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薛兆豐、王慧文、劉熾平都說了什麼?
騰訊總裁劉熾平:「在騰訊全球數字經濟大會裡,我們最強調的是生態,因為我們看到數字世界的生態與物理世界的生態在不斷趨同,而且越來越緊密的融合在一起。」
文/薄純敏 億歐智庫分析師
騰訊之前每年會有三場大會——「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騰訊雲 未來峰會」和「互聯網 數字經濟峰會」,集中向外界分享騰訊的先進技術、戰略布局、開放策略以及洞察「互聯網 」未來發展方向。
2018年,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以「開放·共生」為主題,發布了騰訊新的戰略版圖——紮根消費互聯網、擁抱產業互聯網;騰訊雲 未來峰會以「煥·啟」為主題,提出騰訊的1 3戰略和雲時代的「三張網」;互聯網 數字經濟峰會以「助力新生態,共享新機遇」為主題,對「互聯網 」實踐成果進行系統梳理和全面展現,並圍繞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進行探討與尋找解方。
今年,騰訊將以上三大峰會整合為「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圍繞產業智慧升級,洞察數字經濟發展趨勢,分享行業創新的發展成果。
正如騰訊總裁劉熾平所說:「在這個大會裡,我們最強調的是生態,因為我們看到數字世界的生態與物理世界的生態在不斷趨同,而且越來越緊密的融合在一起。」下面億歐將與大家分享參會大佬們的觀點。
從技術走向商業,以十年記,以面展開,以需求、短板、未知的算
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正在快速發展,但如何將技術成果轉變為經營成果是當前企業面臨的重大難題。關於技術商業化,知名經濟學者薛兆豐分享了自己的五大觀察:
第一,不以年記,而以十年記。我們習慣做展望,但回顧時會發現:我們經常高估一年的變化,低估十年的變化。
第二,不以點展開,而以面展開。從技術到商業轉化,不以點展開,也不是不以線展開,而是以面展開。換句話說,人們對於未來的預測,回過頭來看會發現有許多偏差、缺漏。
第三,不以技術算,而是以需求算。我們在看技術發展時,不能僅僅看技術的需求,而是要考慮人性,從人的需求看。
第四,不以長板算,而以短板算,技術到商業的轉化,不僅要看它的長板,更要看它許多的短板,其發展是由短板來決定的。技術的推廣不僅要過技術關,還要過政策關、利益關、道德關、價值關。
第五,不以已知的算,而以未知的算我們對於未來的展望其實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未來真正的發展其實不是取決於已知的因素,而是依賴未知的因素。正如科學家所說,所有真正帶來革命的技術,實際上都是魔術。
新方向:數字經濟正在經歷三大演化
騰訊總裁劉熾平表示,數字世界的生態與物理世界的生態正在不斷地趨同,且聯繫得越來越緊密。數字經濟正在經歷三大演化:
第一,從「開放生態」演化到「生態開放」。目前,已從泛互聯網生態發展到數字生態,,將與產業更緊密的結合起來;
第二,從「互聯網產業」演化到「產業互聯網」。未來的互聯網將不再是一個產業,而是所有產業的核心能力之一。產業互聯網將成為各行各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的重要載體。
第三,從「數字全球化」演化到「全球數字化」。全球各行各業都將駛入數字化增長的「快車道」,大量的傳統產業和新興地區,有望通過數字化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
新機遇:產業互聯網的風來了
自去年騰訊宣布擁抱產業互聯網以來,關於產業互聯網的討論不絕於耳。產業互聯網的風口真的到來了嗎?
雲南省副省長陳舜表示,當我們判斷風口是否來了可以從兩個角度看:第一,從微觀角度看,不是搞專業的人來搞專業,風來了;第二,從宏觀角度來看,不同專業的人都來搞同一件事情,風來了。
之後,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總裁湯道生對於產業互聯的風是否來了,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產業進化的大幕已拉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看到一些趨勢:
其一,市場增長從人口紅利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2018年開始,全球很多區域經濟增長放緩、國內多個行業的市場需求增長乏力,企業依靠資本擴張的模式難以為繼。從政府到企業,都在積極適應新的市場環境,通過改革和創新謀發展。比如,我們看到,國家在大力推動醫療與教育的改革;車企正在轉型,探索出行服務。
其二,營銷模式從流量驅動,轉向口碑驅動。今天,消費者的話語權更大了。用戶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質和更好的服務體驗。這要求企業生產的產品要貼近消費者需求、商品流通過程要透明、服務模式要創新。為了做到這一點,企業需要可控的用戶觸達路徑。未來以信息不對稱來獲利的商業模式,一定會被價值導向的商業模式所取代。
其三 ,新興技術從概念走向落地。5G、IoT、人工智慧等技術不斷成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利用技術提升競爭力,有些企業用來提升C端服務體驗,有些企業用來實現生產與經營的降本增效。企業數字化升級不是造概念,是為了解決問題。市場競爭不進則退,技術是保持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新進展
騰訊交出產業互聯網答卷
2018年9月30日,騰訊宣布啟動戰略升級,下一個20年,騰訊將從連接人、連接數字內容、連接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社交、內容與技術的融合,將從消費互聯網的戰場轉移到產業互聯網。
騰訊產業互聯網到底取得了什麼樣進展?邱躍鵬、林璟驊、鍾翔平、丁珂等四位騰訊副總裁分別從騰訊雲、智慧零售、智慧出行、安全等角度分享了產業互聯網下的變化與進展。
騰訊云:騰訊全網伺服器總量已超過100萬台, 帶寬峰值超過100T,是中國第一家達到100T的公司,意味著騰訊服務的業務規模、網路流量都邁入了全球第一梯隊。
邱躍鵬表示,雲是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作為一家雲廠商要邁過三道關:第一,規模效應。如何運營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是雲廠商面臨的一大難題。只有具備大規模基礎設施運營經驗的公司,才能持續提供高速、穩定、安全的雲服務;第二關,產品價值。在跨越了規模效應的門檻後,以技術為依託,以客戶需求為指引,把技術創新轉化為產品創新,這是雲要過的第二關;第三關,產業升級。產品的創新,在單點上實現了對客戶的幫助,但是越來越多的行業需要的是產業升級的整體解決方案,這是雲計算要過的第三關。
智慧零售:林璟驊表示,智慧零售就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數字化全觸點模式,由此可衍生出兩種操作模式:一是「現有業態的客流數字化」,即在現有業態基礎上,對客戶進行數字化管理;二是「新增業態.com 2.0」,即把商業往線上延展,最有效的一個形式是以小程序為載體,以社交為血管而成立的新的「.com 2.0」,包括品牌官方小程序、導購、社交裂變等等。通過這兩個操作模式互相融合、彼此交融,能夠形成的其實是一個全新的零售數字化。
智慧出行:騰訊目前已與廣汽、長安等19家廠商合作,在45款車型上搭載了騰訊智能出行服務,鍾翔平表示,智慧化和生態化,為實現人性化服務體驗、提升用戶價值提供了基礎。在產業互聯網浪潮下,汽車出行將發生巨大改變,主要為:「人-車-店-廠」關係發生變化、車與環境之間發生變化、資產需求向服務需求轉變。
安全:丁珂表示,安全不僅是產業的底線,也已經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天花板。隨著互聯網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變遷,安全安全作為互聯網發展的重要保障,它的主體、形態、思維都正在發生著重大變化。過去消費互聯網時代安全保障的主體將從人演變為以產業為中心;而過去以合規為導向的企業安全,今後也將在資產化過程中,集成更多原生安全;同時,企業在面對安全問題時,也需要完成從被動防禦到主動規劃的思維調整。
新做法:開源協同,共建生態
如果說在互聯網上半場,騰訊的使命是做好連接,那下半場,騰訊的使命則是成為各行各業最貼心的數字化助手。主要圍繞兩個方面:開源協同和共建生態。
2018年,騰訊成立了技術委員會,加強技術共享的文化與協同。技術委員會下設「開源協同」和「自研上雲」項目組,全面整合公司技術,推動各產品開源與上雲,通過開源促進協同,通過上雲加強共享。
目前,成立半年內,已創建了600多個內部開源項目,技術圖譜上有近300個項目,並且還在不斷增加。通過整合,將騰訊的技術統一標準化,可以更高效地把騰訊的能力交付給客戶。
除此之外,騰訊在自有以構建的前、中、後台技術基礎上,將業界領先的技術和數據中台能力進一步開放,技術中台包通信中台、AI中台、安全中台等,數據中台設備括包括用戶中台、內容中台、應用中台等。企業與開發者可以靈活地把這些技術整合到業務場景中。
劉熾平表示,騰訊希望做生態的「共建者」,成為大家的「幫助者」,而不是傳統互聯網行業的顛覆者。在騰訊外部,其合作夥伴的生態形成了三大族群:一個是2C的合作夥伴,包括了我們互聯網平台上,伴隨著我們一起成長的數以千萬計的開發者、創業者和數字內容的創作者;第二個是2B的合作夥伴,他們在實體產業、公共服務等垂直領域裡有非常專業的能力,和騰訊形成了有機的互補;第三個是投資公司的生態夥伴,在過去十年騰訊已經投資了超過700家企業,打開了很多2C和2B的新領域,使其能夠與一個比騰訊更大、更豐富的生態進行合作。
過去,騰訊更多依靠單個產品進行對外開放,未來騰訊會整合公司內部各個產品與業務,並結合外部合作夥伴的能力,來給產業提供最優的解決方案。
未來: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融合就像「火車和坦克的接軌」
雖然說互聯網的下半場是產業互聯網,但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並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融合。美團點評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表示,「消費互聯網跟產業互聯網之間的融合」就像「火車和坦克的接軌」。如果將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結合起來會有很大的威力,但在結合的時候更要強調時間的影響。
因為過去這些年裡面,消費互聯網的發展速度非常快,比如說微信,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就變成了一個龐然大物。而產業互聯網的變化速度非常慢,因為產業裡面常常涉及到重資產、投資、消費者行為的變化等都是非常緩慢的,所以這兩個東西結合到一起的時候,其實並不是快慢之間的結合,還包括因為產生的機體、運作方式、文化包括價值觀等都是完全不同的,所以這兩者結合到一起會產生非常多的困難。
關於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如何融合,騰訊其實也做了一些實踐。湯道生表示,C2B是騰訊面向產業互聯網的重要戰略和主要優勢。在C端,騰訊有微信和QQ兩大社交平台,觸達數十億用戶,也有長期積累下來的用戶洞察和運營經驗。騰訊把C端的能力與經驗輸出給合作夥伴,並提供公眾號 、小程序、支付、企業微信等連接器,讓企業更好地服務用戶,提升供需匹配效率,最終實現C2B2C的閉環。在智慧零售、出行等領域,這一模式已經初見成效。
產業互聯網風口已至,如何提供工具、做好連接、建設生態,真正成為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騰訊道阻且長。
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億歐對觀點贊同或支持;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來源。
RECOMMEND
※估值百億的造車新勢力,日產收入囊中?
※竹雲完成B輪過億元增資,東方富海、達晨聯合領投
TAG:億歐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