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美德不能只停留在黑板上

美德不能只停留在黑板上

目前一些學校的德育以說教為主,更像是在「黑板上講道德」,忽視了對學生「育」的過程。

各種依據德育目標設計的生動有趣的體驗式活動,貼近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徵以及未成年人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創設的相關情境中,參與、體驗與感悟,進而通過反思形成個人的道德意識,有效促進個人道德感的內化。

有一個場景觸動我之後,久久揮之不去。冬季一天晚上放學的時候,一個男生穿著厚厚的棉服,單肩背著書包,手裡捧著圍巾、帽子還有水杯,走著走著,圍巾的一角被踩在腳下,他急忙彎腰拉圍巾,這時杯子又滑落到地上,一副手忙腳亂的模樣。很多學生走過他的身旁,竟然沒有一個人幫忙搭把手。感慨之餘,我不禁想到,或許這也不能怪學生冷漠,現在的小學生在家裡都是「小皇帝」,都是大人幫助他們,他們心中根本沒有幫助別人的意識,所以在學校里也不會主動去幫助同學。

在執教「請幫我一下吧」一課時,我特別申請從學校的監控錄像里調取了這一段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讓學生談談他們的感想。隨後,又設置了「螞蟻搬家」的體驗活動:在學生面前擺放了書、本、衣服、水杯、排球等東西,每次讓一個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一次性搬到指定地方,如果有東西掉落的話活動就算失敗。學生嘗試了一次又一次,總有東西掉落,幾乎沒有人成功。然後,我問學生,在搬東西的時候,你最大的希望是什麼?學生異口同聲地說:「最想得到別人的幫助。」這次體驗活動之後,我觀察到班級學生之間互相幫助的行為大大增加了。

時下,一些學校的德育以說教為主,更像是在「黑板上講道德」「書本上學道德」。偶爾再配上檢查和評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強制性的監督,實際上卻忽視了對學生「育」的過程,只是試圖對學生進行簡單的「馴服」,教育效果當然不理想。在體驗式活動中教育者依據德育目標和未成年人的心理、生理特徵以及未成年人的生活實際,創設相關的情境,讓未成年人在活動中體驗和感悟,通過反思體驗形成個人的道德意識,從而促進學生道德感的內化。

執教一年級「道德與法治」課程以來,我充分利用體驗式活動這一催化劑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認為,在小學一年級開展體驗式活動要遵循「一二三」法則:「一」即一宗旨,是指體驗式活動離不開學生生活實際這一宗旨;「二」即二原則,是指體驗活動的創設要把握激發學生興趣和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原則;「三」即三步驟,是指體驗式活動的過程分為參與體驗、分享交流感悟、得出結論來指導實踐這三步。

道德是離不開生活的,離開了生活的道德是乾癟的、沒有意義的,離開了生活的道德也是不可能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的。體驗活動的主題設定,必須來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比如,在執教「大家一起來合作」這一課時,我根據一年級小學生相對比較自我、對合作概念理解不透徹這一現狀,設置了兩個體驗活動。

活動一:合作搬桌子。我請兩名學生合力把一張桌子搬到指定地方,學生很容易完成。然後我又讓學生體驗把這張桌子搬回去,但是規則是:一名學生要往前使勁,另一名學生要往後使勁。學生嘗試了幾遍之後變成了力量對抗賽,根本完不成這個任務。然後我啟發學生:同樣的兩名學生、同樣的一張桌子,為什麼兩次的結果卻不一樣呢?學生紛紛發表看法,從而感悟到合作成功的條件之一就是目標一致、勁兒往一處使。

活動二:「同舟共濟」。在這個活動中,每個小組的面前各有一張形狀不規則且面積有限的紙,我們假設它是汪洋中的一艘救生艇,現在海面上掀起了大風浪,只有全組學生都登上救生艇,救生艇才能往岸邊行駛,大家才能得救,否則就會全軍覆沒。規則是:可以嘗試各種辦法,但是必須小組中每一名學生都把腳放在紙裡邊,完成最快的小組獲勝。

活動結束後,學生踴躍地分享了自己的感悟。第一名學生說,我們害怕自己被落下,就爭著上,互不相讓,結果你推我搡誰都站不穩,耽誤了時間;第二名學生說,我們這組成功了,我們一個一個上,不爭搶,如果有誰站不穩,我們就扶住他,最後我們幾個人緊緊抱在一起;還有一名學生說,我們組的小丁最瘦小,小豪最強壯,為了省地方,小豪背著小丁,所以我們也成功了。通過這樣的分享,學生感悟到了合作成功的條件之二就是互幫互助。

這樣的活動,小學生特別感興趣,都能積极參与,並在參與後有感悟和提升。更重要的是學生經歷過體驗和感悟之後,心中會形成一種正確的價值取向,這種正確的價值取向會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促進學生的成長。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莊河市蘭店鄉中心小學)

《中國教育報》2019年05月22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時裝」走秀
?「師生健康中國健康」主題健康教育活動全國啟動儀式舉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