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諸葛亮本可轉敗為勝,卻因親人的一念之差,導致功虧一簣

諸葛亮本可轉敗為勝,卻因親人的一念之差,導致功虧一簣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發生在夷陵之戰末期,相關人物分別為陸遜和黃承彥。原文如下:

(陸遜)上馬引數十騎來看石陣,立馬于山坡之上,但見四面八方,皆有門有戶……(陸遜)遂引數騎下山坡來,直入石陣觀看……遜方欲出陣,忽然狂風大作,一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蓋地……遜大驚曰:「吾中諸葛之計也!」急欲回時,無路可出。正驚疑間,忽見一老人立於馬前,笑曰:「將軍欲出此陣乎?」遜曰:「願長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徑出石陣,並無所礙,送至山坡之上。

遜問曰:「長者何人?」老人答曰:「老夫乃諸葛孔明之岳父黃承彥也。昔小婿入川之時,於此布下石陣,名八陣圖。反覆八門,按遁甲休、生、傷、杜、景、死、驚、開。每日每時,變化無端,可比十萬精兵。臨去之時,曾吩咐老夫道:後有東吳大將迷於陣中,莫要引他出來。老夫適于山岩之上,見將軍從死門而入,料想不識此陣,必為所迷。老夫平生好善,不忍將軍陷沒於此,故特自生門引出也。」遜曰:「公曾學此陣法否?」黃承彥曰:「變化無窮,不能學也。」遜慌忙下馬拜謝而回。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劉備在夷陵之戰中遭遇慘敗,倉皇逃回益州。東吳主帥陸遜緊緊追趕,在夔關不遠處的魚腹浦被陷入一個石陣無法出來。經一位老者指點,陸遜才得知出陣。經過詢問,這老者是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文中提到「四面八方」,意為各個方面或各個地方。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宋人釋道源所撰《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中的「忽遇四面八方怎麼生」。

小說中提到的八陣圖,在三國歷史上的確出現過,且與諸葛亮有關。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載:「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陳圖,鹹得其要雲。」不過,真正的八陣圖並沒有小說中描述的那麼神秘,它僅僅是古代的一種陣法和隊形,是行軍或作戰期間的隊列和宿營時的防禦部署,自然也不會出現小說中「常常有氣如雲,從內而起」的現象。這不過是小說作者為了情節的需要而故弄玄虛設計出來的東西,不足為信。從歷史記載來看,諸葛亮也並非在夷陵之戰期間在魚腹浦擺下八陣圖。

小說中提到的陸遜親自率部追擊劉備,也不是歷史的真實。據《三國志?先主傳》載:「吳遣將軍李異、劉阿等踵躡先主軍,屯駐南山。」這也就是說負責追擊劉備的是東吳將領李異和劉阿而並非是陸遜本人。

對比了小說與歷史的差異,再來談談小說的這個故事情節。在這段故事中,出現了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這個設計本身就很有問題。按照小說的描述,小說第四十一回曾經提到:「(曹操)便使人往隆中搜尋孔明妻小,卻不知去向。原來孔明先已令人搬送至三江內隱避矣。」以此推之,劉備佔領益州後,諸葛亮的家小也一起來到了成都。既然如此,黃承彥也應該呆在成都與女婿諸葛亮和女兒生活在一起。那麼,他又為何要不遠千里獨自一人來到魚腹浦呢?這顯然很不合理。

小說中還提到,這個八陣圖是諸葛亮入川時布下的,時間應該是在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而夷陵之戰發生在蜀漢章武二年(公元222年)。諸葛亮又是如何未卜先知預測出八年後發生的事情呢?這顯然也很不合理。

小說中出現的另外一個更不合理的地方在於:既然諸葛亮在此布陣,目的就是為了將東吳將帥殲滅以扭轉戰局,轉敗為勝,為何又要將八陣圖的脫身之法告訴岳父黃承彥?又為何還要叮囑黃承彥說「後有東吳大將迷於陣中,莫要引他出來」呢?難道他布下八陣圖後就將岳父安排在當地居住?除此之外,既然諸葛亮早有交代,為了蜀漢帝國的安危,黃承彥沒有理由將八陣圖的秘密告訴陸遜。僅僅以為「平生好善」,黃承彥就出賣了諸葛亮,這個理由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怎麼也說不過去。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劉表病重期間,遺命由劉備執掌荊州,這一事件是真是假
黃忠葬於何處,一千六百年後有了答案,如今卻面目全非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