「這個價格就更高了。」
「這些年,隨著商品、交易以及會員的數量越來越多,資料庫的擴容是剛需。但在擴容的時候,還要保證系統的可用性,這個線下資料庫的操作就相當複雜了。」
此外,傳統資料庫運維有著一套十分複雜的邏輯,只有經過DBA認證的工程師才有資格進行。「所以,每次資料庫出現問題,都需要等DBA人員專程來進行維護。這也意味著,傳統資料庫的性能某種程度上就是受限於DBA人員的技術水平。」
幾位技術負責人碰頭開了個會,如果想徹底解決這個問題,解決方案只有一個:用雲上資料庫。而中國互聯網行業里,最早遭遇「資料庫」瓶頸的是阿里巴巴。
十年前,阿里的資料庫堪稱國內數據量最大、數據並發最高。然而,由於交易量激增,傳統資料庫帶來的高額成本以及運維問題,最終使得阿里巴巴開啟了去IOE的大幕,開始應用自研的技術解決。銀泰也在2016年決定逐步從傳統資料庫搬遷到阿里雲資料庫上。
銀泰資料庫負責人李亞博介紹,針對不同的資料庫類型,銀泰設計了兩步走的策略——先將核心資料庫上雲,再搬支撐型資料庫。「核心系統的搬遷應用了阿里雲工具對原有資料庫業務邏輯代碼進行了優化;支持性資料庫應用PPAS資料庫,其能夠在兼容傳統資料庫存儲過程中,最大程度的降低成本。」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利用阿里雲中間件,銀泰技術團隊將原來會員庫的所有數據以及邏輯整體搬遷至阿里雲。不久後,銀泰商品等核心資料庫也陸續搬遷到雲上。2017年夏天,銀泰在百貨行業里第一個推出了有償會員卡服務,雲上資料庫堅挺地支撐住了線上會員大量增加帶來的衝擊。感受到了雲資料庫強大的能力,銀泰決定將其餘的線下資料庫也搬遷上來。
2018年,核心營銷資料庫、支持型資料庫、行政類資料庫也相繼搬遷到雲上。雲資料庫很快有了用武之地。為了應對2018年雙11,銀泰在10月開始進行資料庫擴容。根據全鏈路壓測數據,技術團隊決定將資料庫擴容到原來的3倍。
「當天的流量在12點以後持續增加,在20點達到峰值。最終的交易峰值是平時交易峰值的20倍。雲上資料庫平穩地支持了流量洪峰,而費用也遠低於傳統資料庫。」
消費者持續的購物熱情一直延續到11月下旬。技術團隊也在當月開始決定「縮容」,雲上資料庫最終資源保留了原來的一半。「根據商業場景來調整雲上資料庫資源,這在傳統的硬體資料庫時代是完全無法想像的。」
李亞博介紹,到今年雙11,銀泰系統的全部資料庫都將遷移到雲資料庫上:「這意味著我們不僅可以應用PolarDB最先進的數字技術,也將極大解放運維人員。」
像李亞博一樣,越來越多的技術人開始認同雲資料庫,應用雲資料庫。
5月21日,阿里雲PolarDB發布重大更新,提供傳統資料庫一鍵遷移上雲能力,可以幫助企業將線下的MySQL、PostgreSQL和Oracle等資料庫輕鬆上雲,最快數小時內遷移完成。據估算,雲上成本不到傳統資料庫的1/6。目前,已有約40萬個資料庫遷移到阿里雲上。
天津通卡是專業從事電子支付、智慧交通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應用阿里雲資料庫,天津通卡支持當地公交IC卡收費管理系統每分鐘可處理超過 5 萬次交易數據,7.2億數據查詢功能響應時間低於 1 秒。
網新恩普在浙江省最多跑一次項目要對諸多業務系統做改造,為了快速適應雲上開發工作,網新恩普選擇了阿里雲資料庫。據了解,雲資料庫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傳統資料庫的語法和特性,使項目資料庫遷移難度降到最低,為項目改造節省大量時間和成本。
此外,國內某知名運營商的互聯網業務支撐系統,基於阿里雲分散式技術架構構建的中心化BSS,包括選號、營業、賬務、計費等核心系統,也已全量採用阿里雲分散式資料庫替代傳統資料庫,支撐在網5億用戶的線上業務。
阿里雲智能資料庫事業部負責人李飛飛認為,資料庫正從馬車時代向汽車時代轉變,雲原生資料庫在成本、靈活度、安全、技術進化層面都優於傳統資料庫,「傳統資料庫會像馬車一樣被更為先進的汽車即雲原生資料庫淘汰。」
※華為加碼全棧AI戰略 發布全球首款AI-Native資料庫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