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小燕子》唱響戛納電影節經典單元,「老片修復」讓世界了解中國電影

《小燕子》唱響戛納電影節經典單元,「老片修復」讓世界了解中國電影

編輯:DD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裡……」這首《小燕子》或許你已經聽過無數次,但你不一定知道,它出自一部同樣經典的中國電影《護士日記》。

據澎湃新聞報道,戛納當地時間5月21日中午11點,伴隨著修復版《護士日記》在第72屆戛納電影節「戛納經典」單元首次放映,《小燕子》的旋律在電影宮放映廳唱響。此次放映也是這部中國經典影片上映62年來的首次國際放映。

戛納電影節修復版《護士日記》放映海報。(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經過專業技術修復的畫質,讓整部電影恍然新生。時代氣息十足的生活場景讓外國觀眾們看得饒有興緻,半個多世紀以前中國女性的覺醒與勵志依舊令大家十分感動。

一部1957年上映的黑白老電影,依舊能夠在今天散發巨大的藝術魅力,這主要是幕後工作者修復技術的功勞。

為什麼需要修復老電影?

在數字時代來臨前,電影的拍攝和保存都是靠實體膠捲完成的。中國電影資料館的低溫冷藏庫房就保存了近3萬部膠片保存的影片資料,這些早先的膠片大致有6k的解析度,這個數字其實並不低。但由於膠片本身容易被腐蝕,加上長期播放的損耗,保存至今,已經有如風燭殘年的老者。

老膠片只要放得久了,往往存在著灰塵、污垢、霉斑、掉色、圖像抖動、劃痕、閃爍、雜訊、變色、模糊等種種問題。對照於觀賞的問題,就是在屏幕上能看到閃爍的黑線、黑斑點,或者畫面突然缺掉一塊,背景音樂突然跑調等等。

所以,把老電影從易燃的膠片上轉移到更安全的保存介質上,這就是電影修復的最大必要性。

老舊膠片存在明顯程度損毀。(圖片來自網路)

如何修復老電影?

影片修復並非易事,工作內容分為物理修護、數字修復、大熒幕鑒定三個部分。

物理修復主要是對老膠片進行接補、清潔,便於數字掃描,這步操作一般由廠里經驗豐富的五六位老師傅完成。

上海電影技術廠主持老電影修復工作的吳雲岳正在檢查膠片質量。(圖片來自澎湃新聞)

數字修復是在膠片修補之後,將老電影數字化掃描為2K或4K高清版,再對數字版畫面、聲音、顏色等各個方面進行調整,進行後期修復降噪、消除抖動刮痕、進行數字調色。

工作人員正在逐幀修複電影畫面。(圖片來自網路)

最艱巨的工程要數修復膠片損傷了。某些損耗可以用電腦自動修復,不過,大多數還是得採取更細緻的人工修復。簡單來講,我們可以將其理解為修圖。把每一幀需要完善的畫面停止住,然後糾正偏色,去除畫面的斑駁噪點。由此可見,這一層面上的使用手段更側重於「修」。

至於「復」,也就是力求保留電影拍攝時候的最初質感。「修舊如舊」,不能完善得過於現代化,因此自然還原出彩色影片的原始色調也是一大技術難點。電影修復對聲音提出更高要求,力求真實立體,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例如中國電影資料館在修復《黃土地》時,細到一件衣服的顏色,演員的皮膚顏色,甚至每一處光影,都要仔細考量,結合老電影原本的風格去重現。

《小兵張嘎》《林海雪原》修復前後對比圖。(圖片來自網路)

最後進行大銀幕的放映鑒定,因為修復工作是在電腦上進行,在銀幕上播放後問題又會凸顯出來,一遍兩遍不斷修改直到滿意為止。

修復一部老片,需要多少成本?

修復一部影片的成本取決於膠片拍攝年代、膠片保存質量、工作時間長短和修復精度高低。但基礎條件再好的膠片,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時間、物力成本。

返聘回上海電影技術廠主持老電影修復工作的吳雲岳表示:「我們的工作如同修圖,一幀畫面就是一幅圖,需要一幀一幀進行修補,電影每秒拍攝24幀,就是24幅圖,一部片子平均有15萬幀,相當於要修15萬張圖。」 2014年重映的經典電影《舞台姐妹》的修復工作耗時近一年,《漁光曲》則用了近兩年的時間。

修復後的《舞台姐妹》劇照。(圖片來自豆瓣電影)

通常而言,修復一部90分鐘標準長度的電影,需要上百萬人民幣。當然,由於影片的樣片質量和時間的不同,修復的花費也不相同,但總體在100到500萬人民幣之間。

此版《護士日記》由義大利博洛尼亞和鐳射公司聯手修復,相比去年在上海國際電影節放映的版本,達到了更高的修復技術水準,聲音和畫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同時也保留了老電影的韻味。

修復中國老電影的意義何在?

傳統與經典影片對電影工業發展有極其深遠的意義,修復膠片電影已被全世界視為文化傳承的重要內容和環節。

「戛納經典」(Cannes Classics)展映單元作為戛納電影節最重要的官方項目之一,每年都會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修復影片。此前,在戛納電影節的展映歷史上,很少有展示解放初期中國社會的影片放映。修復版《護士日記》在戛納的國際首映,為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和中國電影提供了一次彌足珍貴的機會。

《護士日記》放映前,觀眾排隊入場。(圖片來自澎湃新聞)

國內經典修復工作啟動多年成效顯著,但仍有浩如煙海的電影膠片亟待「搶救」。前上海國際電影節執行副秘書長唐麗君向觀眾介紹修復經典拷貝的重大意義。在國內,電影修復既有官方機構的支持,同時民間公司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今年在戛納電影節放映的另一部中國電影《盜馬賊》由中國電影資料館修復,屬於「官方選手」。

5月16日,《盜馬賊》導演田壯壯在法國戛納接受採訪。(圖片來自新華網)

相比之下,唐麗君認為,民間版本的收集,尤其對於老電影的修復來說更加「刻不容緩」。「相對於電影資料館比較完善的保存條件,這些老電影如果流落在民間,尤其是一些普通藏家保存條件不得當,將會慢慢失去修復的可能性。」

唐麗君回憶自己早年在上海電影節剛開始著手組織修復工作時,有影迷提供了一份幾百部民間散落老電影的片單,但最近幾年要找出來已經越來越困難。「很多當年掌握的線索過了幾年又流失了。」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2019年5月22日,《「小燕子」唱響戛納電影節,「經典修復」向全球發起徵集》

大河報,2018年6月20日,《你肯定聽過「小燕子,穿花衣……」 但你知道它出自哪部電影嗎?》

一條電影,2018年4月25日,《「電影修復」到底怎麼修?一篇讓你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異鄉拓展的「該」與「不該」,旅西華商「買教堂開百元店」引熱議
紐約曼哈頓天際線大變樣?梅西旗艦店將加蓋摩天大廈!

TAG:華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