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為什麼懷念老舍?
老舍誕辰120周年
老舍的文學創作,對於21世紀的中國當代文學具有巨大的啟示意義和精神意蘊,依舊與今天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文學創作及時代問題息息相關,依舊具有內在的同構性和價值。這是我們今天依然懷念老舍的原因。
原文 :《今天我們為什麼懷念老舍?》
作者 |山東師範大學 張麗軍
圖片 |網路
在中國百年文學的歷史中,隨著時間的流逝,有些作家漸漸被遺忘了;而有一些文學大師,其作品的文學魅力與光芒卻在時光的打磨中越發顯現。老舍的文學創作與生命情懷,以及他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形象,在今天依舊散發著無比的藝術魅力,依然發射出燦爛的人生光芒。老舍的文學創作,對於21世紀的中國當代文學具有巨大的啟示意義和精神意蘊,依舊與今天中國人的精神生活、文學創作及時代問題息息相關。
老舍是一個從生活出發、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文學創作的作家。
許多作家採用的是傳奇化、景觀化的敘述方式,而老舍從普通人的衣食住行著手,這是文學創作中難度最大的題材。從日常生活出發進行的正面強攻,具有普遍性、時代性和集體性的精神意義和價值,因而,他寫出的是一個時代的精神橫斷面,是千千萬萬普通人的生活在時代中的記憶和呈現。從日常生活出發是老舍創作的一個很重要的出發點。
作家要寫的就是最熟悉的生活,老舍最好的作品都是在寫最熟悉的老北京生活。
《駱駝祥子》《四世同堂》《正紅旗下》《龍鬚溝》《茶館》都是如此。老舍說,對於他生活過的地方、他的故鄉,閉上眼睛也知道那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每一個小人物的表情言說、神態動作,都深深刻在他的心裡。因而他的書寫顯得親切自然、浸透靈魂。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啟示,一定要寫自己最熟悉、最動情、最難忘、最感人的東西,寫出自己生命中最深的感動。
老舍從自己的生命體驗出發,寫出的是窮人的生命體驗和對窮人的人文關懷。
以往的評價認為,老舍筆下都是對北京平民階層的敘述,我個人認為,這種評價是不精確的。我認為,老舍書寫的是北京底層生活,是城市中的窮人書寫,因此,他寫城市就具有了跟別人不一樣的價值。茅盾和上海許多新感覺派作家,寫的是上海大資本家的金融生活,以及城市中的貧富懸殊,是以富人的資本生活為背景和中心的。但老舍寫的是大城市光鮮亮麗的背後,小街小巷裡被遮蔽了的、陰影的存在。所以我認為老舍寫的是「地獄裡的深淵」,從來沒有人關注過的底層困苦群體的命運。
《駱駝祥子》寫的就是一個最早進城的農民工、一個善良的人如何被當時的城市一步步吞噬。這其中當然有具體的時代背景與文化因素的影響,但同時也體現出城市與鄉村的文化衝突,鄉土倫理與城市倫理的衝突。祥子是一個悲劇性存在,他的慾望和本能向何處釋放?老舍因此寫就了一個窮苦人的「悲慘世界」。在當下新的城市化背景下,一個善良淳樸的鄉村人如何適應城市的複雜生活,依然是一個很嚴峻的話題。《駱駝祥子》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小福子找不到了。老車夫說,她要麼是被賣到了妓院,要麼是死了,我們窮人,是「男人賣汗,女人賣肉」。老舍把對窮人的生命體驗、生命意識和生命關懷熔鑄到文學中,在今天依舊有很大的啟示。
老舍寫出了人的尊嚴,以一種平等意識進行文學創作。
不少作家是以居高臨下的姿態來寫窮人的生活,用一種高高在上的悲憫與同情對待窮人的生命經歷。老舍摒棄了這種俯視的姿態,以一種平視的姿勢,把窮人當作是自己的兄弟姐妹、父老鄉親,與他們血脈相連,這一點非常重要。在當代文學中,我們的作家怎樣和千千萬萬的底層大眾進行對話,與他們同呼吸共命運,給予他們真正的平等與尊嚴,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老舍在寫出個人經歷的同時,也寫出了屬於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大文化敘事。
這也是老舍對當下文學的有效啟示。例如,《二馬》寫的是中國留學生在英國的遭遇,是中英文化的衝突;《駱駝祥子》是城市文化和鄉土文化的衝突;《四世同堂》是千千萬萬窮苦的中國人在抗戰背景下,在北京城中無聲地反抗,這種抗爭儘管是低效的,卻反映出中國人的尊嚴。老舍在建國之後的作品《龍鬚溝》寫的是窮人進入新社會後受到的關懷,「窮人的政府」造就了一個有尊嚴的社會;《茶館》則寫出大時代的風雲際會中,一個茶館、一個家族的命運。老舍是一個有大情懷與大歷史眼光的大作家,他將自己的民族情懷、時代意識、國家意識和個人的生命遭遇連為一體進行創作,從最微妙的個體到民族國家、到人類情懷,一一打通。
老舍是重視語言、錘鍊語言的語言大師。
老舍更重要的成功原因,在於他的語言。《濟南的冬天》寫得那麼美,有音樂感、節奏感與韻律感。他對作品的文字不斷地進行錘鍊,最終成為了語言大師。而我們今天的許多作家,不錘鍊語言,儘管在當時有很大的名氣,但這樣的作品是否能夠接受時間的考驗?一個作家對民族語言的錘鍊,關係到他對民族語言的生成和發展的貢獻與價值。這也是評價經典作品的一個重要的尺度和參考。從這個意義上說,老舍是百年來中國文學大師中當之無愧的語言大師,這也給中國當代文學提供了有益的價值和啟示。
今天為什麼還有眾多人在懷念老舍?這就是因為老舍與日常生活和普通群眾血脈相連的生命情懷,對人的尊嚴的書寫,對時代大歷史的書寫,使得他具有一種從小到大、從細緻到宏觀、從個體命運到國家命運連為一體的大文化書寫。因而他的作品是經典的,是感動人心的,是驚心動魄的,是觸及靈魂的,依舊受到千萬讀者的深深喜愛,永遠會在不同的時代帶給我們永恆的感動與溫暖,散發出獨特的藝術魅力與光芒。所以,今天我們依然懷念老舍,學習和繼承老舍的生命情懷、文學精神與藝術理念。這是21世紀的我們懷念的初衷和目的所在。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57期第8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