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烏克蘭被稱為「歐洲糧倉」,為何1932年,卻發生了嚴重的饑荒

烏克蘭被稱為「歐洲糧倉」,為何1932年,卻發生了嚴重的饑荒

別看烏克蘭的國土面積不大,僅有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但是其中黑土地的面積卻超過了16萬平方公里,他們更是擁有超過100多條水量充足的長河。這些黑土地在河水的灌溉之下,盛產各種農作物,其糧食出口量,常年都能排在世界的前三位。也正是因為如此,烏克蘭又被稱之為「歐洲的糧倉」。

不過,說到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出現了,就是這麼一個糧倉,在1932年的時候,竟然發生了饑荒,而且還是那種十分嚴重的饑荒,這次饑荒蔓延了烏克蘭44個地區,波及人數超過了五千萬。那麼造成這次大饑荒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小編認為這次饑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天災也有人禍。

1932年,蘇聯的很多量產區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乾旱,而那時候,蘇聯的農業技術還比較落後,基本上還處在「看天吃飯」這麼一個狀態之下,而在那一年,蘇聯全境的降雨量都非常稀少,因此導致了糧食的欠收。在這一年中,他們的農作物產量,僅僅是上一年的35%,由此可見,造成饑荒的首要因素,其實是乾旱的環境。

除了自然災害之外,自然還有人為因素。首先,就是蘇聯提出的農業集體化計劃,這個計劃的出發點雖然是好的,但是顯然有些操之過急。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富農為了防止自己的資產被公有化,他們開始變著方式來藏匿糧食,屠宰牲畜,導致大量從事農業生產的牲畜被屠殺,生產工具更是被蓄意破壞。

為了阻止局面惡化,蘇聯當局逮捕、流放了一大批的富農,而剩下的窮困百姓們,則無力購買生產資料,導致大片的土地無人開墾,最終變成荒蕪。正是在農民的抵制之下,在這一年中,糧食產量大幅縮水。

其次,在蘇聯國家工業化的進程中,農業成了犧牲品,大量的糧食被用於出口,以這樣一種手段,來換取他們所需的機器設備。而素來以糧倉著稱的烏克蘭,被上繳的糧食最多,他們承擔的負擔也最重,因此他們遭受的饑荒,反而是最為慘烈的。根據不完全的統計,當年出口的糧食,足夠500萬人一年的生活所需。

總的來說,當年烏克蘭之所以會鬧饑荒,主要還是因為蘇聯政府的一系列錯誤決策所導致的,而自然災害,反倒是成了次要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手冊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期的參戰國到底有多強?說了大家可能不信,70年仍難超越
二戰德國為何著急和蘇聯開戰?幾萬輛坦克放在家門口,給誰誰不怕

TAG:歷史的手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