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者:性與性別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近幾年來的時尚圈頻頻刷新我們的三觀。
比如,這位 22 歲女超模 Natalie Westling,最近他宣布自己成為跨性別者,並為自己改名為 Nathan Westling,他曾受困於性別的認知問題,在經過多年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後,她終於決定勇敢的面對自己內心裡的他,一起來感受一下他雌雄難辨的超高顏值~
在 Marc Jacobs 秀場出道的他,曾經為 Louis Vuitton、Chanel、Dior、 Versace、Prada 等品牌拍攝廣告。他的紅髮被剪短,輪廓更硬朗,他穿著男裝,他享受著被別人叫「先生」的樂趣。
像 Nathan Westling 這樣性別趨於模糊的現象並不在少數,包括 Teddy Quinlivan、Caroline Cossey、Ines-Loan Rau 、Andreja Pejic 在內的跨性別模特,以及近幾年秀場上男女裝系列的合併發布,甚至「花樣美男」這一概念的出現。性別模糊,雌雄同體的無性別趨勢已經成為時尚界不可忽視的潮流。
什麼是性別模糊?
對於「性別模糊概念」還沒有一個完全的定義和論述。酷兒理論的開山鼻祖 Judith Butler 在《性別煩惱:女性主義與身份的顛覆》中提出:「性別不是單一固定的,而是具有多元和流動性的,不存在絕對傳統意義上的男人和女人。不管生理性別在生物學中是如何的不可撼動,社會性別卻是由文化構建的,因此社會性別不應該和生理性別存在什麼因果關係,也不像生理性別那樣單一固定。」
在服裝上的表現是男裝女性化,女裝男性化,男女裝外觀上沒有明顯區分,設計師試圖探索男性的陰柔面和女性的陽剛面。它不局限於設計界,包括跨性別者,男女通用的彩妝,都屬於性別模糊的現象。
(如果你還在鄙視身邊某個穿著緊身衣畫著精緻妝容的男生,那麼你該繼續看下去了。)
比你爺爺輩都大
「性別模糊」可不是近幾年的新產物,只是這盤老菜最近被拿出來重新翻炒了,它的歷史可比你爺爺輩兒都大。
早在公元前 4 世紀的古希臘時期,「披掛型」和「纏繞型」的服裝把人體曲線隱藏起來,沒有男女特徵的區分,優雅飄逸。
其實在我國歷史最鼎盛時的唐朝,女性穿胡服,女扮男裝的現象很常見,在社交活動和政治舞台上,都活躍著女性的身影。這都是由於當時女性地位的提高。
16 世紀,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路易十四追求精緻奢華的服飾,捲髮,長袍,緊身襪,紅色高跟鞋都是他標誌性的裝扮。此時,「性別模糊」被最大極致的發揮,代表女性陰柔的元素被大量運用於男性服飾,天鵝絨面料,蕾絲,金銀刺繡,短裙,高跟鞋屢見不鮮。在那時,這些現在看來具有女性化特徵的服飾是權力的象徵。
這個時期的男性還會戴各種顏色的披肩假髮,噴香水,路易十四甚至每天都會用噴有香水的毛巾擦臉。(總之比現在的女孩子還要臭美就是了)
穿了女裝,你就是「怪物」
經歷了兩次工業革命之後的 19 世紀——即維多利亞時期,歐洲的社會結構發生了改變,男性的服裝不再像過去一樣華麗,而是更加註重功能性,男子三件套裝最終得以確立,這也代表著男性形象觀的確立。這一階段的服裝,性別差異很大,男女裝分別採用不同的面料,款式和顏色,兩性服裝徹底劃分開來。
這在英國更加明顯,人們對性別的態度變得前所未有的嚴格和保守。那些敢於挑戰傳統的人穿上有女性元素的服飾,如果足夠幸運,會被稱為「怪物」,不幸的話,甚至會在街邊被圍毆。
Henry Cyril Paget 是代表性人物,他因喜歡錶演性感,如蛇一般的舞蹈而被稱為「舞蹈侯爵」。他熱愛買珠寶服飾和皮草來裝飾自己,他有著非常女性化的品味甚至是外表,這在當時令所有人震驚。
他將家庭禮拜堂改造成一座華麗的 150 座劇院,並將其命名為 Gaiety。他定期在劇院演出並邀請當地人免費參加,他還曾巡迴歐洲,並演出了奧斯卡王爾德的戲劇——這是一個大膽的舉動,因為王爾德在當時被判為「淫穢」罪名。
在他 29 歲死於肺結核後,他的堂兄繼承他的爵位並把他所有的文件摧毀,他的家族不願意承認這個「怪物」的存在。
變化來的太快,就像龍捲風
20 世紀,由於傳統的社會分工,男性地位要遠遠高於女性。為了追求男女平等,女性主義崛起,女性的著裝打扮開始模仿男性,短短不到一個世紀,「性別模糊」又一次初露端倪。
在我國清末民初,中國的先鋒女性在救國,革命,男女平等的大勢下著裝傾向於男性。旗袍就是個典型代表,在張愛玲《更衣記》中,因男子的長袍與旗袍在外觀上相似,所以旗袍被視為女權象徵。
在女性主義影響下,男性地位受到衝擊,男性意識也逐漸覺醒,受二戰影響的 60 年代興起了反文化青年運動, 包括婦女解放運動、黑人民權運動、反戰和平運動、同性戀者權利運動。它的表現方式包括搖滾樂、性解放、嬉皮士等等。當紅的搖滾明星「貓王」 Elvis Presley 和 David Bowie,他們都無視傳統,經常以女性化的服裝和妝容出現在大眾視野,這對年輕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們不願受傳統審美的束縛,他們開始染髮,紋身,這些裝扮充滿了叛逆。
在 60 年代,首次出現「unisex」一詞,即男女都適用的,最初它只是美髮沙龍為了迎合男孩和女孩對個性髮型的需求。
性感偶像「貓王」Elvis Presley於1968年的演出中,身穿黑色緊身皮衣套裝,令觀眾為之瘋狂,這套衣服定義了搖滾樂的著裝準則。
1970 年,貓王身穿白色夏威夷連身褲,胸膛部分採用了女性特徵的深 V 設計,點綴彩色的寶石,這是他最出名的一身造型裝扮。
說到性別模糊,就不得不提 David Bowie,他將迷幻搖滾帶入大眾視野,他常以女裝示人,女性妝容和服飾跨越性別界限,是一種對男女性別的玩味和態度的表達。
David Bowie 在他的第三張專輯《The Man Who Sold The World》中,第一次提出雌雄同體的藝術概念,他留著長捲髮、塗上眼影和口紅,配上絲質花紋長裙和皮質長靴,華麗妖嬈,率先開啟了性別叛逆的革命,使大眾開始思考性別文化的多元性。
在他的第五張概念專輯《The Rise and Fall of Ziggy Stardust and the Spiders from Mars》, David Bowie 扮演了虛擬的太空雌雄同體生物 Ziggy Stardust, David 得到了全英國的狂熱崇拜,火紅的頭髮,剔光的眉毛,衣服絢爛多彩,光怪陸離,怪異誘惑,他挑戰了主流社會的男性陽剛,使更多人關注和審視內心真正的自己。
Runway 歷程
性別模糊是對長久以來二元思維的挑戰,縱觀近幾年秀場發布,眾多設計師模糊性別界限,顛覆傳統意義上的認知,走向無性別主義。
Coco Chanel 最先打破性別壁壘,從男裝獲取靈感。當時的女裝,裝飾繁複,行動也很不方便,她把女性從緊身胸衣中解放出來,注重服裝的實用性,推出了女裝褲子。
60 年代末,Yves Saint Laurent 設計了轟動時尚界的「吸煙裝」,從男裝吸取設計靈感運用到女裝中,白襯衫,領結,黑色禮服套裝,這是時尚界第一套女版西裝,粗跟高跟鞋和毛呢禮帽讓女性陰柔與男性陽剛並存。
「巴黎壞孩子」Jean Paul Gaultier 曾用花邊和絲綢材質表現男士裙子,讓男人穿上胸衣和裙子,展示男性化妝的魅力。2000 年他還為張國榮《熱·情》演唱會設計舞台服飾。
Gucci 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 在他的 2015 年男裝首秀上,蕾絲襯衫,貝雷帽,蝴蝶結等元素被運用在男裝中,選用中性風格的模特,有意模糊男女性別。「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總是被分為兩種人,男人,女人,但是對我而言,性別界限的模糊反而更吸引人一些。男女的區分是我們人類發明的,說真的,毫無新意。」Alessandro Michele 說。
在 Vivienne Westwood 2015 年「女權主義」秋冬女裝中,宿醉後的模特臉上留著惡作劇塗鴉,女士穿著西裝,男士則穿上了裙裝,西太后戲虐和打破了男女性別的對立。
Miuccia Prada 強調無性別主義宣言「Gender is a context and context is often gendered」
從 2016 年春夏開始,Gucci,Vetements,Celine,Raf Simons,JW Anderson 等品牌相繼合併男女裝發布,時尚界男女性別模糊,無性別主義風潮真正到來。
Hedi Slimane 在 Celine 首次發布 2019 春夏系列的設計中,60 年代搖滾風潮強力回歸,堅持性別模糊的概念,男女混穿成為一大亮點。
Jonathan Anderson 是最早使用「性別模糊」這個概念的設計師之一, 他同時掌管著 LOEWE 以及個人同名品牌 J.W. Anderson,Jonathan 首次為 LOEWE 舉辦的男裝秀上,展出一件由兩條真絲圍巾製成的 T 恤,這是他最拿手的性別模糊的遊戲,他一直在大膽推動著性別流動性的時裝未來。
性別模糊的趨勢不可忽視,它已成為當下時尚圈廣受熱捧的時尚現象。這一現象的出現,是大眾對於美的極致追求,男性的衣櫃里不再只是乏味的基礎套裝,他們的衣櫥無論是色彩還是款式,都更加的豐富多樣。
此外,這更是一種先鋒的世界觀的表達:外在的服飾並不是判斷男女性別的符號,我們需要挑戰和推翻傳統的性別認知。
時裝不應只是簡單的分為男性和女性,我們都應該遵從自己的內心,不斷嘗試一些更有趣的東西,而不是被消費主義和別人的眼光擺布。
所以,
想要嘗試不同風格的朋友們,請大膽的釋放出你們內心的原始壓力,展現出不一樣的自己吧。
當然,不同風格的裝扮難免引發異議。如果有人對你的穿著指指點點,別虛,大聲告訴他:這是時尚,你懂個 P!
※時裝迷惑行為大賞之Camp?坎普?
※托尼老師,別打薄了,我都禿了
TAG:時尚先生ES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