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為什麼一定要殺掉岳飛與金國求和呢?
靖康之亂後宋高宗趙構南下再南京即位,建立南宋政權,在此期間,各地的農民起義和盜匪不斷,趙構抽調精兵鎮壓起義軍和盜匪,鞏固自己的統治。
此後幾年,金兵不斷南侵,此時以岳飛和以韓世忠為首的武將奮起抵抗,岳飛是當時南宋諸多將領中最為突出和全面能對金軍進行毀滅性打擊的將領,岳飛在紹興十年北伐中,僅憑他岳家軍一旅就把金軍打得喪師失地,失地精銳盡毀,為阻止金兵南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此時因為國內形勢混亂加上主和派的阻撓,趙構開始決定與金國求和,於是連發「十二道金牌」召回正在北伐的岳飛,等岳飛領軍命回到京城之後,得來的不是褒獎,而是莫須有的「謀反」罪名,最後蒙冤下獄,被處死。
而趙構為什麼想殺死岳飛?流傳在外的原因有很多,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嘮嘮:
第一種說法是岳飛北伐,力主「迎回二聖」,對自己的地位不利。
以文徵明的《滿江紅》為代表,趙構認為宋高宗主要害怕「迎回二聖」後無以自處,皇帝沒得做了。而岳飛北伐,力主「迎回二聖」,自然不能為宋高宗容忍,於是借秦檜之手將其誣陷致死,這個說法明顯是看到了明朝發生的實例而產生的。
但是實際上南宋只要徹底打敗金國,「二聖」自然就會回歸,殺不殺岳飛都是一樣。
不過文徵明的這個說法直指趙構本心,本就是無法證實之事,又為明朝史實所註解,於是也就成了流傳最廣泛的正統說法。
第二種說法則是趙構、秦檜賣國,為了討好金國,就故意殺掉自己的大將以取悅敵手。
這個說法有兩個分支。一個說秦檜其實是金派來的卧底。這個說法後來被各小說、評書廣泛採用。但這也是經不起推敲的。
另一個分支則更異想天開。到岳飛被殺時,南宋佔據戰略優勢,是進攻勢態,而趙構、秦檜一心偏安江南,就乾脆在政府里對主戰派大清洗,以求平衡戰略均勢。所以才殺了岳飛。
第三種說法是求和派在旁邊煽風點火
代表性人物就是秦檜,如果岳飛等人收復北地,那麼武將的實力將大大增加,而以秦貴為首的文人勢力則會持續下降,這就威脅到了秦檜的權益。
再加上金軍對秦檜對威逼利誘,因此再看到趙構有求和心思之後,慫恿趙構殺掉岳飛。
第四種說法是連連征戰導致加重賦稅,導致百姓困苦,土地兼并嚴重,貧富不均非常懸殊。
此時各地農民起義軍和盜匪不斷,國內形勢混亂,為了不發生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失去統治權。於是下令趙構各路宋軍班師回朝,向金議和。
第五種說法是岳飛上書請求立太子,犯了趙構的忌諱
這其實也挺牽強的,在「苗劉兵變」的時候趙構的兒子給立成皇帝。後來趙構由韓世忠保駕復辟成功。這個小孩不久後就「嚇死」了。此後趙構養不齣兒子了。而此時岳飛要求立太子也不過是隨大流而已。
不過「資善堂見皇太子」說明趙構已經承認自己無後的現實,而轉為考慮託孤事宜。岳飛明顯是託孤大臣中的一員。這樣所謂的「參與廢立」實在不能成為趙構殺岳飛的理由。
第六種說法是金兵要求如果要求和,就要殺掉岳飛
我們知道岳飛對金兵的威脅是非常大的,而當時金兵的財政其實已經也不足以支持他們繼續南下。而殺掉岳飛對他們這個對他們威脅最大的將領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在南宋要與他們求和過程中,要求趙構殺掉岳飛。
在趙構掉岳飛求和之後雙方訂立了檀淵之盟,北宋以極小的代價換來了百年多的和平。
也因為此《宋史》把趙構和劉秀相提並論,把他定為中興守成之明君。
※楊家將十代英雄分別是誰?哪些是真實存在的?別被演義誤導了
※楊延昭「六郎」的稱號是怎麼來的?在接過父親的旗幟後,表現如何
TAG:歷史鑒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