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有人認為三顧茅廬根本不存在,是諸葛亮登門自薦,你怎麼看?

有人認為三顧茅廬根本不存在,是諸葛亮登門自薦,你怎麼看?

長期以來有一個話題一直在爭論不休,至今也找不到令人滿意的答案,那就是三國裡面當年到底是諸葛亮登門自薦還是劉備三顧茅廬?對於這個話題仁者見仁,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按照主流觀點,是劉備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之說是千百年來非常有說服力的,也深入人心。我們看電視劇《三國演義》,劇情就是按照劉備三顧茅廬來演繹。當然這是電視劇,是根據小說《三國演義》改篇的,其內容誇張浮華、虛實並存,說服力不強。

三顧茅廬最權威的記載是史書《三國志》和諸葛亮自己寫的《出師表》。《三國志》是對歷史態度非常嚴謹的一本史書,作者陳壽應該不會憑藉個人主觀意識去胡編亂造。如果說《三國志》記載有假,那麼諸葛亮的《出師表》假不了。《出師表》分為《前出師表》和《後出師表》,劉備死後,為了北伐大計,諸葛亮兩次給劉禪上《出師表》。有人認為《後出師表》是後人偽造的,真實性存疑。但《前出師表》的真實性無人質疑,確實出自諸葛亮之手。三顧茅廬就出自《前出師表》,所以三顧茅廬的真實性是值得肯定的。

《前出師表》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劉備)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由此可見,三顧茅廬確有其事。

但有人持反對意見,認為三顧茅廬是不存在的,事實上是諸葛亮去找劉備,他們也有歷史依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魏略》和《九州春秋》這樣記載「備(劉備)駐兵樊城,亮(諸葛亮)乃北行見備。亮與備非舊,又以其年少,以諸生意待之。坐集既畢,眾賓皆去,而亮獨留。備亦不問其所欲言,備性好結毦,時適有人以氂牛尾與備,備因手結之……」這裡說得很清楚,當年劉備駐兵樊城,諸葛亮北上見劉備。劉備並不認識諸葛亮,以一般的客人相待,對諸葛亮視而不見,沒有正眼瞧過諸葛亮。吃飽喝足,其他客人該幹嘛幹嘛去,唯獨諸葛亮留下來不走。劉備見諸葛亮不走,也不跟他說話。管自己拿起氂牛尾編起了工藝品。由此可見,劉備當年確實沒瞧上諸葛亮,還把他冷落了。

而諸葛亮並沒有因為劉備的冷落而離開,他決定抓住機會自薦,也就是自我推銷。自我推銷也就是在對方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讓對方重新認識自己。無論在職場還是商場,一個懂得自我推銷的人比較容易獲得成功的機遇。一個人即使有再多的才華,如果不懂得在適合的場所發揮自我才能,或許永遠都是默默無聞,得不到重用。

亮乃進曰:「明將軍當復有遠志,但結毦而已邪?」備知亮非常人也,乃投毦而言曰:「是何言歟!我聊以忘憂耳。」亮遂言曰:「將軍度劉鎮南孰與曹公邪?」備曰:「不及。」亮又曰:「將自度如何邪?」備曰:「亦不如。」曰:「今皆不及,而將軍之眾不過數千人,以此待敵,得非無計乎?」備曰:「我亦愁之,當若之何?」亮曰:「今荊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發調,則人心不悅。可語鎮南,今國中凡有游戶,皆使自實,因錄以益眾可也。」備從其計,故眾遂強。備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禮之。

可以說諸葛亮的自我推銷是非常成功的,諸葛亮是分析了天下大勢有準備而來,句句說到劉備的心坎里。由於他的獻計讓劉備迅速強大起來,有了足夠的力量抵抗曹操,這時劉備才意識到諸葛亮是少有的謀略奇才,於是把諸葛亮當作上賓。

也有人根據當時的情形得出以下三點說明諸葛亮是登門自薦:

一、坐等三顧不靠譜: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之人,肯定不會甘願在隆中閑置一輩子,萬一劉備不來三顧怎麼辦?誰敢肯定劉備就一定會去見諸葛亮?況且諸葛亮並沒有任何謀略成功的例子,也就一個村野書生,他哪來這麼大自信的在那裡等?好比馬雲當年想創業,沒錢。你覺得自己很有錢,在家裡等著馬雲三顧你,你認為可能嗎?

二、是諸葛亮選擇老闆:諸葛亮想要有一番作為,必須為自己尋找一個可以成就大業的老闆,自己才有機會施展才華。在選擇老闆方面諸葛亮肯定先進行一番對比。曹操雖然很有作為,勢利很大,但曹操帳下謀士如雲,諸葛亮若投其帳下發揮的機會不大。況且曹操用人信三分疑五分,中間還防二分。

孫權雖然經過兩代人的努力在江東站穩了腳,但長江天險可依,實力和根基已穩如泰山。江東賢士如雲,而且孫權賬下有周瑜,所以孫權也不是諸葛亮的最佳人選;劉表雖然擁有荊州,但劉表胸無大志,軍事方面無所作為,乃廢材一個;唯獨劉備,雖身為皇叔,有擔當,胸懷大志,為人淳厚。雖有張飛關於輔佐,但劉備缺乏兵馬和謀士,而且被曹操打得一敗再敗,這樣的人在諸葛亮眼裡就是最適合的老闆,自己一過去就可以立馬發揮作用。如果在那裡傻傻的等,估計要到猴年馬月。

三、時間迫切:劉備退守樊城,劉表又指望不上。曹操一旦收復河北,下一個目標就是荊州,所以情況十分危急。如果諸葛亮再等下去,估計劉備都要被曹操吞滅了,那諸葛亮就只能在隆中當一輩子的農民。

以上三點來看,說劉備三顧茅廬邏輯上行不通也是有一定道理。那麼真實情況到底是怎麼樣的呢?根據易中天教授個人分析,認為三顧茅廬和諸葛亮登門自薦都真實存在,都是歷史事實。據他說,有可能是諸葛亮先登門自薦,劉備不重視,但採納了諸葛亮的意見,達到了很好的效果,突然想起諸葛亮是個難得的人才,所以才放下身軀三顧茅廬。

那麼具有大智慧的讀者朋友認為真實情況到底是什麼呢?正所謂仁者見仁,歡迎在下方留下您的寶貴意見。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擊關注,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雲之語 的精彩文章:

摺紙大全,折一個骰子和朋友一起玩吧,摺紙骰子圖紙詳細教程
遠古傳說也是我國歷史寶貴遺產,時刻激勵著中華兒女

TAG:白雲之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