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文能打碟當DJ,武能捕魚和種菜,他卻說最快樂的是……

文能打碟當DJ,武能捕魚和種菜,他卻說最快樂的是……

58歲的那龍猜是泰國那空拍儂府湄公河遊船上的志願解說員。16年來,他幾乎每天都會向遊客們解說沿岸的歷史、美景和風土人情。

從小到大,他的記憶從來沒有和湄公河斷開過。小時候,湄公河是家前的一汪長泓,他在碧波里游泳嬉戲,和兄弟姐妹們在旱季的河邊撿貝類、叉魚,或是去臨河的寺廟玩耍。

長大後,湄公河成為他生活所依。當地政府在河畔給包括他在內的當地人免費提供土地種植農作物,一方面可以解決民生問題,另一方面能夠讓原本泥濘不堪的河畔變成良田。

那龍猜在河邊搭建了一個涼棚,外面種著空心菜、木瓜等大量綠色蔬菜。白天酷暑炎炎,他引湄公河的水灌溉農作物。臨近傍晚,涼風習習,他又化身為漁民,駕著小舟在岸邊捕魚。他還是當地一家電台的DJ,在一周的某些時段負責播放當地民歌。

同時干著的這三份工作給他帶來了不少收入,但是帶來的快樂卻不及他的第四份工作——湄公河義務解說員

那龍猜告訴新華社記者,湄公河是流經國家的「母親河」,和流域內的每個人都息息相關,解說湄公河已經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每天傍晚,結束一天辛苦工作後,那龍猜就會來到碼頭開始他的「義務勞動」。在這裡,每天下午5點會有一艘遊船準時出河。

千里煙波,漁舟唱晚,落霞與孤鶩齊飛。那龍猜喜歡在遊船上唱一首湄公河流域的著名歌曲《湄公河兩岸》,歌中唱道:「從天上流出的水在這裡匯聚,把大地隔成了河兩岸,但這一水之隔並不重要,兩岸的友誼長存。」

那空拍儂位於泰國東北部,與寮國甘蒙省他曲市隔河而望。在這裡,湄公河的河道成了天然的國界線,隔開了泰國和寮國。

共飲湄公水,彼此共甘美。共同生活在湄公河流域的泰國人民和寮國人民有很多相似的文化傳統,雙方一直保持著密切交流。

那龍猜介紹說,兩岸的漁民可以不需要護照、簽證,在對面岸邊短期停留。對面寮國的漁民們也都認識他,當遊船駛過的時候,在岸邊捕魚、撿貝類的寮國百姓會熱情地向他招手問候。

湄公河,發源自中國青藏高原,在中國境內被稱作瀾滄江,一路向南奔流,流經緬甸、寮國、泰國、柬埔寨和越南,是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河流。作為一條國際性河流,它不僅雕刻著沿岸的自然景觀構造,同時也塑造著湄公河沿岸國家的集體文明記憶。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歷史系教授素涅·初丁塔拉儂認為,東南亞處於國際商道上,歷史上多個文明在東南亞地區進行融合。「東南亞受到兩大文明的影響,一個是南亞次大陸的印度文明,另一個就是來自湄公河上游的東亞大陸的中華文明。」

起源於中國的划龍舟活動也傳到了湄公河中下游。

那龍猜說,中國人只在端午節划龍舟,而泰國人和寮國人則是用划龍舟慶祝每一個節日

「這是各個村落進行友好交往的重大娛樂活動。每年宋干節、守夏節等重要節日,寮國那邊的百姓也會加入進來,和那空拍儂百姓一起在湄公河上划龍舟慶祝。」

和諧共生、和合共生,這是今天湄公河流域的真實畫面。

-END-

記者:汪瑾

視頻:郭鑫惠

編輯:金正 周嘯天

剪輯:王志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國際 的精彩文章:

徘徊在絕望和希望之間——春播季美國農民的憂思與祈願

TAG:新華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