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正史:千瘡百孔的蜀漢,為何一直攻打魏國,而魏國一直防守?

三國正史:千瘡百孔的蜀漢,為何一直攻打魏國,而魏國一直防守?

喜歡看三國的人應該了解,在這段混亂的年代中,蜀漢和魏國是老對頭,兩者之間經常打仗。但是蜀漢經常去攻打魏國,而實力更為強大的魏國大多處於防守狀態。另外,東吳很少去攻打魏國,但魏國卻一直對東吳用兵,為什麼會有這麼奇怪的現象呢?按道理來說,魏國應該去攻打兵力更弱的蜀漢,而不是去找東吳,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三國演義中,劉禪即位之後,孔明安居平五路,意思就是當時有五路軍隊來進攻蜀漢,不過都被孔明給擋下了。當時有遼西的羌兵,有東吳的孫權,有南蠻孟獲、曹真、孟達等,但都被諸葛亮化解了。在三國演義中,因為忌憚諸葛亮,所以魏國才不敢攻打蜀漢。這不過是小說,那在真實的歷史中,諸葛亮是如何化解千瘡百孔蜀漢的危機呢?

在正史記載中,當時並沒有五路軍隊來進攻蜀漢,只有孟獲勾結叛軍入侵南中,當時的魏國和吳國並沒有趁火打劫。在劉禪繼位之後,諸葛亮為了避免多方面作戰,他派遣鄧芝來到吳國,說服孫權和蜀漢繼續成為盟友。孫權明白諸葛亮的想法,單憑吳國是沒有辦法和魏國相抗衡的,和蜀漢結盟是正確的做法。當時的蜀漢兵力衰弱,如果魏國派軍隊攻打蜀漢,那蜀漢有很大可能就會滅亡。於是,孫權派出重兵來幫助蜀漢鎮守邊疆,再加上魏延大將鎮守漢中,魏國沒有百分百的把握攻破漢中,所以就放棄了。其實魏國的謀士推薦曹丕進攻蜀漢,但曹丕卻放棄選擇攻打孫權,這給諸葛亮留了機會。

在和蜀漢的爭鬥中,魏國並不是完全防守,也不是蜀漢一直在進攻魏國。其實兩國之間已經發動過兩次的大規模戰爭,魏國出動的兵力比進攻東吳的兵力還要多。所以說魏國防守的說法是片面的,蜀漢和魏國之間經過了好幾次大規模的戰鬥,其使用的兵力都是很多的。

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之後,魏國第一次大規模用兵攻打蜀漢。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北伐中,諸葛亮都獲得了不菲的戰績,當時魏國主要把東吳做成對手,不把蜀漢放在眼裡。但這三次的北伐,讓曹真忍無可忍,於是就率兵進攻蜀漢。曹真把魏兵分成四路,派出去的軍隊很多,陣容很豪華。不過當時天氣不做美,在曹真進攻蜀漢的時候,天降大雨,進攻漢中的道路都被雨水阻斷,所以這次進攻失敗了。

在公元244年,當時曹爽發起十萬軍隊進攻蜀漢,而蜀漢的守軍只有三萬人。這一次也是以曹爽失敗結束,曹爽的失敗給了蜀漢繼續喘息的機會,才有了以後的北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周簡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是有性格缺陷的,能保證蜀國不被吞併,卻難以開疆拓土
迎回「二聖」導致岳飛被殺?這並非宋高宗的本意,其實另有深意

TAG:商周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