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罕為人知的滿洲權貴主張憲政改革的一面

罕為人知的滿洲權貴主張憲政改革的一面

編者註:鑒於目前很多媒體抄襲我們的文章,從未徵求過我們意見,搬運到其他網站,故決定開始授權騰訊維權和維權騎士進行全網維權活動。特別是,發現最近一個百度號經常抄襲我們文章,警告停止侵權,馬上刪除未經授權擅自發表的文章。

晚清成立的以慶親王奕劻擔任內閣總理大臣負責組建的第一屆內閣,因為從名單看,13名內閣成員有5位皇室貴族,在內閣成員和軍咨大臣中有7位滿洲親貴。所以一直被攻擊為是皇族內閣,是阻擾憲政改革。

雖然袁世凱被放回老家,但很多人忽視了此屆的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就是他的代言人,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也是袁世凱親信,所以這屆內閣還有很多袁世凱的影子在裡面。近年來,雖有一些文章介紹晚清滿洲五虎,但忽視了關於這些進入內閣要職的滿洲權貴。

傳統觀念認為滿洲權貴都是一心想維護舊有的利益,阻擾改革,但我們查當年歷史檔案發現,發現這些滿洲權貴都是積極主張改革,而袁世凱的代言人奕劻卻作為保守派代表阻擾改革。

一、滿洲權貴為何要積極主張改革

在第一屆內閣的滿洲權貴,除慶親王奕劻年歲較大外,其餘全部是43歲以下的年輕幹部,年輕人思想活躍,易接受新鮮事物。

當然事情絕對沒有這麼簡單,關鍵是經過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極為震撼滿洲親貴們的心靈,從上到慈禧太后下到一般滿洲貴族,除慶親王奕劻表示保守態度以外,其餘都是主張改革變法的,而這些滿洲年輕權貴都是1907年以後才走上政治舞台,被認為是慈禧傾向改革,而提拔改革派,以制衡以慶親王奕劻為首的保守派

對於戊戌變法,因為那次變法曾把矛盾指向慈禧,所以因為慈禧的原因沒有為那次變法平反。但進入宣統年間,也舊是慈禧去世後,這些滿洲權貴普遍都表態同情光緒的戊戌變法。依據丁文江的《梁啟超年譜長篇》(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47頁至448頁,就記載梁啟超收集的資料,證明很多滿洲權貴在半公開場合發表同情戊戌變法的言論。尤其是攝政王載灃,因為與光緒是親兄弟,更是支持戊戌變法,在慈禧太后去世後,他明確表態自己是帝黨,即支持光緒改革派。凌水的《從御妹到平民》記載,軍咨大臣毓朗在義和團運動前就積極閱讀西方書籍,主張西化,所以義和團把他說成是基督徒、二毛子。

在晚清時候,滿洲的這些年輕權貴如毓朗、溥倫、載濤、載洵等,據《盛京時報》(光緒三十三年和宣統元年的部分)報道,他們經常在公務之餘進行聚會,討論立憲改革問題,對發生的時局,發表半公開的討論意見,據《大公報》(宣統二年三月二十二日)和《盛京時報》(宣統三年潤六月二十四日)報道,他們為創立皇族留學會、賑災會等民間團體而活動。《大公報》(宣統二年十一月初五)報道,針對地方要求速開國會的請願運動,他們開始準備籌建政治團體,這些可視為是宗社黨的前身。

二、對軍事改革和建設

在陸軍方面,參加新軍建設的主要是鐵良和良弼,雖然良弼的能力和才華遠在鐵良之上,但在過去論資排輩的思維中,良弼還年輕、資歷淺,不被重視。開始慈禧太后重視的也是鐵良,派袁世凱練新軍,就是讓鐵良給做副手。

對於南方的新軍,則要求南方地方財政支付費用和訓練,導致南方新軍出現失控,最終爆發辛亥革命。

當發生辛亥革命發生以後,1912年1月12日,良弼與溥偉、鐵良等組織「君主立憲維持會」(即俗稱的「宗社黨」),反對南北議和與清帝遜位。1月19日,宗社黨發布宣言,主張罷黜袁世凱,組建「戰時皇族內閣」,由鐵良任總司令,組織忠於清室的軍隊與革命軍決戰。良弼願意主動寫軍令狀,表示自己要求打頭陣的。隆裕太后似乎更相信慶親王奕劻,最終把寶押在袁世凱身上。待良弼被暗殺後,隆裕太后不顧年輕滿洲權貴們反對,同意南北議和,接受清室優待條件。

如果說北方陸軍訓練交給袁世凱,對海軍建設,這些滿洲年輕權貴一直積極主導全局。現在中國第一檔案館藏有奕劻、溥倫、耆善等提出的籌建海軍方案。宣統元年,載洵被任命籌備海軍大臣,載洵上任後就一直馬不停蹄地工作。他親自視察沿江、沿海省份和港口,視察各省陸續建立的海軍學堂和港口碼頭的設施,巡訪英國、美國、德國、日本等世界海軍強國,考察學習這些國家的海軍政策和具體實施情況。1910年8月簽約從英國購買兩艘巡洋練船,從美國、德國購買7艘軍艦也在積極協商中。在載洵主導下設立海軍部,建立海軍警備隊和海軍大學。

因為國家已經出最大力去購買軍艦,所以要求地方支付修繕炮台、碼頭等費用,但在中國第一檔案館現藏檔案和《盛京時報》(宣統二年和三年部分)記載,地方督撫對於中央要求他們支付的籌建海軍費用,或者拖延、或者直接以沒錢為由拒絕。具體操作上也不協助辦理中央要求的港灣調查,總體表現地方是明顯不支持籌建強大海軍計劃。他們或許認為已經出費用籌建了南方新軍,而且對南方新軍建設有控制權,抵觸建立自己無法控制的海軍。

三、設立攝政王府投信箱,解決八旗生計問題

進入宣統年間,攝政王載灃是主管全國政務,為表達親民,聽取人民呼聲,專設投信箱,有點類似現在的信訪。每天都會收到很多來信,最少每日十幾件,多的時候有數十件甚至上百件。因為當時就全國而言,最貧困的階層竟然是一直被攻擊是統治階層的旗人,八旗生計,成為當時信訪的主要內容。八旗生計問題由來已久,問題重重,新的領導層準備放手一搏,大膽改革以前無人敢碰的八旗生計問題。

首先準備在八旗各駐防地建立旗務局,派專人負責。開設現代學堂和開辦工廠,選送旗丁進現代學堂學習,或學習工廠生產技能,進工廠工作。

攝政王載灃非常重視八旗學習問題,指派軍機大臣那桐清查旗丁戶口,格外注意各旗到學習年齡的兒童,以便根據人數開始現代學堂,實施教育。北京及各省駐防開設八旗農學堂,先學農業,以便學成後開墾授田務農。據宣統元年《大公報》報道,內閣侍讀學士延昌提議八旗婦女生計問題,在北京成立女工廠數間,令京旗孤苦、貧困婦女入工廠練習。各省的八旗女工廠,待初等農工商學堂成立後,再行開辦。

適應憲政改革要求,新開始的學堂都為現代化教育,將舊式教育學堂陸續過渡到全部現代化教育的學堂。

四、剪髮易服

過去一般以為到民國才開始剪髮易服,實際上,在光緒末年和宣統年間,新上任的年輕滿洲權貴已經主張剪髮易服自上而下開始實施。最早提出的就是前邊提到的在義和團事件前就熱心學習西方的毓朗,毓盈《述德筆記》第87、106頁,駱會敏《清末民初政情內幕》(知識出版社1986年版)第432頁就記載毓朗擔任工巡局總監、巡警部侍郎時候,就提出把警察制服改西方樣式,警察先剪辮子。《盛京時報》(宣統元年九月三十日)報道載濤提出為表示全國改革決心,建議全國開始剪髮易服。《盛京時報》(宣統二年七月二十六、二十九日)報道載濤、載洵、毓朗等再次向攝政王提出剪髮易服,要求在他們主管的禁衛軍、海軍開始實施。

據《大公報》(宣統二年七月初十)報道,慶親王奕劻是堅決反對剪髮易服,警告一旦執行容易引起國家騷亂。並提出北京各省的商界對剪髮易服宣傳表示不安,呼籲要求穩定,維持現有秩序。

那麼關鍵就看掌握大權的載灃意見,而且載灃作為當時國家領導人,他是否剪髮易服也成為非常敏感的問題。據《大公報》(宣統二年十一月初八)報道,載灃講話,剪髮易服從軍界和警察開始,自己的剪髮易服交由政務處討論決定。載灃的決定基本被認為是滿洲權貴要求改革和慶親王奕劻等保守派力量妥協折中的方案。載灃本人被認為是支持改革的。凌水的《從御妹到平民》記載,清帝退位後,載灃是滿洲權貴中第一位剪頭髮和穿洋服的人。

五、預備立憲和速開國會的請求

慈禧時候,在1906年發布預備立憲詔書,提出九年完成憲政改革。雖說憲政改革逐步實施,避免大亂,也是有一定道理。但此時人們心態已經不想再等這九年,於是各地多次發起速開國會的請求。

慈禧、光緒去世後,載灃掌握大權,據韋慶遠《清末憲政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頁至275頁記載,載灃上台20多天,就公開表態,在9年內實行憲政。載澤到海外考察回國後,提出學日本在9年內成立議會。資政院總裁溥倫也是主張9年內運營資政院。面對地方要求速開國會的申請,滿洲權貴的意見基本都一致,主張按慈禧定的9年計劃,拒絕速開國會申請。

據馬小泉《國家與社會:清末地方自治與憲政改革》(河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34頁記載,因為這些滿洲權貴先後到西方考察,他們對英國實行憲政,搞的地方自治非常感興趣。載灃、載澤、耆善、載振等多表態速開國會不現實,而主張先學西方搞地方自治,於是載灃於1909年頒發以城鎮鄉為單位的地方自治章程和地方自治選舉章程,1910年頒發京師和府廳州縣為單位的章程,民政部尚書耆善主張將京師建成地方自治的模範地區。也就是說這些滿洲權貴反對馬上整個國家進入憲政,而主張選舉等民主等適宜從基層地方開始。

現在回頭看來,這些滿洲權貴沒有意識的國家危機,對地方速開國會的請求不夠重視,而這些地方勢力,在出現辛亥革命後,轉到了清政府的對立面。滿洲權貴確實有積極進行憲政改革的一面,但不能更多地聽取地方勢力呼聲,導致最終的失敗。

作者富察春兵

滿族文化網原創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克勤郡王世系,及王府與曹雪芹的關係
光緒年間劉羅鍋後裔記錄長白山野人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