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被父母接納的孩子,都自帶光芒

被父母接納的孩子,都自帶光芒

在這個教育資源豐盛的時代里,我們經常會討論什麼才是合格的父母,站在父母的角度,或許是這些:

孩子聽話、學習優秀;

孩子被人誇獎懂事;

有體面的一技之長;

長大後事業有成;

……

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放眼整個童年,

到底哪些才是孩子認為的最好的父母呢?

我一個朋友在這個暑假找到了答案。

被父母接納的孩子,都自帶光芒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01大部分父母是如何挑剔孩子的?

朋友琳暑假在一個夏令營兼職,學員都是十歲左右的孩子,營地心理老師和孩子們曾開了小型座談會,主題是:你認為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原以為這樣深層的社會問題會難倒孩子,意外的是,他們的反應都很熱烈:


我想讓爸爸同意我報畫畫班,

而不是說畫得再好,都不如考高分好;

我想讓媽媽不再強迫我喝牛奶,

不就是個子矮一點嘛,但我很健康;

我想穿漂亮的裙子,

可是媽媽說我的腿沒有朋友的長...

02我最愛的人,給我的打擊最大

人們總說: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父母給孩子的愛真的是愛嗎?還是有條件的交換?

到底孩子最想要什麼樣的愛,卻很少有人去探究。

父母都是憑著本能去養育,

無意識給孩子造成了很多傷害。

讀者青青說:她就經歷過無法釋懷的傷害。青青出生在城市,從小多才多藝,學習成績又好,但是父母卻幾乎不會誇獎她。

這都不要緊,有一年看春晚時,青青看得哈哈大笑,沒想到媽媽突然一聲呵斥:「把嘴巴閉上!」正高興的她感到莫名其妙:「媽媽,為什麼?」

接下來母親的話她一直沒忘,將她的自尊和自信一併帶走:「你的牙齒這麼難看,以後都不許張嘴大笑,知道了嗎?」

青青啞然,那個春節連帶著她往後的所有歡樂,都封鎖在了媽媽那句「閉嘴」的禁止聲里。

從那以後她變了,原本的開朗活潑,變成了靦腆內向,大家都不知為何。

只有青青明白:她需要收藏那幾顆不整齊的牙齒。

被父母接納的孩子,都自帶光芒

像青青這樣的孩子很多,被父母挑剔、打擊。

但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是孩子最信賴的人,他們通過父母去認識世界。

當父母說孩子不可愛時,孩子會自動加工為:全世界都認為我不可愛,我不好。這是多麼可怕的邏輯,但又真切地發生在很多的家庭里。

當父母無法接納

孩子身體的某個部位,

或者某個特別的行為,

甚至去強行掰正孩子時,

孩子就會自動做起嫌棄自己的幫凶。

可憐的孩子會:

壓抑天性,排斥自己,

龜縮到只有自己的世界裡。

03被父母喜歡的人,都成了人生贏家

我聽說一則寓言。


平民問上帝:為什麼這世界上這麼多孩子,但只有很少人能成功和幸福呢?

上帝回答:因為很多孩子頭上的犄角被剪掉了啊。

平民不懂:什麼犄角?

上帝回答:犄角就代表孩子的特質,有些孩子的犄角被呵護得閃閃發亮,而有的犄角卻被迫蓋上了遮羞布,這就是父母與父母的區別。

這雖是一則寓言,卻隱喻了父母對孩子是接納還是排斥,如何影響著孩子的人生。

這個「犄角」,可以是孩子的左撇子、不夠好看的外表、音樂的天賦等等。它們需要被呵護,而不是被壓制、被掰正。

武志紅說:所謂無條件接納,就是對孩子滿滿的喜歡。

這種對孩子的喜歡和愛不同,是一種建立在父母健康自尊之上的智慧。

這種喜歡是切實做到了跨越美醜胖瘦、智商高低之上的一種發自內心的欣賞,是將孩子當做一座寶藏,去源源不斷的發掘出他的魅力。

當孩子能遇到這樣喜歡自己的父母,即使他再平凡,也會如同插上了翅膀的天使,自信和快樂就成了他的標籤。

被父母接納的孩子,都自帶光芒

我們說漂亮是表淺的,但美的定義是多維的。


心理學家弗洛姆說:

只要是我愛的人,我就應該接受他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以便我能把他當作使用的對象。

這句話一語中的,給出了「什麼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最佳的答案,那就是:

當父母能守護好孩子的本色,並呵護好孩子的獨特,不用外界的眼光去壓制孩子,那麼他們就會帶著父母滿滿的喜歡和愛,邁向最美好的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