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都是為你好」,是每個孩子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我都是為你好」,是每個孩子生命中的不可承受之重

話說,在對未來規劃這個話題上,父母和子女兩代人,總會有不同的觀點,而這些差異就會產生許多的矛盾,影響到學習、工作、甚至是婚姻的抉擇。

《都挺好》裡面有一幕,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當時蘇明玉一心努力學習希望衝擊清華北大,蘇媽卻逼著她去免費的師範大學讀書,這件事成了壓倒明玉的最後一根稻草,她雖然不得不接受了蘇媽的安排,但也從此與家裡斷絕了往來……

這樣的情況看似極端,實際上卻現實無比,也許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可能會遇到。

最近我看一個視頻短片,就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

17歲的高二學生寧寧,在老師鄰居親友眼中,他從小就是乖乖仔,一直很聽父母的話,學習好性格優,大概就是「別人家孩子」的典型。

不僅學習好,在藝術方面也相當優秀。

寧寧受父親的影響喜歡古典音樂,不僅愛聽,還在爸爸的鼓勵下課餘學習小提琴,甚至考了小提琴專業級別,在學校藝術節上的表演能吸粉無數。

話說雖然寧寧家境條件比蘇家好多了,但是他和明玉有個共同點:

——一個特彆強勢又嚴厲的媽。

寧寧媽是個大企業人事中層,在工作和家庭中都說一不二的性格,從兒子的日常起居,到學業與未來工作安排,都已一一在她的規劃當中。

作為一個干HR的,她最關注的就是寶貝兒子的未來,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讀商科,未來更好就業,可以說是中國式強勢父母的典型代表了。

於是在暑期夏校申請這個問題上,倆人吵過了無數次。

「學音樂?沒戲!以後拿什麼賺錢?街頭賣藝嘛?」

甚至自作主張,給寧寧安排了美國頂尖商學院的夏校,為未來鋪路……

面對這樣強勢的老媽,寧寧也只能冷戰,默默拖著不填表,下學回家還是拿出心愛的小提琴偷偷拉兩段,只有這個時候他覺得自己才是真開心。

於是就這麼拖了一個月,終於有一天,寧寧媽一打開家門,就聽到兒子還在拉琴。蹭的一下火氣就上來了,直接衝到了寧寧的房間:

「都什麼時候了還拉琴?學商科有什麼不好?媽媽會害你嗎?

——信不信我把琴給你摔了!」

……我天,這些話簡直太熟悉了,彷彿看到了自己的母上大人,當年看到我對著漫畫書和遊戲機,甩出過一模一樣的話。

當小提琴手的前途怎麼能和念商科成為金融高管相提並論,難道真的去街頭賣藝么?

暴怒的寧寧媽直接上手去搶小提琴,在爭奪中,一根琴弦啪得斷掉了。

和琴弦一起斷掉的還有寧寧的理智線,他大吼著直接抱著琴衝出了房間。

兩代人的矛盾在這一刻徹底爆發。

媽媽覺得兒子不能體會自己的苦心,兒子覺得媽媽不能理解自己的夢想。

至於故事的結局,還是來看完整版的視頻吧:

本片由滙豐銀行傾情奉獻,聚焦兩代人在共同經歷「子女教育決策」這一人生重要階段時發生的矛盾和衝突,當虎媽遭遇音樂少年,是應該遵循社會主流價值觀還是努力支持他、成就孩子的夢想呢,值得我們每個人思考。

我有個發小,在十多年前就遇到了幾乎一模一樣的狀況:

他一直想學建築,但是在家長的高壓之下去讀了軟體工程,理由同樣是未來好就業、工資高。

但是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打消這個念頭,大學讀軟工四年,也和父母打了四年的拉鋸戰。

畢業以後,他最終說服了父母,去英國重新讀了建築本科,

在他讀第二個本科的時候,就連我們這些鐵磁兒都開過玩笑,說人家博士都快畢業了你還是本科生。

他如今能夠如願進入了建築設計事務所工作,雖然走了四年的彎路,但依然有一個圓滿的結局。

雖然是三種不同的故事,但故事的起因都是一樣一樣的。

快餐式的文化推動了經濟起飛,也削弱了整個民族文火慢燉的耐心,實用主義已經成為了主流價值觀。

在未來規劃的問題上,兩代人的理念不同,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矛盾。

「我都是為你好」,是我們每個人都聽父母說過的話。

我承認,不管控制欲多強的父母,他們的出發點確實是「為孩子好」,即使是《都挺好》里蘇家亂象的罪魁禍首蘇媽,事實上也是在她自己的認知局限里,為蘇明玉做做出了的「她認為最好的」安排。

多少父母總是把子女當成長不大的孩子,即使孩子已經到了一定歲數,有了獨立思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卻依然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而一味指教。

多少父母本身就缺少與孩子溝通的方法與理念,盲目認為:他是我的孩子,他就該聽我的,我還能害了他?

殊不知,孩子也要獨立成長的空間也會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尊嚴。他們在一天天長大,面對的卻是十年如一日的教育理念,總是把他們管的太死。

但是誰都是第一次做人,這句居高臨下的「我還不都是為你好」,就帶著滿滿的自負,失去了兩代人平等尊重的前提。

帶著道德綁架的「為你好」,是每個孩子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最終必然是雙輸。

那正確的方式是什麼呢?

還是那最老生常談的倆字——「溝通」平等的溝通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

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建議是絕對應該的,把自己的經驗和社會的現實告訴涉世未深的孩子。

但同時一定要接受時代的變化和孩子的成長,更要尊重孩子的理想和選擇,而不是幫孩子下決斷,甚至扼殺孩子的夢想。

給予他選擇的權力,而不是替他做選擇,畢竟他的人生只屬於他自己而已。

視頻里的寧寧媽,最終得以平和地看待寧寧的成長,讓他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他們彼此的改變,都建立在彼此平等、信任和尊重的基礎上的。

相互傾聽、相互尊重,父母能夠接受和支持孩子的選擇,子女不再一味反抗而是認真地傾聽父輩的經驗得失,健康的親子關係才能得以建立。

父母們其實不應該用力過猛地試圖塑造孩子,畢竟你可以庇護的是他們的身體,卻不是他們的靈魂,因為他們的靈魂屬於他們自己,更屬於明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英國那些事兒 的精彩文章:

《生活大爆炸》即將告別,沙發的最左邊,再也沒有謝耳朵了……
奶奶堅決反對孫女養狗,直到那天夜深人靜,狗狗救了奶奶的命

TAG:英國那些事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