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他叫冼星海,是個音樂家
提起《黃河大合唱》我們都會很熟悉,因為這幾乎是學生時代合唱表演的必選曲目,但提到它的作曲人冼星海,或許很多人就沒有那麼熟悉了,甚至還會以為他只作過著一個曲。
如果你是這其中的一員,那麼推薦你一定要去看看這部《音樂家》。
這部影片由中哈聯合製作,講述冼星海因任務流落異國他鄉堅持創作直到客死異鄉的一段往事,是之前我們在任何有關冼星海的作品裡都沒有看過的故事。畫面飽滿、情感細膩、表演高級、配樂恰到好處,不管從任何角度去解讀,都能夠有所感悟。
電影的最開場幾分鐘,展現的是戰爭的喧囂與殘酷。高空掉落的槍彈、慌亂逃竄的人群、小女孩與媽媽的逆流奔跑以及冼星海立於人海中的悲憫,恰到好處的畫面展示牽動著觀眾的心,也讓人又一次感受到任何意義的戰爭都是可恥的。
隨後切入主題,化名黃訓的冼星海正式開啟了他的異國漂流。
戰亂的年代,幾乎所有的地方都民不聊生,當冼星海終於抵達阿拉木圖之後卻發現這裡的劇場早已人滿為患。沒有食物來源,也沒有棲身之所,換做是常人恐怕已經屈服於現實的磨難。
但冼星海沒有。
他躲過管理員的驅趕,找了小角落棲身,並堅持著自己的創作。正是這份堅持與努力,讓他遇到了生命中的好友兼貴人——同為音樂家的拜卡達莫夫。
同為音樂家的惺惺相惜,讓拜卡達莫夫第一眼就認可了冼星海的才華。
他讓冼星海留在劇場棲身,又請他到樂隊拉小提琴,還把自己為數不多的食物分享給他,後來又安排洗星海住進自己妹妹家,幫助冼星海進行創作。也正是因為如此,冼星海才能留下更多的作品。說他是冼星海異國漂流的貴人,一點也不為過。
如果說,拜卡達莫夫給予冼星海的是藝術靈魂的互助,那麼達娜什一家給予冼星海的則是親情羈絆。
初相遇時,達娜什並不是很能接受這個異國男人的到來。不安全和有是非都在達娜什的顧慮之中,但善良還是讓她同意了冼星海的入住。從防備到卸下忌憚再到互相尊重,達娜什和女兒漸漸認可了冼星海的存在,並把他當成最親的親人。
冼星海也有將對親人的思念寄託到達娜什一家,他與達娜什女兒的相處模式,很多時候都讓人想起遠在國內孤獨成長的冼妮娜。
不是一家人,卻有著超脫一家人的親情,這就是它最打動人的地方。
因為主打的異國流浪的歷史,所以關於冼星海妻子女兒的畫面並不是很多,但每次出現都分外動人。袁泉的幾場戲,要麼是熱淚盈眶,要麼是已經哭了出來,台詞不多,但足夠感人。
最後一定要提一下的就是這個外國小女孩,妥妥的戲精本精,還是被胡軍老師蓋章認證了的。跟大人對戲毫不露怯,哭戲調皮戲都表現的恰到好處,完全印證了那句話:演戲的時候,千萬不要跟小孩子比自然。
電影里還有一處比較動人的地方就是,冼星海在邊境線被掃射以及後來孤獨的凝望,明明翻過去就是故鄉,卻沒有辦法上前一步。這絕對是異國漂流最讓人絕望的時刻,而冼星海承受著,還成就了自己,這就是他最偉大的地方。
如果你想更了解冼星海這個人,那麼一定要去看看這部《音樂家》。
TAG:劇說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