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古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否說出了社會現實?

古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否說出了社會現實?

古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是否說出了社會現實?

漢代著名才女卓文君與漢賦四大家之一的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吧。初相識的那首《鳳求凰》奠定了兩人之後的緣分,兩人的身份在當時並不匹配,可是文君卻毅然選擇了當時落魄的司馬相如。後來,一首《上林賦》讓相如聲名大躁,得到了漢武帝劉徹的重用。

至此,兩人的生活應該變得更好了,可是相如在獲得名利之後卻想拋棄那個陪伴他度過艱苦歲月的文君。他寫下書信用來試探文君,然文君一首《白頭吟》的回信讓他回想到當初的歲月,無地自容,遂與文君重回歡好。詩中最有名的一句莫過於:「願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直至今日還有很多人都被這句話所折服。

「願得一心人,白首不分離」,是對愛情、對婚姻的解讀之一。世間中的人千千萬萬,可我只想和你這一個人在一起、同你一起白首。然而,白頭到老的婚姻固然讓人覺得美滿,但並不是所有人的婚姻都可以走到白首的結局,或者說,有的夫妻即使走到了白首,但他們相伴的日子並不多。

筆者還記得有一句古語:「一生夫妻三年半,十年夫妻九年空」說的就是後者的情況,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這句古話用現在的話來解釋就是:有的人做了一輩子的夫妻,但最後真正在一起的時間卻只有三年半的日子;夫妻成親了十年的光景,可在這十年時光里,有九年都是沒有在一起的。

這句話乍一看有很大的誇張成分在裡面,試想什麼樣的夫妻一輩子最後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卻只有三年半呢?說句不好聽的,就是的普通朋友相伴了一生的時間也會超過三年半吧。

難道說這句話就真的只是誇大其詞的無稽之談嗎?筆者覺得並不是這樣的,如果要把這句話放在特定的歷史背景下,我們就會知道這句話雖然有點誇張,但並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這句話所反映的現象主要是針對商人而言的。

在當今社會,從事商業的人占絕大部分,商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很高。但在我國古代卻並不是這樣的,商人的地位不但不高,還很低。因為整個社會主要是依靠農業來維持基本的運作的,所以當時的很多人都有著「重農輕商」的思想。

在資本主義的體系下,商業的興盛是資本主義萌芽的開始,地位很高,但在封建制度下,商業就屬於那種不入流的職業。商人的地位在當時只比沿街乞討的乞丐高那麼一點點,所以商人的生活並不好過。

商人的地位除了低以外,還要面臨著走南闖北、到處奔波的辛勞。在那個交通工具匱乏的年代,商人的出行自然也是很麻煩,一旦離開家去經商,短則三五個月,長的話恐怕要去個三年五載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自然是沒有太多的時間與自己的妻子相處,因此也就有了「十年夫妻九年空」的說法了。

那麼一生夫妻三年半呢?它又是何道理呢?其實它是一種大約的演算法,如果說夫妻二人一年有一個月的相處時間,那麼照著古代人的平均年齡來看,三年五個月也就是有四十一年的婚姻長度了。要真的是這樣估算的話,這看似誇張的說法又有一些道理了。

我們的古人們創造出這樣的俗語從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令人心酸的社會現實,從事商業的夫妻們的生活顯然並不好過,彼此陪伴的時間真的很少。

而放眼今日,我們也可以從這句俗語中吸取一定的道理,夫妻雙方要多溝通交流,不要忽略了對身邊人的愛護和關心,免得落到了「一生夫妻三年半」的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鼓瑟歷史 的精彩文章:

建築俗語:路剪房,見傷亡,有何科學道理?現在還適用嗎?
俗語:人過50,窮不管2事,富不管2人,老祖宗說的在理

TAG:鼓瑟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