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經濟學管理學中國學派研究60人論壇」2019年春季研討會舉行

「經濟學管理學中國學派研究60人論壇」2019年春季研討會舉行

2019年5月18日,「經濟學管理學中國學派研究60人論壇」2019年春季研討會在北京師範大學舉行。圍繞「中國經濟學管理學70年:回顧與展望」主題,來自中國社科院、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鄭州大學、騰訊研究院等全國十餘所院校和研究機構的20餘位專家學者展開研討。

與會專家就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經濟學管理學的發展脈絡、經濟學理論的創新、中國特色經濟學、管理學質性研究、管理理論的中國化、民族經濟和民族經濟學、數字經濟管理與新經濟、區域經濟研究、中美貿易戰、中國製造業創新等相關議題發表演講,精彩紛呈。

歷經百年巨變,立足中國國情,推進經濟學管理學理論創新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在主旨演講中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來中國經濟學管理學學科體系和學術話語體系的演變,中國正在經歷百年巨變,中國經濟學管理學研究應與中國的發展和變革同步。

金碚展望中國經濟學管理學的發展,指出中國具有產生獨創性成果的前景,並從重大理論突破、學科的拓展、範式的變化三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設想和建議。第一,在重大理論突破方面,經濟學管理學在其中產生很大作用。學者需要進一步豐富對重大理論的闡釋,並參與一些重大理論建樹工作。第二,在學科拓展方面,新的學科、交叉學科或重大的研究方向層出不窮。金碚學部委員以正在進行的「經濟學管理學研情報告」和眾多學術論壇為例,為學科拓展提出具體的建議。第三,在範式變化方面,基於現代經濟學三大思想來源以及由此形成的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範式,金碚提出域觀經濟學的新範式,以此形成三大體系構架。域觀經濟學基於中國的獨特國情,以經濟理性、價值文化和制度形態三維框架為支柱,助力建構中國學派。

北京師範大學賴德勝教授表示,中國現正處於偉大的變革時代,需要努力構建一個全方位、全領域、全要素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其中,就業優先政策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望成為現代宏觀經濟學政策理論的一個突破。西安交通大學馮根福教授探討了40年來經濟學的理論和公信力存在的問題,著重分析了經濟學解釋功能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未來提高經濟學理論功能和公信力的途徑。

中央民族大學李曦輝教授介紹了民族經濟學的定義、研究內容與範圍,並基於民族經濟學視角對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改革開放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前、「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的三個階段的民族經濟發展進行了評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王永貴教授論述了如何立足本土,實現管理理論的中國化。北京師範大學蔡宏波教授指出,中美貿易戰提供了傳統和創新研究之間激烈衝突的一個樣本,探討了為什麼不能用自由貿易和貿易保護之爭來解釋這次中美貿易戰的問題。

反思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路徑

中國人民大學毛基業教授回顧了中國管理學質性研究的發展歷程,反思了當前階段的主要問題,並對中國學者構建本土管理學質性研究提出建議。南京大學賈良定教授關注P值之爭與中國管理學,強調先驗概率的重要意義,我們應通過與現實世界和理論世界的雙重對話,提升基於統計檢驗結果進行統計推斷的可靠性。《中國經濟學人》雜誌社李鋼研究員分析了1949—2018年高頻被引文獻,指出中國經濟學的發展體現著鮮明的時代性和任務性、滲透性和包容性、豐富性和多樣性。鄭州大學秦建偉教授指出,中國經濟學管理學的發展是一個解放和與時俱進的過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學管理學的話語權必然能在世界上取得相應的地位。

關注複雜多樣的社會現實,從地方視角看待中國經濟

南京大學沈坤榮教授指出,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中國經濟學研究應從適應新環境、拓展新空間和構建新動力三個方面,重視中國現實以及從地方視角看待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陳曉東執行研究員認為,在經濟理論體系中建立中國學派需要關注中國現實的多樣性和複雜性,並以地方轉型升級為例提出了具體建議。遼寧社會科學院韓紅研究員從實踐調研的角度分析了遼寧的經濟發展困境,提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加強人員、技術等各要素的開放性,從而推動改革、促進發展。

聚焦行業新經濟,融合理論和實踐

北京師範大學陳曉東教授介紹了數字經濟的形態與趨勢,並從戰略轉型、企業目標轉換、產權設計、公司治理機制創新、VIE結構、數字營銷戰略與策略、內部組織結構再造等七個方面探討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管理變革與治理創新。南京大學鄭江淮教授認為,數字化革命從製造業解放出大量的剩餘勞動力,為中國經濟增長帶來新的動力,但傳統經濟學是否能夠適應其需要是值得研究的新問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李雲鵬教授以旅遊大數據為例,探討了5G時代場景數字化重構帶來的管理決策複雜性。騰訊研究院首席經濟學顧問吳緒亮探討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變化對經濟學管理學研究的影響:從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型;推動人工智慧在互聯網行業的應用;進行數字化改造。中國企業聯合會劉興國通過調研中國500強民營企業,提出在數字經濟時代,需要實現從第一代基於計劃經濟的管理、第二代基於市場和政府的管理轉型為第三代基於數字經濟的管理。北京郵電大學趙晨副教授聚焦領導力研究,以華為公司主要創始人、總裁任正非為原型,探討了「憂患型領導」理論的定義、特徵及其實踐方式。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郭京京副研究員指出,在新形式下中國製造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需要構建規範的製造業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和評估方法。

(執筆:蔡宏波、楊晶,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主辦方供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李正軍:五四運動成為新舊民主革命歷史轉折點的必然性
第二屆中阿合作論壇在京舉辦 學者研討中國與亞塞拜然夥伴關係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