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遊戲,輸了就發脾氣!這樣下去以後都「輸不起」可怎麼辦?
經常有很多朋友說,看我的公號不僅要看完正文,還要看留言,尤其是我回復過的留言。我每天在線回復留言都是第一反應,有時第二天思考後,會覺得當時回復的不夠好。
比如這條留言我就覺得當天沒有回答後,所以今天準備重新寫一篇文章,好好來回答。
到底什麼是「輸不起」?
我在準備寫這篇文章時,查了一下後台大家給我的留言,打進輸不起,出來很多很多類似的留言,很多朋友都把孩子的表現寫了出來,比如像下面這一條:
一條一條看完大家的留言,我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到底什麼是「輸不起」?輸了不開心,輸了發脾氣,那就是輸不起嗎?
我並不同意這個觀點。仔細想想,我們成人也是更加喜歡贏的,贏了很開心,輸了也會有一點點失落,情緒低潮。
成人尚且如此,孩子更會這樣,他們的情緒管理不如我們,自然會用更加直接激烈的方式表現出來。
輸了不開心是正常的,因為在乎,所以在意,人之常情。
輸了後大哭也是正常的,因為他們還不會情緒管理,更加不懂掩飾。
所以啊,我們也別總是一遇到孩子輸了哭了就定性孩子輸不起。
有時候貼標籤對於我們家長的危害力是更大的,因為它會讓我們提前腦補很多沒發生的情景,提前讓我們擔心未來:孩子輸不起-玻璃心-以後怎麼辦?
一旦進入這樣的思維模式,我們容易把自己的焦慮和恐慌放大,從而反而忘記了如何正常觀察和應對孩子。
學會真正共情
因此,面對孩子輸了鬧了,不提「輸不起」,換個思路想一想,怎麼應對孩子的情緒,如何讓他從中有所得。
這和他始終玩不好一個玩具發脾氣,摔倒了大哭,都一樣。這麼一想,是不是就覺得引導起來簡單方便很多了呢?
那就是先冷靜地陪伴孩子度過情緒的暴風雨。
現在很多父母都懂「共情」這個概念了,我們也知道需要去安撫孩子的情緒,但是經常我們開口說出的話卻並不是真正的共情。
比如:
寶寶輸了很不開心,但是輸了就是輸了,不可以發脾氣的;好啦好啦,那我們不玩了,不發火哦; 輸了就輸了,這是遊戲,沒關係的; 寶寶不開心了,但這次輸了,我們可以繼續努力,下次就能贏
這些看似在「安慰」和「鼓勵」,也許某一兩句話我們還認為是在「共情」(比如第一句和第四句),但實質上都不是真正的共情。
輸的感受就是令人不愉快的,想想我們曾經有過的經歷,那是一種彷彿自己走進黑暗被困住的感覺。
真正的共情是,我們願意走進孩子的黑暗,陪他在黑暗裡坐一會,即使不說話,用我們的態度、肢體、表情告訴他,」我懂你,我曾經也這樣「。
「共情」,不是方法論的機械情緒命名,不是轉移注意力的其他提議,更加不是想要解決問題的鼓勵。
「共情」,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人類情緒。
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怎麼做了,那麼下次看到孩子這樣的情況時,想一下自己曾經工作晉陞失利了、努力了半年的項目沒被選中、職稱沒有評上,那些你在意卻沒得到的經歷。
這時,也許我們會很自然地抱抱孩子,和他們說,
我知道這很難受的,想哭就哭一會吧,我陪著你。
最簡單的情緒,卻往往最難表達。這意味著我們願意去面對自己當時的脆弱,同時願意去接納孩子和我們曾經一樣的脆弱。
但恰恰是這份接納和看到,才是最有力量的。
日常生活,有輸有贏
看到這裡,估計有一些朋友就有疑問了,那麼輸贏觀是不需要引導和培養的嗎?當然也需要的。
但輸贏觀的建立一定不是在孩子輸了哭了的時候的教育,這隻會適得其反。真正的輸贏觀引導,就該發生在日常互動中。
自己和孩子一起建立成長型思維模式,別過度誇獎孩子的結果,多側重於關注努力的過程。
這些仍然很重要,我今天文末也放了推薦閱讀的鏈接,這裡就不展開了。
針對遊戲再額外多說幾句具體可以怎麼做。
1、大人別一味想逗孩子或者「鍛煉」孩子,而是真的可以放下身段,讓我們和孩子的每一次互動,尤其是遊戲,要有輸有贏的,而不是一味的我們贏,孩子輸,然後我們還要求孩子不能因為輸而發火。
2、注意遊戲的適齡,尤其要注意對於低幼孩子的桌游,需要引入一些運氣的隨機性,真正讓孩子體會到父母也會輸,而不僅僅只是每次都是他輸。
3、低幼孩子的遊戲包括體育項目選擇上,我個人非常建議大家多側重於團隊合作和努力過程的內容,並沒必要過度引入競賽這件事。輸贏觀的建立,一定首先需要讓孩子體會過合作,才能有競爭。
孩子輸贏觀這件事上,是真正地用放大鏡反應出了每個父母的價值觀。
有的人不自覺地總把「贏」的價值擴大了,有的人下意識地去打壓「贏」後的喜悅,有的人不自覺地把「輸不起」羞恥化,有的人下意識地逃避「輸」後的難過。
於是我們自己也沒有一個穩定平和的輸贏觀。導致的就是,我們總用自己的「害怕」和「期望」去精細微雕孩子的每一次反應,而從未真正從宏觀角度讓孩子明白。
贏了就該開心,但開心後要明白,那只是這一次的贏而已,不是永遠;
輸了就會難過,但難過後也能明白,那也只是這一次的輸而已,不是永遠。
贏重要,輸也重要,比這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面對每一次的輸贏。
大J叨叨叨
鐺鐺鐺~我4月份要回國一次啦,這次回來有好幾個活動,很期待可以見到大家的。具體的活動招募這些,大家記得關注我接下來的公號推送。
這次回國的一個很重要的活動就是「掌欣早產兒公益項目」發起的《早產兒家庭心理狀況藍皮書》的發布和國內首個早產兒家庭公益展。
今天的下一條推送有一個徵集活動,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加入,給更多早產兒家庭加油。一定要去看二條哦~
推薦閱讀
點擊標題直接閱讀
1、近期文章回顧
- 我的道歉信和謝罪禮物:準備了八個月,這個學習平台永遠免費
- 一個女人怎樣平衡生活和工作?當下拼盡全力,然後回家帶娃
- 女兒這個測試分數低,讓我發現了一個啟蒙盲區
- 我和美國性愛專家聊了些什麼?有了孩子,夫妻親密關係如何重構?
2、輸贏觀
- 思維模式決定潛力,這是每位家長該送給孩子的一份禮物
- 小小年紀玻璃心,竟是誇獎惹的禍
- 不是教育,更不是打壓,引導輸不起孩子的方式竟然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