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路華為,不如仿效三星大搞「全產業鏈」,自強方能硬氣(下)
前文中我們曾講到,雖然三星近幾年在全球銷量一直走低,從早先近40%的世界銷量份額一直下降到去年的20%出頭,而華為則一直在迎頭趕上,一路攀升到全球銷量的17%多,差距已經很小了,但跟三星的本質區別在於,三星幾乎可以完全脫離外包和外源供應商、自行獨立生產一部手機,而華為當下尚且需要找三星/夏普/索尼這樣的公司進口屏幕&快閃記憶體,某些手機零部件也需要找外部力量代加工,這點也是毋庸置疑的。當歐美公司停止向華為供貨時(無論軟硬體),華為會被掣肘和扼猴,會亦步亦趨,但三星就從容許多,想要啥自家都有,你供不供貨就看你想不想賺錢,不想賺錢我自家的照樣能用。
在比拼性價比的今天,國內一眾手機其實還都只能打「薄利多銷」這張牌,因為OLED面板、存儲晶元、CMOS感覺元件等關鍵元件還是控制在國外企業手中,中國手機企業難以控制成本,特別是2016開始中國手機企業一直努力進軍中高端市場,這一動作對這些核心元件的高端線產品的需求增大,進一步抬升了價格,成本快速上升,這也是國內手機廠牌無法徹底貫徹性價比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星產品的強硬和自信,很大程度來源於三星手機背後強勁的供應鏈——三星半導體。三星電子的半導體公司的產品中廣為用戶熟知就是處理器(SoC)、內存&快閃記憶體(RAM&ROM)、AMOLED屏幕,三星旗下旗艦系列Exynos手機晶元一直是三星對外秀肌肉的硬核產品,同時處理器只是三星半導體的冰山一角,在內存和快閃記憶體的行業,三星半導體佔據了絕對的領先地位。三星電子在半導體取得的成績,背後離不開三星在該領域擁有的高端技術實力,更有甚者,三星半導體除此快閃記憶體顆粒之外,還有自己獨到的主控、PCB封裝技術。三星半導體作為內存與快閃記憶體的供應商,放眼到全球的手機市場,絕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三星提供的存儲方案。再有就是三星賴以傲視群雄的屏顯技術,在OLED的市場中,因為三星的AMOLED方案起步早,擁有了深厚的技術沉澱,在過去十年里自然而然成為了市場的優質選擇。
即使是華為一直引以為傲的5G技術,其實三星也早有涉獵,根據調查,三星電子已經為5G開發了Exynos數據機5100,並且在多個國家聯合運營商展開了多次的試點,並且全新8nm製程工藝的Exynos9820旗艦處理器也正蓄勢待發,隨著5G時代的到來,加上三星本身從供應鏈到終端以及生態的布局,再加上人工智慧的進一步成熟,三星將會在未來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綜上所述,在當下全球數十款手機主流品牌中,三星最大的優勢除了其自身品牌影響力之外,根源在於它擁有的手機通訊,乃至上下游全產業鏈,這是其他手機企業目前所無法企及的巨大競爭優勢。完整的產業鏈可以優化並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有了完善優質的全產業鏈,三星在產業內也擁有了更為強大的自主話語權,不再輕易受關聯產業掣肘。
筆者一直認為,當手機、尤其是旗艦手機的價格不斷下探,從過去耐消品進化成為快速消費品時,當人們越來越追求品質、不少智能手機品牌卻正在重蹈PC的覆轍,產品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逐漸淪為硬體的組裝代工廠。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的國產手機品牌其實更需要在品質、創新、用戶體驗上多下功夫,特別是向三星這樣具有全產業鏈優勢的品牌學習。我相信未來的手機品牌的PK,將不再僅僅局限於晶元、屏幕、專利的一片一瓦之爭,而是會包含上游晶元製造、零部件生產,甚至包括下游的應用軟體開發者、內容生產等在內的大PK,這也是本文一開頭就提出的希望華為能向諸如三星這樣的國外全產業鏈集團學習的重要起因。
這一切都顯示華為正如三星所做的那樣布局全產業鏈,希望通過發展產業鏈來夯實手機業務的基礎,以幫助它走向國際市場。其實這些產業鏈布局不僅對手機業務有利,也對其他業務可以提供支持,例如華為海思正在基於ARM的授權開發自主架構晶元,將用於伺服器,在中國日益關注信息安全希望開發自己的伺服器晶元而ARM成為最有可能獲得成功的架構,當然也會增強它在伺服器市場的競爭力。
華為所做的這一切都體現了它為成為國際化大企業而努力,而已經取得的成就也證明了這是一個正確的方向,雖然需要時間但是正在一步一步向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