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這個宗祠的牌匾居然寫了「錯別字」!還是故意寫錯的!
公廳又稱公祠、宗祠、祠堂,是古儒教供奉祖先和祭祀場所,是宗族的象徵。宗祠記錄著家族的輝煌與傳統,是家族的聖殿。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禮記.王制》載:古代天子建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至明代,始准許庶人立始遷祖廟,一般建於宗族聚居的近地,歲時由族長率領族人共同祭祀。也稱「祠室」、「祠堂」。《漢書.張禹傳》:「禹年老自治冢塋,起祠室。」《後漢書.清河孝王慶傳》:「朝廷大恩,猶當應有祠室,庶母子並食,魂靈有所依庇。」
絕大多數公廳的大門(三山門者則在中門上面)上面都安放一塊匾額,上面寫明「某某公祠」「某某公室」「某某宗祠」「某某公廳」等字樣,其作用是標明某氏某族或某個房頭在此開基創業、另立門戶。
公廳牌匾上的文字一般都沒有更深的含義,但是,在潮汕地區,有一塊公廳的牌匾不僅另有深意,而且裡面居然還藏著一個「錯別字」!
這可不是隨便亂說的哦!有圖有真相!
眼尖的小夥伴肯定馬上就發現了,這塊牌匾上的「愛」字好像有點不大對勁?
是的,沒錯,這個「愛」字裡面的「友」字右上角怎麼多了一點?
不會吧?這麼莊嚴神聖的宗祠牌匾怎麼會出現錯別字呢?
哈哈,告訴你們吧!這確實是個錯別字,但是並非題字的人出了錯,而是故意而為之。
這塊牌匾屬於揭陽市藍城區月城鎮赤岸村長房公廳所有。
原來,長房公諱蔡常愛為十六世祖蔡世進的長子,上有父母,下有四個幼弟,成家後又育有六個兒子。蔡常愛為人剛直豪爽,粗通文墨,自料難入藝肆,遂萌發過番賺錢養家的念頭。某日蔡常愛動身前往南洋,不料途中遇到一高人指點,蔡常愛恍然大悟,折途回里,加倍勤耕力作,誠心孝養父母,奉其終老;同時悉心關愛兒子,使其各具成人。蔡家子孫昌盛,成為鄉中望族,以仁愛之風見稱鄉里。
民國二十四年(1935),赤岸村長房裔眾設局籌建長房公廳,當其時蔡常愛的五世孫、鄉中保長蔡耿星主持庶務,部隊軍官蔡耿清副之。蔡耿星深知先祖蔡常愛的為人及家規教法,故延請棉洋晚清秀才、汕頭日新學校校長、潮汕知名書法家鄭之棟題寫長房公廳匾額,並特意巧妙安排書此「別字」,旨在告誡後世子孫對他人要「愛多一點」,也即多多關愛他人。
實際上,這並非錯字,而是古即有之的異體字,別字的一種。就像山東曲阜孔府大門兩側楹聯,右側書寫:「與國咸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仔細觀察會發現上聯中「富」字特別,寶蓋頭上的一點沒有了成了禿寶蓋,下聯中的「章」中間一豎直通上方,據說此聯為清代名臣紀曉嵐所書。這樣書寫蘊含著「富貴無頭」和「文章通天」之意,符合孔府在那個時代的顯赫地位。
沒想到,一個「錯別字」後面竟然包含著這樣的用心,令人不禁心升敬意和感動~~
愛多一點,世界便會更美好一點,不是嗎?
來源:潮汕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