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成長的長久動力從何而來

成長的長久動力從何而來

前幾天我在個人微信公眾號上發了一篇文章:講述了一位青年教師近一年來以強大的自律和勤勉,持之以恆每日閱讀和寫作的故事。許多老師留言:「文章在我的內心深處發生了強烈的觸動、共鳴和震撼」「精神再次得到洗禮」「生命再次被擦亮、點燃與喚醒」「對自己的衝擊力很大」……從留言中我能感受到這些老師的內心被強烈觸動,學習積極性被重新激發。

生命由於習性和疲乏常常被損耗,從而陷入倦怠、麻木與散漫狀態,情緒被哀怨、逃避、怯懦和無意義感裹挾。榜樣是一束光,通過聆聽榜樣的故事,教師在內心產生共鳴和震撼,進而察覺到生命的沉淪與失控,於是猛然一驚,重新鼓起勁來,從谷底重新升騰,獲得覺醒與自由。但榜樣的激發力是很脆弱的,隨時可以停頓。

如何才能在繁重的工作和瑣碎的事務中源源不斷獲得求知的動力,如何才能在人生的不確定性中始終保持昂首蒼穹的姿態?是教師普遍面臨的問題和困惑。

我以為解決學習與成長的動力問題,有兩個關鍵。

關鍵之一:從基於興趣的學習轉變為基於問題的學習。

常人往往根據興趣來學習。因興趣而學雖然也是一條適合的路徑,但對教師生命成長來說,這是模糊而非專業的,是感性而非理性的。反觀基於問題的學習,目的清晰,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與工作角色相關,原有經驗不再是需要丟棄的負擔而可以成為豐富的學習資源,能跳出學科中心的窠臼,學以致用,活學活用,在學習中行動,在行動中反思。這種學習行為更容易得到來自家庭、單位以及社會的正面反饋乃至讚賞,從而使學習成為一種自覺追求的行為,成為彰顯自身價值、增進自我認同的「催化劑」。

我曾在農村中小學帶領和指導大學生實習支教,那時我加入新教育實驗網路師範學院學習,連續兩年選修語文研課、締造完美教室等課程,津津有味地啃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阿德勒《兒童的人格教育》等專業書籍。這樣的學習固然有興趣的原因,但更主要是我能用所學知識指導大學生破解教育教學中的難題,並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得到了當地學生、家長、學校和教育局的高度讚譽。

如果所學與所做無關,所學的知識無助於突破當下工作中的困難,那麼學習也可能成為一種逃避,在文字概念中尋找虛假的安全感和虛幻的滿足感。

關鍵之二:從個體學習轉變為跨學科、跨學校的合作學習。

這學期,我在新教育實驗網路師範學院給100多名中小學教師講授「教育學經典導讀」課程,有來自四川、江蘇、上海等地的幾個學員自發組織了「啃讀者聯盟」,在每次授課前後圍繞預習作業或不懂之處,對話交流,切磋探討。這是我非常提倡的「部落化生存」:基於對知識的熱愛,自發組織,合作探究。在一個虛擬的學習共同體中,來自天南地北、彼此都未曾謀面的幾個人以一種奇妙的部落化方式組合起來,像原始人圍繞在篝火四周跳舞一樣,圍繞在知識周圍築造、棲居、歌唱。在這樣的「學習部落」里,他們的身份是動態的,有時是導師,有時是學生,有時是平等的合作探究者。在彼此默契合作中,生命以不可思議的方式探索著、創造著、實現著。我期待,在未來的歲月中,能有更多這樣自發組成的「學習部落」:數學的,電影的,心理學的,寫作的,童書的……

當學習是基於問題且以「部落化」的形式出現,教師的生命成長就不再是僅僅追求控制與效率的職業技能訓練。教師不再是按照固定模式建造並精確按照程序工作的機器,而是宛若一棵大樹,在內部力量的激發下,活潑潑地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作者系山西忻州師範學院教師、新教育實驗網路師範學院執行院長)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22日第8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我和多彩妹妹
楊華俊 正在傳唱的田園牧歌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