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羽有個軍師堪比諸葛亮,關羽若聽他的話,就不會敗走麥城

關羽有個軍師堪比諸葛亮,關羽若聽他的話,就不會敗走麥城

陳壽評價關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

士大夫一般是指古代官場上的政治參與者,而參與政治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素養,所以士大夫又往往是文人謀士。

而關羽看不起士大夫,在他們面前很傲慢,所以他身邊的謀士很少能得到重用。

就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王甫

他就是關羽賬下的一個文人,去過關羽廟的可能會發現,在關羽神像的旁邊有一尊小神像,就是王甫,這個人能夠在關二爺身旁有立足之地肯定不簡單。

王甫,字國山,廣漢郡郪縣人(今四川三台縣),善於議論,並喜好評論人物,以此受到世人的讚美。

東漢興平、建安年間,王甫效力於割據益州的劉璋,擔任州書佐,就是主辦文書的佐吏,依此看來,他的確是個文人。

公元214年,劉備奪取益州,王甫隨劉璋歸降劉備。劉備起用蜀中諸多人才,王甫也被任命為為綿竹令。

在位期間表現出色,不久,王甫就受到劉備的重用,被調赴荊州,任命為荊州議曹從事,相當於參謀,協助關羽鎮守荊州。

王甫在正史中的記載非常之少,不過在《三國演義》中卻給關羽出了幾個關鍵性的意見。這些建議的取捨也是關羽最為重要的幾次轉折點。

其一,建議修建烽火台

王甫察覺到東吳的危險性,建議關羽讓其在荊州沿江修建烽火台以加強防守,一旦有敵情,白天放煙,晚上放火,台台相連,這樣的話消息傳遞就會非常迅速。

關羽雖然視東吳如鼠輩,但是為確保荊州萬無一失,還是聽從了王甫的建議。

其二:王甫給關羽提議,撤換荊州都督

王甫本身善於觀察人物,在處理荊州大小事務時,他發現當地有些人對荊州都督潘俊反映不怎麼好,給了不少差評。

無風不起浪,幾經調查之後發現此人人品確實極差,如果在危機時刻,搞不好就是個反叛之徒,於是王甫把情況上報給關羽,並建議換王累為荊州都督。

但是當時關羽對王累是非常輕視的,覺得他沒什麼實力,於是也沒有理會此事。這件事也給後來的荊州失守做了一個鋪墊。

後來果然不出王甫所料,後來孫權拿下荊州後沒有將潘俊處死,而是給了他很多好處,潘俊很果斷地久反叛到了孫權一方了。

不僅如此,還將蜀國的整個軍事布局告訴了孫權,這給後來蜀國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其三:關羽敗走麥城,王甫建議走大路撤退

關羽敗走麥城,在準備撤出時他將王甫和周倉留下來鎮守,臨走時王甫還不忘給出建議讓關羽在撤時走大路,可關羽在此時認為走大路容易暴露行蹤於是走小路。

在這最後一次至關重要的選擇上關羽還是選錯了,不出王甫所料,這些小路上有著大量伏兵,關羽被擒,不過關羽怎肯投降,這孫權畢竟不是當年的曹操。

無奈之下孫權只好將他們給處死並割下他們的首級給王甫他們看,王甫等人見此情景後十分悲痛,在城中自殺以表忠心。

關羽的自大確實害他不淺,不過現在我們現在去評價關羽的是非功過已經沒有多大意義了。

我們只能做出一些假設,假如他是一個善於聽從他人意見的人結果會不會不一樣,答案是肯定的。

荊州會不會丟我們暫且不說,至少能夠全身而退,我們看三國,為蜀漢感到悲劇的不是丟了荊州,而是關羽死了。

如果他能夠逃回益州,桃園三兄弟尚在,依然可以東山再起嘛。先前三兄弟一路流離失所不是也挺過來了,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還能相互支持,排憂解難。

而如今,兄弟陣亡,就算稱王稱帝,享富貴,又有什麼意義了,至少是沒那麼盡興了。

所以,很多讀者表示:看三國,自關羽死後,便不想看了!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筆者公眾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國故事 的精彩文章:

三國一牛人,輕鬆幹掉鄧艾、鍾會及姜維,卻被一醜女玩死,只因說了一句話便慘遭滅門
一代開國功臣被黑成大奸臣,被罵了上千年,令人唏噓

TAG:三國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