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農民收一塊大洋,守護抗日將領之墓,可40年等不來將軍家人

農民收一塊大洋,守護抗日將領之墓,可40年等不來將軍家人

不管在任何時期,軍民一家親的道理,是不會改變的。士兵參軍保家衛國,最受利的是躲在他們背後的群眾,士兵中有群眾的子女,而群眾里包含著士兵的親情。在抗日戰爭時期,我國大江南北的兒女,都在為了國家前途而奮鬥,四處都有他們的腳印,隨處都可能是他們的葬身之地。

唐淮源是我國抗日戰爭之後,第一批抗日烈士中的一員,他的犧牲是一場不屈的自我實現。唐淮源從小就是被母親撫養長大,20多歲的時候,憑藉自己的能力考入了陸軍講武堂。並且因為成績優秀,成為當時特別班的一員,提前8個月的時間,結束學習進入部隊,不到8年的時間就由排長升到了旅長,一路的攀登都是唐淮源用自己的血汗拼搏出來的。

在抗戰期間他除了因為家中老母親病故,請假過一段時間料理後事之外,唐淮源沒有缺席過一次戰鬥。喪葬完母親回隊,面對自己部下的安慰,唐淮源回應道:"我身後的家中事已了結,內心再無牽掛,現在只剩下為國效力這一重要之事了。"當時日本迫切的希望通過中條山戰役,進行下一步的國家部署,所以日本對此處戰役的準備十分充足。唐淮源帶領的第三軍是當時日軍的主要攻擊陣地,但是唐淮源憑藉頑強不屈的魄力,誓死拼搏將大量殺至的日軍抵擋在了大山深處。

可惜在作戰後期,因為旁邊友軍的提前撤離,使得第三軍左右兩翼留下空隙,讓日軍有機可乘。唐淮源在失敗之際不願成為俘虜,於是自盡於戰場之上。唐淮源的女婿內心不忍,在旁邊村鎮隱藏了幾天之後,悄悄地回到了唐淮源自盡的地方,和一位山下村裡的農民,將唐淮源的屍首拾回,讓其在中條山不遠處安葬,入土為安。唐軍長女婿走的時候,交給了農民張永新一塊大洋,囑咐他對陵墓多加看管,並表示自己日後一定會回來,將軍長遺體遷回故鄉。

村子裡的村民平日里,受唐淮源照顧很多,村民對唐軍長都很敬重,張永新接到這個請求自然是不會拒絕的。於是張永新就肩負起了為唐淮源守墓的職責,可是張永新從青絲到白髮,等了40多年,等到張永新都成了80歲的老人,唐軍長的家人還是沒有出現。張家人為了完成自己長輩的心愿,四處打聽,在有關部門的擴散和安排之下,終於和千里之外,同樣在尋找唐淮源墓的唐家人取得了聯繫。在1990年的時候,終於讓唐軍長的忠骸,回到了自己的故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有事說 的精彩文章:

南京城牆下,竟埋有歐洲兵器,難道明朝當時與歐洲兵交過手?
她13歲被退婚,20歲成文壇奇女子,晚年骨灰和面成丸入海

TAG:歷史有事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