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構建課堂新生態

構建課堂新生態

在「課改中國行」公益活動走進南陽活動中,我受邀參加並與南陽市第二十三中學九年級(11)班全體同學一起,為與會者呈現了一堂《溶液酸鹼性的檢驗》的化學課。

以理解為先,從一個產品想法出發進行教學設計。《溶液酸鹼性的檢驗》是人教社九年級化學下冊實驗活動七的主題,實驗目的是初步學會用酸鹼指示劑檢驗溶液的酸鹼性,初步學會用PH試紙測定溶液的酸鹼度,實驗的載體是自製酸鹼指示劑。在教學之初,我選擇的是紫甘藍作為實驗素材,但當我走進南陽之後,發現整個城市到處都是香飄四溢的月季花。從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尋找新的學習素材和載體,基於學生的理解進行教學,我的腦子裡迅速產生了「用月季花做酸鹼指示劑」的想法。於是,我在開課的前一天晚上做了近100組對比實驗,實驗效果出乎預料。當然,最終還要設計出一個產品,進行一次項目式學習,我的預設是為地震災區的孩子設計原型塗料,用月季花變色來製造不同的牆體塗料,學生要研發出自己的產品並進行宣講。

傾聽是走向和諧對話的開端,是追求卓越學習的良好起點。傾聽是學習共同體課堂的一個顯著特徵,傾聽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傾聽同伴的聲音,傾聽不同觀點、不同小組的聲音,這些聲音構成了課堂生態的交響。良好的傾聽關係是和諧對話的開端,但只有傾聽是遠遠不夠的,在通往卓越學習的路上,教師要不斷將聽到的知識進行串聯。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有學生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我採用了KWL教學法,讓學生寫出已經知道、想知道並在課程結束分享學到了什麼,在不斷自我反芻中追求高質量的學習。

協同學習能夠保障高學力學生,挑戰更高程度學習的機會。從小組合作學習到協同學習,我運用了兩個策略:一個是學生並沒有固定的組別,在課堂進行中,我發現有4個小組的學習力比較強,有5個小組的學習力相對弱一些。於是,我利用學生4種不同顏色的名簽重新進行了分組,使全班學生重新建立協同學習的潤澤關係;另一個是增加教學評估的頻率和次數,有課堂監督員的任務總結報告,也有小組內的評估,「預測—實踐—評估」循環交替進行,鼓勵學生用成長型思維思考問題,衝刺與挑戰高階問題。

指向不同課程層級的項目化學習,指向核心知識的教學。本節課設計了兩個項目進行項目式學習,努力嘗試從微項目化學習到學科項目化學習,再到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最後實現超學科項目化學習。有教師擔心這是否脫離了「課程標準」,其實仔細想來,這恰恰是大課程設計的一條清晰的線條,最終指向核心知識進行的教學設計。項目一是「破解密碼」,項目二是「原型塗料」,兩個項目一正一反,一個是驗證性實驗,一個是探索式實驗,學生在項目化學習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意義。

信任的速度,一個可以改變一切的力量。在真實的課堂中,師生會充分相信彼此。我相信學生能夠進行決策,能夠協同學習。學生信任教師給予的項目是具有挑戰性的,並樂於去完成。在課堂教學中,我相信學生能觀察到「異常現象」,相信學生能在10分鐘內完成「挑戰性的任務」,信任的力量,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提前準備,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學習工具和腳手架。本節課,我為學生準備的學習素材較多,從哈利·波特的「活點地圖」到「晨跑採摘的月季花」;從KWL學習框架圖到思維圖模板及手賬;從「破譯密碼」到「七彩塗料紙」;從「變色的杯子」到科學展報,可以說是精心設計。但反思一下,授課時長近一個小時,是否可以再進行一下「精打細算」,可以將項目改為一個:母親節為媽媽製作一個化學七彩祝福畫,這節課的學習效率、學習節奏、學習力都會有所提升。至此,我對「少就是多」又有一層深入的理解。

(作者單位系吉林大學附屬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22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校園社交是培養方案之外的必修課
讚賞:高效課堂教學的保證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