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一幅花鳥畫作品竟有11段跋文,明代陸治代表作《梨花雙燕圖》

一幅花鳥畫作品竟有11段跋文,明代陸治代表作《梨花雙燕圖》

明代早期的宮廷畫家崇尚院體風格,尤其崇尚南宋名家技法。到了宣德年間依然沒有改變,此時出現了一個宮廷畫師叫做周文靖,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院體風格中加入了文人情懷,逐漸向江南吳門畫派風格靠攏。周文靖是福建人,少年時就勤於書畫,據說他臨摹的馬遠作品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境界。在清宮藏品中就曾出現過有人挖去周文靖作品的邊款,假託是南宋馬遠的作品逃過宮廷鑒定師的眼睛。周文靖擅畫山水、人物,他結合自己的特長喜歡畫歷史典故,將山水與人物融為一體,突出畫面的故事性與通俗性,讓欣賞者能夠直觀感受到他的創作意圖。基於這一點,他的作品深受皇帝喜歡。

周文靖畫典故喜歡挑選文人逸事、風雅趣聞進行創作,這幅他畫的《雪夜訪戴圖》就取材於六朝筆記小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中記載了從東漢末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雅士的小故事,這些故事言簡意賅,記錄生動,最後還闡發出作者的觀點與感慨,成為古代的「暢銷書」。在明代文人的地位和元朝相比提升了很多,讀書人有了社會地位之後就開始嚮往魏晉文人洒脫不羈的生活狀態,這也影響了畫家的創作。《雪夜訪戴圖》描繪的是乘興而行、盡興而返。東晉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叫做王徽之,有一年冬天天降大雪,他一覺醒來看到天地一片肅穆就想起了名士戴逵。於是王徽之不顧夜深雪大乘船去找戴逵,不料當他到了戴逵家門口卻沒有進屋轉身返回。有人好奇王徽之是不是「傻了」,王徽之說,「已經盡興,見不見戴逵又何妨!」此後這個故事常被文人用來誇讚一個人的率真洒脫。

周文靖在創作中發揮了他擅長畫人物的特點,選取了王徽之行船出訪的片段進行描繪。畫中人物共有四人,都在舟艇之上。周文靖如此著重於細節還是由於他有著文人般嚴謹的作風,王徽之出身貴族家庭性格高傲放誕,這樣的人物出行必然不是獨自一人。周文靖將故事中沒有描述的細節通過合理的想像畫了出來。畫中還有一個細節,王徽之坐在船艙之中,他的旁邊有燭火一支表明了王徽之是連夜出行。如此面面俱到,可見周文靖對《世說新語》的熟悉程度。

周文靖在創作《雪夜訪戴圖》時還是把這幅作品當做山水畫來創作,整體畫風接近馬遠、夏圭一脈。無論是用筆還是用色都向南宋院體靠攏。如果拋開歷史典故單純的看這幅作品,也是一幅絕妙的雪夜山水畫。

拓展閱讀·古代繪畫作品欣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薩培喇說畫 的精彩文章:

將花鳥畫的描繪範圍擴大到自然山林,林良繪《秋林聚禽圖》
別人畫竹挺拔孤傲,他畫竹風中搖曳,明末清初戴明說繪《風竹圖》

TAG:薩培喇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