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公園門口日產一噸濕垃圾?上海這個街道借力「蠶豆季」推行垃圾分類新時尚

公園門口日產一噸濕垃圾?上海這個街道借力「蠶豆季」推行垃圾分類新時尚

一家三區交界處菜價出名便宜的菜市場附近,滿眼都是「剝豆大軍」。這裡每天都很擁擠,每天都有許多市民買蠶豆、剝蠶豆,一上午就能產生一噸重的豆殼,把9個大垃圾桶全部裝滿。在這「蔚為壯觀」的蠶豆季節里,普陀區甘泉路街道藉助創建生活垃圾示範街道的契機推廣垃圾分類理念,竟然也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個三區交界處的菜市場,據說是出了名的便宜。

每年4-6月,蠶豆上市季節,甘泉路街道西鄉路兩邊總會出現這樣的場景。甘北菜市場的帶殼蠶豆10元8斤,從早到晚攤位前都擠滿了人。買好一大袋蠶豆的市民,總是習慣於在馬路對面環境優美的甘泉公園門口找一片空地坐下,邊聊天邊剝豆,完工以後,心滿意足拎著一包剝好的豆回家燒飯。

這是上周的現場照片,據說蠶豆價格又跌了。

這裡難道豆殼成災了?並沒有。剝豆的市民們都很自覺:攤開報紙,打開塑料袋,殼管殼,豆管豆,最後會把豆殼全部收集起來,投進路邊的濕垃圾回收桶。蹲守在這裡的志願者們提醒說:「這還不夠,要把塑料袋打開,把豆殼單獨扔進桶才算完成。」

「蠶豆殼志願者隊」隊長陸庸中領著五六名志願者,拿著火鉗、垃圾袋等工具在一排大垃圾桶附近「鎮守」。8個240升的棕色濕垃圾桶專門投放蠶豆殼,1個黑色干垃圾桶專門放塑料袋等其他垃圾。志願者們是為了避免剝豆大軍隨地亂豆殼,還現場提供垃圾袋,他們還將人們剝豆用下來的較清潔的垃圾袋進行回收,循環利用。「有些年紀大的、腿腳不方便的老人,我們就主動幫他們把垃圾分好類扔桶。」老陸對待這份工作認真負責,從志願者的人選到排班安排,事無巨細都安排地井井有條。他最關心的是菜市場里每天的蠶豆價格,這是他編排人員的「晴雨表」。

志願者已在這裡駐守了幾個小時。

這天上午,街道綠容所所長朱榮照例到這裡巡視。他很有信心地告訴記者,有許多常常來剝豆的都是「熟面孔」,都知道該怎麼分類,對於一些不常來的「生面孔」,他現場進行普及:「蠶豆殼是最好的有機肥料之一,豆殼晒乾收水後埋在土裡,可以增加土壤營養,又沒有污染。可以得到充分資源再利用……」

街道市容所剛剛把豆殼清運乾淨。

豆殼這麼多,但在朱榮眼裡,今年還算是「小年」。甘北菜市場周邊每天產生的蠶豆殼在一噸左右,八成以上集中在甘泉公園門口,二成左右集中在市場後門,由市場管理方自己收集,自行在菜市場內的壓縮站進行處理。而市容所每天清晨6時和上午9時派出兩趟環衛車清運這些豆殼,送到第三方處置機構。最高峰的時候,240升的大垃圾桶我們要擺上20個,垃圾清運車一天清運兩次,光蠶豆殼就約有2噸。」預計過幾周蠶豆下市之前價格回落,豆殼還將有所增量。而進入六月,太陽直曬了,「剝豆大軍」就會從甘泉公園門口轉戰到甘泉菜市場另一側的背陰空地,市容所屆時會在那裡準備垃圾分類投放桶,志願者們也會隨之轉移。

借著蠶豆季推廣垃圾分類的「聰明做法」,甘泉路街道已經探索了幾年。據說,2013年以前,蠶豆一上市,西鄉路上的蠶豆殼都可以堆成一座小山,那可是真正的一座「山」,就算環衛工人不間斷清掃,也趕不上一波波市民的剝殼速度,不僅影響環境,還影響周邊居民出行。

前幾年還沒有分類垃圾桶,當時志願者陸庸中正在清理滿地的蠶豆殼。(資料)

2013年起,街道嘗試通過黨建引領下的自治共治改善亂相,依託甘泉苑、南泉苑、新靈、安塞4個居民區組成的網格責任片區,發動小區志願者組成 「蠶豆殼志願者」隊伍。幾年來,志願者們都形成了習慣,朱榮說:「現在每到蠶豆即將上市的季節,我給老陸打電話,還沒說什麼事,他就拍著胸脯讓我放心。」

甘泉路街道作為上海首批18個垃圾分類示範街道之一,今年開始更是借著自治共治的好勢頭,進一步將職能部門、社區單位、居民的力量整合起來。目前,街道把垃圾分類的聚焦點落在居民小區,剛剛推出《甘泉路街道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達標創建指導手冊》,在各小區設立設施地圖和撤桶計劃;確立有黨建引領的分類減量工作機構和工作力量;確保小區里有設分類投放點和分類收集容器,有兩網融合回收服務點,設立裝修垃圾、大件垃圾臨時堆放點,配備有乾濕垃圾分類駁運的機具和明顯標識,動員居民群眾都投入這項新時尚行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撤垃圾桶不要「一刀切」
70年前在南京路:第一面紅旗和第一聲「解放了」的廣播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