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嬰兒出生時,大腦承受了多少擠壓?

嬰兒出生時,大腦承受了多少擠壓?


  來源:學術經緯


  在分娩過程中,女性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但對於新生兒來說,這同樣不容易。在自然分娩中,當嬰兒離開子宮、穿過產道時,嬰兒腦袋的形狀在經過產道擠壓時會發生改變。雖然人們早就知道這個被稱為「胎頭塑形」的過程,卻一直難以真切觀察其中的細節。


  近日,來自法國的科學家們捕捉到了分娩過程中嬰兒大腦和頭骨變化的3D圖像,揭示了嬰兒的小腦袋在穿過產道時令人詫異的變形程度。研究結果發表於PLOS ONE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高風險的人類分娩系統


  大腦對於人類區別於其他物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過,在進化過程中,就生存能力而言,人類在大腦體積、發達程度上的優勢,與分娩過程的困難似乎是相平衡的。

  由於直立行走,人類骨盆結構的傾斜變化使得產道更窄。這是產道擠壓這重考驗的重要原因之一。


  與我們的「近親」靈長類動物相比,人類嬰兒的大腦也更不成熟。人類的大腦在孕期的生長比較有限,但在出生後大腦還會快速發育。


  這就不難理解,嬰兒在出生時,頭骨並沒有完全融合,這有助於嬰兒適應產道形狀,順利來到這個世界,也為他們在嬰兒期的大腦快速生長提供了空間。


  研究揭示胎兒大腦變形程度


  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對孕36-39周的孕婦進行了3D 核磁共振成像(MRI)掃描,並在她們第二產程(宮口開全後至胎兒娩出)時再次進行3D MRI掃描,共獲得了7名嬰兒頭骨和大腦前後變化的詳細圖像。

  圖像顯示,通過產道時,所有7名新生兒的各部分顱骨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重疊,整個頭部也轉變為更偏細長,頭頂略像圓錐形。


▲3D MRI畫面顯示,相較於分娩前(A/C/E),胎兒顱骨各部分在第二產程中(B/D/F)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重疊(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3D MRI畫面顯示,相較於分娩前(A/C/E),胎兒顱骨各部分在第二產程中(B/D/F)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重疊(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3D MRI畫面顯示,胎兒大腦的形狀在分娩前(A/C/E中的紫色)和第二產程中(B/D/F中的橙色)發生了顯著變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3D MRI畫面顯示,胎兒大腦的形狀在分娩前(A/C/E中的紫色)和第二產程中(B/D/F中的橙色)發生了顯著變化(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大腦和頭骨變形程度最明顯的三名嬰兒中,有兩名最終是通過緊急剖腹產手術而誕生的,另一名嬰兒則通過自然分娩就順利來到了這個世界。


  出生後,有五名新生兒的頭骨和大腦形狀恢復到了出生前的狀態,在另外兩名嬰兒中,胎頭塑形的變化仍然存在。研究第一作者,Olivier Ami博士補充說:「在自然分娩過程中,胎兒的大腦形狀會根據顱骨的重疊程度而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形。大多數新生兒出生後,這一過程留下的痕迹並不明顯。」


  關注風險,改善孕產母嬰健康


  對於胎兒大腦和產道等軟組織在分娩過程中的情況,超聲檢查往往難以觀察,3D MRI的應用提供了更多線索。

  研究結果表明,嬰兒出生時,頭骨承受的壓力比此前我們認為的更大,而這也可能是自然分娩後一些新生兒發生無癥狀的腦出血或視網膜出血的潛在原因。作者指出,需要更大規模的研究來確認這一發現。


圖片來源:pixabay

圖片來源:pixabay


  重要的是,這項研究也再次提醒了人們分娩的風險。在全球範圍內,難產仍然是導致母嬰死亡的重要原因,即便存活,也可能會給產婦帶來長期失禁的風險和痛苦。


  產道擠壓只是分娩過程中的一環,全面了解風險將有助於我們更安全地管理分娩,改善產婦和新生兒的長期健康狀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我國首台可復用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全系統試車成功
神奇的仿生膠水:20秒內迅速止住大出血且無需縫合

TAG:新浪科技 |