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艾灸的風險在哪裡?這是我見過最良心文章!

艾灸的風險在哪裡?這是我見過最良心文章!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自學」:找不到好中醫?岐黃原創15天中醫零基礎入門

回復「減肥」:10秒減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復「音樂」:聽中醫專屬五臟音樂就能調和養生、懶人必備

大醫岳美中先生在《大灸療法治療虛弱症》一文中,把注意事項寫得清楚明白,滿滿的責任心。而時下的灸界,掙快錢的微商常常缺乏艾灸基礎知識的培訓,把艾灸簡單化,一撕一貼就OK。

其實,艾灸還是有風險的

沈括《夢溪筆談》中記載:「宋,紹熙癸丑年(公元1193年)四月鄂州通判背痛暴起……即命搗蒜艾,鋪四旁、幾於滿背,迨火盡,腫定。而醫者軍中武士,習技粗猛,所灸處大闊,火瘡遂大作,不可收斂,不三日竟亡。」

還有,腹水之人,一旦灸出灸瘡,可能會有很嚴重的後果

所以,灸法雖安全,但不代表沒有禁忌和注意事項,下面這15條灸療保健要則,請一定要掌握~

岐黃小廣告

每一根氣海神針特製粗艾條,都要經過人工精心篩灰、去雜質工序。堅持灸氣海補養陽氣,適合腎虛陽虛,痰濕體質,濕氣重,常人堅持艾灸氣海、關元穴也可以強身健體保長壽!

第一要則:施灸時要安靜平和

不管是醫生給患者施灸還是普通人日常自我保健灸,首先要做到專心致志,手眼並用。施灸的過程切勿掉以輕心,草率從事,以防灸不好而徒傷皮肉。

第二要則:要注意空氣冷暖和安全

施灸時不免要有煙熏和艾味。艾本來具有芳香氣味,有的人很愛聞,有的人則嫌有氣味,因此在避免風吹的條件下,可開窗調換空氣,保持清新。施灸時要脫衣服,應特別注意室內的溫度和內外隔障。

尤其在冬季嚴寒和夏令酷暑之際,更應注意舒適為要。灸法易落火燒灼皮膚和衣服,應小心處理,當心失火。應用物品必須具備,如坐灸之椅,卧灸之床,各種灸料,點火之香等必需事先備妥。

第三要則:要注意灸料的質量

艾絨之粗細好壞,與施灸關係極大,務必考究。特別是直接灸,必須用極細之艾絨,最好買成品,久貯之,密藏之。因艾絨最易受潮,用時晒乾,以便點燃。艾卷要粗大、結實、均勻、保持乾燥。

第四要則:必須做到姿勢端正

《千金方》上說:「凡點灸法,皆須平直,四肢勿使傾側。灸時恐穴不正,無益於事,徒破皮肉耳。若坐點則坐灸之,卧點則卧灸之……」可見施灸對體位的要求很高。

一般來說,施灸的過程要端身正坐,甚至灸膝以下的時候也要端身正坐。直接灸需反覆施灸,因此,第一次要打好基礎,否則穴不準,再行更換,則又要從頭灸起。施灸中發現穴位不準,要隨時修正。

岐黃小廣告

堅持艾灸扶陽,108粒隨身灸艾柱(艾條段),25:1,三年艾,煙白絨純雜質少,艾柱放入艾灸盒中想灸哪就灸哪,首次購買送艾灸盒 隔熱布袋 經絡圖。

第五要則:灸法與消毒

在皮膚上施灸,一般對消毒要求不太嚴格。不過直接灸時,應用75%酒精棉球消毒,擦拭乾凈,面積要大些,這樣就可防止灸後皮膚破潰及感染。至於灸的原料則不需消毒,只要將艾絨晒乾即可。

第六要則:灸瘡的處理

用直接灸法,往往發生起泡、結痂、潰爛等灸瘡現象。為了防止摩擦,保護痂皮,預防感染,必要時可以用消毒敷料或消炎膏藥覆蓋,再灸時揭開,灸後再蓋上;如發生感染,可用消炎膏或生肌玉紅膏塗貼。一般潰爛面不大,可以聽其自然,任其結痂即可。

第七要則:要注意穴位和禁灸的部位

雖然身體上任何部位均可施灸,但也不能不經考慮,不定穴位,隨便施行艾炷灸。必須根據選定的穴位進行施灸。對於顏面部及後頭部,不應使用直接灸以免殘留灸痕。萬一非灸不可時,則應用極小的灸炷,或艾卷溫灸法。此外,皮下靜脈亦應盡量避開直接灸。

第八要則:暈灸的防治

暈灸者雖然罕見,但發生暈灸時也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顏面蒼白、脈細手冷,血壓降低、心慌出汗、甚至暈倒等癥狀。這些癥狀的產生,多因為初次施灸、空腹疲勞、恐懼、體弱、姿勢不當、灸炷過大、刺激過重等原因引起的。所以,一經發現,要立即停炙;並讓病人平卧,急灸足三里幾分鐘即可可以解決,一般無甚危險。

第九要則:施灸期間的保養

施灸的整個過程中,要樂觀愉快,戒色慾,勿過勞,飲食清淡,最好素食,這樣可助療效。有灸後調養口訣,有興趣者可循之:「灸後風寒須謹避,七情莫過慎起居;切忌生冷醇厚味,惟食素淡最適宜。」

岐黃小廣告

論調理脾胃、祛濕的效果,八珍粉當仁不讓。八珍粉這個方子時至今日已經有很多配伍、這個當年慈禧太后的養生用品發展至今、側重也各不相同。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濕;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第十要則:施灸勿急於求成

使用灸法時,艾炷宜小些,這樣不會讓自己或病人有痛苦感、懼怕感。近代針灸學家承淡安先生主張:「灸穴勿多,熱足氣勻。」也就是說,灸穴勿太多,熱力充足,火氣宜均勻,切勿暴灸使人難耐。此外,要有明確認識,只有長期灸下去才能有好的收效。

第十一要則:施灸的時間

上午、下午均可,陰晴天也不須避忌。失眠症可在臨睡前施灸;出血性疾病,可隨時灸之。止血後還應繼續施灸一段時間,以免複發。此外,還可依平時發病的時間進行施灸。

第十二要則:施灸的副反應

一般無任何反應。但由於體質和病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慮,繼續施灸即能消失。必要時延長施灸的療程。如發生口渴、便秘、尿黃等癥狀,可服中藥加味增液湯——生地、冬麥、元參、蓯蓉各15克,水煎服。

第十三要則:灸後洗澡

凡非化膿灸,可正常洗澡,如有灸瘡,擦澡時則應小心瘡面,不要過久浸泡,當心不要洗脫灸痂。一般地說洗洗澡是沒有任何關係的。

第十四要則:施灸配穴的原則

凡灸上部穴後,必須配下部穴灸之,以引熱力下行。全身性和內臟疾患,或單做健身灸,則需灸雙側穴位。當然,任、督二經的穴位則自然取單穴了。初施灸時必須注意掌握刺激量,一般原則是:壯數先少後多,艾炷先小後大,逐漸增加,不可突然大劑量施灸。

第十五要則:施灸勿過量

一般一個灸瘡應和種一顆牛痘一樣,不宜過大。因此要經常把瘡控制在比黃豆(白豆)大些的程度,注意施灸的艾炷、次數,自己掌握,勿使過量。

以上施灸準則,一定要銘記於心。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施灸前一定要辯證取穴,每個人的體質均有不同,不可不加判斷濫用艾灸。

同時,飲食和生活起居也要調整。馬悅凌曾分享出這樣的心得體會:

「一簾的父親在近三個月的時間裡,因為每天艾熏四肢關節疼痛的部位,雖只用1—2根艾條,但每天都熏的時間長,而且食療沒有及時跟上,寒涼的食物沒有忌除,不但疼痛的部位越熏越多,還導致病情惡化,差點危及生命......

身體虛弱的人,長期慢性疾病的人,年紀大的人的疾病的根本原因是血少,是血少營養不了各個臟器,各臟器的功能自然衰退,只有在食療的基礎上,只有運用食療這一條路才能補上充足的血液」

所以,氣血虧虛嚴重的人,亦不可大灸、重灸,一定要注意食療,灸後起居注意事項也很重要。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與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脾胃一敗,病難得愈,胃氣尚存,則有一線生機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