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距離地球16000光年的2顆恆星非常奇怪?
在銀河系中有一個雙星系統,它的行為非常怪異。由兩顆恆星組成:一顆相對較冷的巨星和一顆相對較熱的白矮星。它們距離地球16000光年(一光年是光在一年內走過的距離,這意味著我們在這些恆星上看到的一切都發生在16000年前)。這種距離使得它們很難被詳細觀察,但利用科學技術和知識是我們確實知道一些關於它們的事情。
這兩顆恆星可能在相互作用,物質從大而冷的恆星表面流到小而熱的恆星表面。每隔一段時間,大約每9到15年,它們就會變得活躍,這要追溯到19世紀90年代,經過幾年的時間,每年一次,它們在地球望遠鏡中能夠探測到特定波長中變得更加明亮。它們現在處於活躍時期,在2016年4月、2017年5月和2018年4月探測到閃光(或「爆發」能量),(2016年的爆發本身就有點奇怪,兩次高峰相隔兩周)。
研究人員預計今年2019年5月6月可能還會有另一次爆發,不過現在發表任何報告還為時過早,只能期待是否真的發生。但是,正如研究人員發表在《arXiv》上的研究那樣,這段時間的活動有些奇怪。在過去,雙星活動周期幾乎總是遵循一個簡單模式:最初的幾次爆發是「冷的」,白矮星溫度在每次爆發時似乎都在下降。然後,有時候,隨著恆星溫度的上升,下一輪爆發是「熱」爆發。
冷爆發往往比熱爆發亮得多,當白矮星開始膨脹時,它的最外層類似大氣的區域同時增長和冷卻,就會發生冷爆發,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在人們不太了解的熱爆發期間。但當前的周期很奇怪,它發生在2008年的一次小爆發後僅僅7年,完全由「熱」爆發組成。在對這一天體近130年的觀察歷史中,這種行為相當奇特,還沒有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為什麼這些「爆發」會發生呢?
發表在《arXiv》上的另外一篇研究提供了一種流行的解釋,源自一個不同的恆星系統。當白矮星的引力從它巨大的孿生兄弟那裡捕獲物質時,一個「吸積盤」就形成了——它由圍繞著白矮星旋轉的物質組成,等待著落在它的表面。但是這個圓盤不穩定。因為這個龐然大物有時會給它注入更多的物質,有時又會給它注入更少的物質。每隔一段時間,會有太多物質落在矮星的表面,在恆星的外部會有一個熱核燃燒的峰值,而那裡應該有相當少的物質。
這種地獄般的火焰將物質噴向星系,在白矮星周圍形成一個短暫、熾熱的外殼。從地球上看,這一切都像是光在幾個波長上的細微變化。這對雙星未來演化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2019年能期待(最終)一次大的、冷的或(再次)小的、熱爆發嗎?這段時間的輕微情緒爆發也有可能就此結束。這種情況以前發生過一次,在1963年至1966年相對較小的活動期間。長期來看,這說明了密切關注這些恆星的重要性,這樣天文學家就有一天能破解它們行為的密碼。它還展示了在數光年之外的恆星系中解析事件的難度。
博科園|文:Rafi Letzter/Live Science
參考期刊《arXiv》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TAG:博科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