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法國戰役中德軍並沒有英法聯軍強大,為何最後是德軍獲勝?

法國戰役中德軍並沒有英法聯軍強大,為何最後是德軍獲勝?

法國戰役,給人的感覺就是德國裝甲部隊勢如破竹一樣橫掃了英法聯軍。然而實際上,當時德國裝甲部隊主力是二號、三號這樣的小坦克,四號坦克都很少,且不是用來坦克戰的。真正作為反坦克力量的三號坦克,面對英法坦克則顯得疲軟。既然德軍實質不如英法,那為什麼最後是德軍瞬間擊敗了法軍?

一.英法聯軍的內部混亂

1.英法聯軍的細節混輪

法國戰役雖然說是英法聯軍,但實際上還有其他國家的部隊。部隊來自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以及兩個波蘭師和一個捷克斯洛伐克的師,另外還有一些來自殖民地外籍部隊。在這樣複雜的部隊構成下,指揮就成了問題。光是語言不通,就足夠聯軍相互扯皮許久了。

在配合作戰上,英法也存在問題,比如說對於火炮口徑上的描述,英國以『磅』來計算自己的火炮口徑,而法軍以MM計算,這就造成了在配合上存在許多失調。法軍官兵難以明白英軍的火炮到底如,而英軍也不清楚法軍的到底如何。對於炮擊結果的描述上,英法也存在差異,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幾乎在戰時就可能變成大麻煩。

另外盟國的態度也是問題,比如比利時人,當英法部隊要向比利時方向前進時,他們卻遭到了意想不到的麻煩。不是他們的行軍隊列遭到了德國空間的襲擊,也不是道路慘遭破壞,而是來自比利時人的麻煩。

2.比利時的不配合

1939年,比利時與英法兩國之間的談判破裂,所以比利時人拒絕英法聯軍進入比利時,而且他們還在比法邊境設置了無數的關卡和反坦克障礙。然而現在德國人進攻如此迅速,比利時軍方頓時陷入慌亂之中,倉促下他們命令比利時的邊防哨所對聯軍放行。這本是個英明的舉動,但是在如今通訊堵塞、混亂的情況下,這道命令並沒有傳達至所有邊防部隊。

於是就出現了各種莫名其妙的情況,比如法軍在邊境車站找不到自己寄存的用來拖拽火炮的拖車,更找不到用來牽引車廂的比利時火車機頭,這樣就根本沒法制定運行計劃。大批的士兵和物資堆積在邊境三個主要火車站上,更別提這裡到處都是難民,混亂程度可想而知。

另外還有一些英法聯軍沒有想到的情況,比如說法軍第二騎兵師和第三輕機械化師在進入比利時的過程中,遭到了地雷的襲擊。多輛裝甲車被比利時人放置的地雷炸毀,隊列不得不停下,派出工兵進行掃雷工作,給部隊開路。而法軍第18步兵師則遇上了正面20公里,縱深5公里的由鐵絲網和反坦克障礙構築的障礙帶,該師不得不一邊咒罵比利時人,一邊清掃障礙,光是鐵絲網,就花掉了他們兩個小時的時間,等到全部清理完畢已經是第二天的凌晨三點了。至於第二騎兵師的掃雷工作,則是到了第二天早上八點才清理出道路。

而英國第三師則法比邊境的布爾格地區,遭到了比利時邊防軍的阻攔。邊防軍軍官表示除非對方出世比利時政府簽發的,准許持槍進入比利時的書面文件,否則不予放行,他們絕不會拆掉路上的障礙物的。英國人和對方反覆爭論,最後惱怒的英國人只能用坦克撞開路障,才解決了問題。

由此可以看出,聯軍的整體指揮完全處於一個混亂狀態,實現根本沒有做出任何有效的安排和預定計劃,聯軍各國彼此也沒有建立信任機制。如此混亂的體系下,聯軍的戰鬥力大打折扣,根本不能形成有效的戰鬥力。

二.聯軍部隊戰鬥力有限

1.聯軍的士兵

聯軍失敗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聯軍部隊的戰力十分有限,以法軍做一個例子。數量最為龐大的法軍,動員了自己國家20-45歲的男性人口的三分之一,使武裝部隊兵力達到六百萬,超過了德國國防軍的五百四十萬。然而這只是紙面上的,六百萬陸軍,實際只有90萬是正規軍,其餘都是預備役人員。動員從1939年9月開始至1940年5月,短時間募集如此多的部隊確實成果斐然,然而部隊的戰鬥力卻成了問題。

在法軍,步兵是陸軍的骨幹力量,數量龐大的步兵師構成了法國陸軍的中堅骨幹。按照發軍編製,每個步兵師應該包括一個師司令部、三個步兵團、兩個炮兵團和一個偵查群。而在法軍步兵師分為兩種,甲級和乙級,本質在編製上區別不大。唯一的區別是兵員和裝備,甲級步兵師百分之75的兵員是常備兵,百分之25是徵召兵,而乙級則將常備兵減到了百分之45,剩下的都是徵召兵,且裝備都較為陳舊。

按照紙面計算,法軍步兵師的戰鬥力是很強的。但是如果從實際上看,因為瘋狂擴軍,法軍的步兵師戰鬥力下降嚴重,原因無外乎是新兵太多。在短短八個月里,要把五百萬人都訓練出來是不可能的。按照法軍的方案,是以戰練兵,採取輪換制度,將經歷過戰鬥磨鍊的士兵抽調到新部隊里,如此往複,最後所有的部隊的戰鬥力都能提升。想法很好,但這個方案是針對一戰的經驗,在二戰的機械化作戰里作用不高。

英軍雖然素質極高,幾乎都是職業軍人,裝備也十分精良,然而相比於作為主力的法軍而言,英軍數量太少,明顯不夠彌補法軍的缺失。比利時和荷蘭的部隊不僅數量稀少,裝備也較為落後,波蘭和捷克的部隊就更是士氣低落了。

2.聯軍的技術裝備

而在技術裝備上,炮兵聯軍擁有絕對的優勢,整個法國前線擁有各型火炮14000門。坦克上,聯軍享有優勢,整個聯軍擁有35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而且法軍將過時的1500輛FT17坦克也送往前線為步兵提供支援,另有1200輛新型坦克被許諾編入新單位。如果從紙面上看,法軍也同意在坦克上享有優勢。

然而在實際操作上,聯軍卻沒有發揮出這些優勢,炮兵因為新兵的充斥和配合失調而戰鬥力下降強大的裝甲部隊則因為戰術的保守和固化,被分散了。數量眾多,且有質量優勢的聯軍裝甲部隊,並沒有聚集為拳頭,而是化為了裝甲營,裝甲連分散到了前線,這無疑給了德軍裝甲部隊以擊破他們的機會。

空軍則是聯軍的絕對劣勢,法國空軍擁有1562架飛機,英國皇家空軍則提供了總計1072架飛機。但是這些飛機大多是落後的型號,戰鬥機中只有英國的颶風戰鬥機和法國的德瓦蒂納D.520戰鬥機能夠在同等狀態下,和德國的BF109戰鬥機進行戰鬥。而法國預備機隊,雖然有近2000架軍機可以使用,但是因為長期缺乏零件和整修,這支預備機隊僅有600架飛機可供使用。從實際角度出發,聯軍的空軍不佔任何優勢,制空權從一開始就丟失了。

3.聯軍的對手

與之相對的,德軍擁有27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7500門火炮,5500多架各型軍機被用來支援德軍的三個集團軍。可以說,相較於聯軍,彼時的德軍於技術裝備上並不佔據特別大的優勢。無論在坦克的質量還是數量上,德軍都沒有優勢,他們的坦克數量不如聯軍,聯軍的瑪蒂爾達Ⅱ型坦克和索瑪35坦克均要比德國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強大。而火炮上,法軍和英軍都有著自己的優勢,法軍的火炮要比德軍強大,而英軍的炮兵則更為精銳,兩者數量也超過了德國人。

然而對於裝甲戰的理解,聯軍卻遠遠不如德軍了。經過波蘭戰役的實踐,德軍已經對於裝甲作戰爐火純青。相較於波蘭時,那支瘋狂擴編,人員素質下滑的裝甲部隊,此時的軍裝甲部隊可謂兵強馬壯,且經驗豐富。

而在空軍上,相比於裝備陳舊的聯軍。德國空軍則大多為新銳戰機。儘管戈林為現代所恥笑,但這位胖元帥本身是一個優秀的飛行員,他將自己在一戰的經驗融入到了空軍建設上。再加上來自德國陸軍總參謀部的人員編入空軍,與老牌空軍軍官組成空軍總參謀部後,其空軍就擁有了精良的戰術。此時德國空軍就變得無比強大,可以充分彌補德軍在坦克和火炮上的劣勢。

而德軍的官兵,大多為久經沙場的老兵,經過了波蘭戰役的磨鍊之後,他們已經從一群菜鳥變成了兇悍的戰士。對比法軍那些戰鬥意志薄弱的新兵,德軍在此時擁有足夠的兵員素質優勢與之相抗衡。此消彼長之下,德軍的整體優勢,反而要比聯軍好上不少了。

三.聯軍糟糕的戰略和德軍高明的指揮

1.聯軍想當然的策略

相比於他們的對手,聯軍在軍事策略上可以說是保守與無能。第一次世界大戰慘烈的傷亡,讓聯軍各國將進攻策略一腳揣進了垃圾堆。他們認為塹壕是唯一的取勝之道,只要將部隊部屬在防禦工事里,就能抵禦敵人的一切進攻。

這個思維在法軍里尤為明顯,法軍的計劃就是通過防禦給主動進攻過來的德國人放血。德國人的進攻勢必會一頭撞死在他們的防區上,這樣他們就可以從容的調集部隊和德國人死戰。他們也相信德國人的計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毫無區別。有鑒於此,法軍制訂了這麼一份漏洞百出的方案來。

而與之相對的,英國人和比利時人也是這樣想的。英國人也同樣將自己的裝甲部隊拆成了小塊用來支援步兵,部隊作戰以塹壕戰為主,力求阻攔德軍。至於比利時人就更不需要說了,比利時人修築了那麼多的要塞就是用來防禦進攻的,至於主動進攻,不在英國和比利時的考慮之內。

2.德軍大膽的進攻方案

而事實上,德軍根本沒有打算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戰來。儘管總參謀部確實給出的是一份施里芬計劃的方案,然而這個計劃卻被曼施坦因的揮鐮計劃取代。進攻低地國家的B集團軍群從原本的主攻變成了佯攻,他們的任務就是讓聯軍產生德軍仍舊按照施里芬的計划行動。而C集團軍群則是一個防守單位,他們的任務是防範聯軍從東面可能展開的迂迴進攻,並且對馬其諾防線和上萊茵河發動小規模進攻以鉗制聯軍。

真正的主攻則是A集團軍群,他們將發起決定性的一擊。德軍強大的裝甲部隊將從地勢險峻,普遍認為無法讓裝甲部隊行軍的阿登山區殺出,繞過聯軍重兵把守的馬其諾防線,直插法軍的薄弱地帶。通過此舉,德軍可以割裂南北聯軍的聯繫,將聯軍分割包圍,進而滅亡法國,擊敗聯軍。

德軍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和哈爾德認為,曼施坦因的計劃是瘋了。該計劃如同瘋子一樣,將德國裝甲部隊的精華送到法軍的腹地,這將面臨法軍的側擊,進而導致整個裝甲部隊因為後勤斷絕,繼而因為沒有補給供應而全軍覆沒。但是在希特勒的嚴令之下,兩個人只能召集總參謀部按照曼施坦因的方案重新制定了計劃。

經過德軍總參謀部高效的工作後,新的進攻方案產生,也就是俗稱為鐮刀閃擊的作戰方案。B集團軍群將兇狠的攻擊比利時和荷蘭,給聯軍以錯覺,這將用去德軍十個裝甲師中的三個。而剩下的七個裝甲師會被全數交給A集團軍群,他們會直插法軍腹地,佔據色當。在步兵抵達,建立連續的戰線後,裝甲部隊將繼續行動。按照傳統的任務指揮方針,該計劃的詳細方針只包括了計劃的頭九天,而在這之後的行動,完全交給前線的戰地指揮官來決定,這有助於加強指揮官的臨場決斷能力。

3.計劃開始,德軍長驅直入

整個計劃就如同德軍計劃的那樣,當B集團軍群展開兇猛攻擊,而C集團軍群也針對馬其諾防線展開了他們的攻擊表演後,聯軍錯誤的認為德軍正計劃從低地國家打開缺口。作為回應,聯軍將自己的主力投入到了這個方向上,以期阻擋德軍。然而實際上,此時古德里安的第十九裝甲軍已經進入了阿登山脈之中,沿著110公里長的峽谷深入法國。

在1940年5月12日,抵達了馬斯河北岸,並且攻下了法國的要塞城市色當。當天夜裡,古德里安就開始了渡河準備。次日上午,德軍四百架轟炸機分批次對南岸的法軍陣地展開轟炸,充斥著新兵的法軍立刻發生了崩潰,下午四點德軍開始了渡河,五點就在獲得了立足點,下午八點,古德里安下屬德國第1裝甲師不僅全部渡過馬斯河,還在法軍陣地上取得了縱深突破。至午夜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師和第10裝甲師也全部度過馬斯河。同一天,霍特的第十五裝甲軍也在西面的南特附近度過了馬斯河。

馬斯河失去後,通向巴黎和英吉利海峽的道路幾乎就是對德軍不設防,不僅比利時境內的聯軍有被合圍的危險,就連馬其諾防線上的法軍也面臨被前後夾擊的危險。此時的聯軍如夢方醒,急忙派出空軍去轟炸馬斯河上的渡橋,並派出部隊展開反擊。但是空軍卻慘遭德國空軍戰鬥機部隊和地面高炮的屠殺。投入的聯軍五百餘架作戰飛機直接損失了近三百架,《英國皇家空軍史》對此記錄為:「再也沒有比這種自殺性戰鬥造成的損失更令人心痛了。」

4.聯軍雪崩,德軍勝利

至此之後,聯軍完全陷入了混亂,因為德軍裝甲部隊開始在法國大地上任意馳騁。聯軍發動的零星反擊,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剛剛擔任英國首相的的丘吉爾對此瞠目結舌:「我簡直不明白,運用大量快速裝甲部隊進行攻擊會引發這樣的劇烈的變革!」而當他飛往巴黎,會見法國總理雷諾和法軍總司令甘末林,當他詢問法軍預備隊在哪時,甘末林頹然的告訴他:「抱歉,首相先生,我已經沒有戰略預備隊了。」

儘管丘吉爾不能相信,但事實就是聯軍已經對自己的部隊失去了控制,從古德里安等人度過馬斯河開始,聯軍就已經輸了。接下來的時間裡,聯軍唯一能做的就是瘋狂後撤,任何反擊都不起到作用。聯軍部隊不是被德國殲滅,就是在逃竄途中。德軍甚至不費一槍一彈就佔領了在上次大戰中他們始終未能奪下的巴黎,而馬其諾防線本身也被C集團軍群和迂迴過來的A集團軍群所突破。除卻英軍大部和法軍八萬多人,得以在敦刻爾克通過海路撤退至英國外,其餘聯軍部隊均被消滅。

從開戰到結束,德國人只用了短短一個半月左右。不足五十天,德國人就征服了22年前,花了數年都不能征服的法國。而德軍之傷亡了15萬人左右,還不及凡爾登戰役的三分之一。而法軍的傷亡相比上一次大戰也極其輕微,只能算上次大戰的零頭。但是德國這一次卻打敗了聯軍的四個國家,其中三個投降,此等輝煌勝利,在當年是讓世界震驚的,沒有任何一場戰爭能夠與之相比擬。

結語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法國戰役是一場兩個時代的戰鬥。德國軍隊已經進入到了機械化作戰時代,其強大的裝甲部隊長驅直入,不依賴笨拙的火炮,而是依靠空軍為裝甲部隊提供火力支援。而聯軍尚且停留在塹壕戰時代,依靠大範圍的塹壕,火力點,鐵絲網來阻止敵人進攻。當這些笨拙遲緩的聯軍遇到攻勢迅猛的德軍時,勝負早已分出。

同樣的,這也是一場大膽果斷和猶豫不決的對抗。德軍將領,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霍特等人的遇事果斷和指揮上的不拘一格,擊敗了聯軍如甘末林,貝當等輩的猶豫,軟弱和保守。正如美國的德魯·米德爾頓在其著作《用兵之道》中說的一樣:「二次大戰初的法國戰役中德國人比法國人有更大的幹勁和魄力。通過法國戰役的勝利,德國真正意義上的為世界上了一課——現代化的戰爭應該是如何進行的。

參考文獻:《閃擊英雄》

《隆美爾戰時文件》

《失去的勝利》

《二戰簡史:黑暗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歷共嬋娟 的精彩文章:

劉備為什麼不親自坐鎮荊州?
曹操懊悔的一件事:猜忌陳登,使江東孫氏做大

TAG:千歷共嬋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